在过去的情感咨询中,遇到问的最频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场合认识了一个很喜欢的男孩子/女孩子,想要深入沟通,但是觉得没什么话题可以聊?”这句话的潜在意思也是:我不知道聊什么话题,才能迅速跟一个人从陌生状态转到熟悉状态。
是的,当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想要彼此深入了解时,肯定不是靠“你在吗?干吗呢?吃了没?”这种话题进行沟通的,而是需要一些能够互相探索内心想法的问题。但是如果直接跟一个陌生人说“你的梦想是什么?”,未免也太唐突了一些。
当我一边玩儿手机,一边在北京太古里逛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活动。
活动列举了很多问题,让参与活动的人们互相交流,大家都在很开心地围观,且相谈甚欢。
“如果可以预告一件未来的事儿,你想知道什么?
你最想拥有的超能力是什么,拥有后你准备做什么?
加入你今天晚上就要离开人世,来不及与任何人道别,你最大的遗憾会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让陌生人交流起来不会尴尬,而且会让双方用有趣的方式了解彼此。
以下段落转载自一篇经典社会学实验:在《纽约时报》上有过这样一篇文章——《只要你这么做,想爱上任何人都可以》(ToFallinLoveWithAnyone,DoThis),高居其网站当周点击量首位。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温哥华的一位大学教授,她讲述自己和刚刚认识的一个陌生男子,仿照美国心理学家ArthurAron在1997年做过的一个实验,迅速培养出感情并坠入情网。这篇文章并非严谨的学术论文,作者的经历也带着半开玩笑的性质,但是她文中提到的这个“爱上陌生人”的实验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此文章不但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刷屏之势,也被大量媒体加以报道。参与实验的陌生人两两分组坐在一起,只花了45分钟,彼此问了36个神奇的问题,就快速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和亲密感。实验的结果很有意思,有30%的人在聊完这些问题后,立即表示自己和同组实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比他们人生中其他任何一段关系还要深。而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有37%的人在上课时坐在了一起,35%的人已经开始在约会了,还有一对在六个月后结了婚,他们邀请了所有人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这些问题分为三组,按问题的深入程度依次递进,完成每组问题各需15分钟。
第一组问题
1)假如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人,你希望邀请谁共进晚餐?
2)你希望成名吗?在哪一方面?
3)拨打电话前,你会先练习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4)对你来说,怎样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5)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唱歌给别人听又是什么时候呢?
6)假如你能够活到90岁,并且你可以选择让你的心智或身体在后60年一直停留在30岁,你会选择哪一个?
7)关于未来你可能怎么死,你有自己的秘密预感吗?
8)列举3个你和对方共同拥有的特质。
9)你的人生中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10)假如可以改变你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事,你希望有哪些改变?
11)用4分钟的时间,尽可能详细地向对方讲述你的人生故事。
12)假如明天早上起床后能获得任何一种能力或特质,你希望是什么?
第二组问题
13)假如有颗水晶球能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或未来的一切真相,你想知道什么?
14)有什么事是你想做很久了?还没去做的原因是?
15)你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友情中你最重视哪一部分?
17)你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
18)你最糟糕的回忆是什么?
19)如果你知道自己将在一年内突然死去,你会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20)友情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21)爱和感情在你生命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2)轮流分享你认为对方拥有的比较好的性格特点。各自提5点。
23)你的家庭关系亲密温暖吗?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部分人快乐?
24)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第三组问题
25)说出3个含有“我们”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句子,比如“我们现在都在这个房间里”。
26)完成这个句子:“我希望可以跟某个人分享-”。
27)如果你要成为对方的密友,有什么事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28)告诉对方你喜欢他或她的什么地方(回答此题必须非常诚实,要说出你可能不会对刚认识的人说的事)。
29)和对方分享你人生中尴尬的时刻。
30)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又是什么时候?
31)告诉对方,你现在喜欢他或她的哪一方面。
32)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33)如果你今天晚上就会死掉,而且无法与任何人联系,你最遗憾还没有告诉别人什么事?为什么还没说呢?
34)你的房子着火了,你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在救出所爱的人和宠物后,你还有时间可以安全地取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
35)在你所有家人当中,谁的死对你的打击会最大?为什么?
36)分享你人生中的一个问题,问对方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同时也请对方告诉你,在他或她看来,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从疏离到亲密,需要双方不断深入剖析地自己的内心并互相坦白。
实验后续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之间的亲密程度,跟他们对同样问题的回答是否相似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三观相同”并不是两个人关系亲密的必要条件。
所以这个实验的最终结论是:两个陌生人要迅速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依靠双方坦诚并挖掘内心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