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策略1:相关性要高
真正有效的沟通,指的是你的话题能够引起对方的足够兴趣,从而给出好的反应和回馈。
如何引发好的回馈,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
海马状凸起——大脑的信息过滤器,像一个私人秘书,决定了什么信息应该提交给大脑处理。
如果你想跟心仪的女生达成“有效沟通”,就必须先经过海马状凸起的过滤。
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引起女生足够的兴趣呢?
①相关性高;
②反差值高。
相关性和反差值越高的,越能激起对方兴趣,反之就会越无趣。
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与女生相关性高的话题去聊,总结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1.兴趣爱好(私人)
这类信息可以从对方的朋友圈或者博客得知,比如她喜欢的乐队、作家,她平时的一些其他爱好,比如弹琴、绘画、骑马等。
2.兴趣爱好(通用)
选择通用的话题去聊,基本上也不会得到负面反馈。通用话题包含:美食(好吃的),旅行(好玩儿的),星座(八卦属性),宠物(爱心展示),热门电影电视剧(多数女生的娱乐方式),社会热点(多数男生喜欢的话题)。
3.满足情感诉求
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情感经历,类似女生对情感类的话题总是很有关注力和表达欲。
禁忌:不要聊自己关心但异性不了解的话题。
男生很多时候喜欢通过聊自己擅长的话题,来凸显自己的“博闻强识”,比如:自己的工作、军事、政治、经济、游戏等。
同理,女生也不要主动去跟男生展开关于化妆品及衣服搭配的话题。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你喜欢的女生特别喜欢研究军事话题,那么就可以把其当作相关度高的话题去畅聊了。
4.2.2策略2:话题引申很多男生有这样一个体验:选择的话题没错,而且女生也愿意去聊天,但是总是聊两句,就没下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男生相对喜欢“上推话题”,女生相对喜欢“下切话题”。
何谓“上推”,泛指对话题进行总结,给出结论或者解决方案。何谓“下切”,泛指对话题进行引申,细化或者给出情绪共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女孩子跟他闺密分享她昨天的经历“我昨天去西单逛街了,看到一款裙子很好看,是××款的”。
闺密的反应一般是:
情绪共鸣:“是的,我也觉得××款的裙子很适合你,尤其是搭配你现在的这个发型,很有气质。”引申话题:“我上周也去逛街了,只不过去的东单,还跟男朋友一起看了一场电影,觉得超赞。”但是,如果这个女生把同样的话说给男朋友听,你猜会是什么结果?
女生:“我昨天去西单逛街了,看到一款裙子很好看,是××款的。”男朋友:“喜欢吗?喜欢就买了它。”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发现女生与闺密这种聊天会持续,是因为闺密把女生的话当作了情绪分享,去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下切。
“是的,我也觉得××款的裙子很适合你,尤其是搭配你现在的这个发型,很有气质。”根据“裙子好看”进行话题切入。
“我昨天去西单逛街了,看到一款裙子很好看,是××款的”。根据“西单逛街”进行话题切入。
而男朋友把女生的这句话当成了一个问题去解决,所以在他心里他只要给出解决方案就好了,这段话的解决方案就是“喜欢就买了它!”(当然,如果女生提到了这款裙子好看,男生偷偷买下来送给她,那肯定是加分的。)
再举个简单例子:
女生说:“明天我要跟小红一起去上海玩儿。”下切的方式是:
关键词“小红”,“哈,你跟小红关系真好,上次那组闺密照是不是就是你们一起拍的?”关键词“上海”,“听说上海的小笼包特别好吃,你打算去哪些地方玩儿?”而终结话题的上推聊天方式是:
“注意安全,玩得开心点。”
4.2.3策略3:虚假陈述(falsestatement)
有些时候,你的确想知道对方的某些信息,比如她是哪儿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能直接问的话,该怎么知道呢?
答案就是:虚假陈述。所谓虚假陈述,就是提出一个假定前提,给对方预留出表达的空间。
比如,你想知道女生是做什么工作的,切记不要直接问“你在哪家公司上班”。
你可以说“看你朋友圈照片特别赞,是在时尚行业工作吗,听说这个行业压力挺大的”。
如果猜对了,正好给对方接下去表达的空间“是的呀,你还真说对了,我的那个领导,简直就是个女魔头……”。
如果猜错了,也没关系。你可以说:“哈哈,不是啦,只是平时喜欢玩儿摄影而已”。
接下来,你们就可以讨论摄影话题了,毕竟在这个过程中你夸赞了女生,她在接下来跟你沟通的过程过心情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