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女生,为什么你单了下来

不久之前,我的私信里收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今年大二了,宿舍里就我一个人是单身,一位舍友去上自习回来就找到男朋友了,一位室友刷微博就找到男朋友了,我想知道她们的男朋友是怎么找到的呀?”女孩子们,你们想恋爱,却又迟迟无法脱单,大概是因为如下几个问题1.4.1强

这里的强并不是指自身价值太强让一般男生望尘莫及,而是表现出来的气场太强,给了很多潜在追求者“生人勿近”的感觉。

下雨天,别的女生总是忘记带伞;

开学季,别的女生总是拎不动箱子;

遇到困难,别的女生总是求助于学长、同事。

而你:

身体健康,姨妈不痛,拎得了行李,修得了马桶;

买得起普拉达,吃得完第二杯半价,新电副上映的时候可以一个人买案;

电脑坏了能自己修理,出门不习惯塔别人车,下两会自己打伞。

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也觉得身边的男性没有百度/谷歌好用。

你做到了经济独立也学会了生活独立,这很好,但是这样密不透风,不会示弱,也就天然隔绝了对你有好感的异性切入你生活的机会。

1.4.2宅

生活里,别的女生总有各种邂逅的机会,因为她们的周末,是这样的(见下图)。

所以她们总能结识各种陌生人,每次在朋友圈发的状态,底下也总有没见过面的陌生人点赞。

而你的周末,可能是这样的(见下图)。

比较宅的生活会直接导致社交圈的急剧缩小,潜在的可选择目标也是乏善可陈。

于是你身边的异性主要就成了公司里的已婚大叔,和每天给你送货的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

而且更恐怖的是,长时间不接触陌生人,会增加一个人的社交焦虑,越来越排斥认识新的人,觉得不擅处理或者成本过高,从而恶性循环,社交圈子越来越小,越不擅长跟异性相处。

不要找借口说工作忙,没机会,没人带你玩儿,微信、微博、豆瓣等各种社交软件上都经常有同城小组或者兴趣小组,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1.4.3懒

“你早晚会遇到那个适合你的人,疼你爱护你给你依靠”“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真正的爱情,是从遇见某个人开始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心灵鸡汤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不停地用“等到”“遇见”来规避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爱情责任。在这个语境里,好像人生中必然存在一个“对的人”,不管你现在是落魄于江湖还是寂寥于陋室,他都会驾着七彩祥云出现,拯救你遍体鳞伤的灵魂。

不对的,少女,如果你自己没做好准备,是“等”不到那个所谓的“对的人”。又或者,这个翩翩少年/优雅的姑娘即使某一天真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扪心自问,现在状态的你,是否可以留住他/她么?我记得蔡康永在他的书中有下面一段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在我看来,“找对象”这个行为,本质上跟“找工作”是类似的,你不好好积累技能,做好一份精美的简历,根据心仪公司的需求写好求职信。而是蹲在一个角落画圈圈,然后默默跟自己说“我现在怀才不遇,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伯乐会识得我这匹千里马”,你猜你会不会找到心仪的工作呢?你要知道,好的工作不是靠“遇”的。邻居张大爷、居委会李大妈给你介绍的工作,多半你不会喜欢;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往往从经历过一两次职场的迷茫,对自己的官目自信和否定之后,才会慢慢摸清。

爱情也如此,2014年我开始从事情感咨询工作,看到了太多想在爱情里不劳而获的人。比如“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总有一天你的白马王子会来接你的”;懒的“武装”自己,期待一份爱情从天而降,那么你心仪的对象在来到你身边之前,就已经被别人射下马来。

1.4.4乖

文静、克制、守礼,是乖女孩的基本属性。

从小接触比较传统的教育,所以内心的道德观要比常人更加清高,潜意识里觉得男女之情是含蓄羞涩,不适宜女生去主动争取,甚至对身边异性的提防感过重。

刚见面就表达好感的,你觉得太轻浮。

日久生情跟你表白的,你觉得没感觉。

微信从来不加陌生人,更别提花费时间跟陌生人聊天。

好容易遇到个感觉不错的想要慢慢发展,因为羞涩和矜持抑制住了内心的萌动,结果被积极主动的女生抢了先。

也会在跟某个潜在对象聊天的时候,发现了对方的一些不堪,突然没有安全感,抽身离去。

总是在暗示自己:离开的人都是不对的人,对的人会在远方默默守护自己。

于是,淡定地错过了一个又一个人。

其实我也赞同爱情中,女生不适合太主动,可以选择矜持,但是一定要或多或少地给你心仪的男生一点暗示,否则他们真的可能因为看不清进度条抽身而退。

因为男生在追一个喜欢的女孩子时,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被考验,最怕的其实是所有的付出都得不到对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