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赞美代替责备,让老婆知错改错

人们总是喜欢挑剔批评别人的短处,却很少看见他人的长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老婆,就要把她的短处也看成长处,不仅如此,还要向别人夸赞。用赞美代替责备,这样,老婆既没有了对责备的排斥,又有了反省的时机。

我的朋友小王是一个作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需要独自外出寻找素材,或者进行人物采访,而回到家中又埋头写作,对于他来说,家就是他的工作场所。然而,他的这种工作习惯却得不到老婆的谅解。老婆下班回来,看见家里一片狼藉,冰箱里什么都没有,厨房也是空空如也,就不由得气上心头。总抱怨说:“我在外面辛辛苦苦工作一天了,回到家还得替窝在家里一天的人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小王听了,对老婆的不理解更是气愤。但小王觉得他们还是新婚,不应与老婆把关系搞僵,于是只得忍住火气,听老婆的唠叨。长期以来,老婆虽然没有对小王横眉冷对过,但也从没有给过小王好脸色。

几个月后,小王的岳母来家里做客。小王就赶紧把握住时机,狠狠地在岳母面前诉了诉苦,将老婆数落了一顿,心中长久的不满终于得以发泄。同时,小王还请岳母一定要将自己的不悦传到老婆的耳中。

几天后,小王发现,老婆的态度果然大有改善。刚下班回来的她,就眉开眼笑地做起了家务,听着厨房叮叮当当地响声,小王得意地笑了,心想岳母一定是把老婆狠狠教训了一顿。临睡前,老婆竟然将一碗夜宵端进了小王的书房,还嘱咐小王:“千万不要累着,早点休息。”小王自然乐得眉开眼笑。

后来,小王将老婆态度改善的情形告诉了岳母,感谢岳母把自己的埋怨转告给了老婆,并感谢岳母批评了她。结果,岳母的回答令小王大吃一惊,她说:“不!我并没有把你的原话告诉她。其实,我说的话正好相反,我告诉她你相当欣赏她的任劳任怨,很感谢她对你工作的谅解和照顾。因为没有一个妻子可以忍受有这样工作的丈夫。”岳母的一席话,让小王当场愣住,惊讶于将抱怨的话转换成称赞,竟有如此功效,而且还事半功倍。显然,用赞美的语言远比埋怨更能打动人心。

心理学家史基诺经由动物实验证明:“因好行为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学习效果亦较佳;因坏行为而受处罚的动物,则不论学习还是学习效果都比较差。”一项研究显示,这个原则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结果。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会招致怨恨。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席尔也说:“更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害怕受人指责。”因批评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使员工、亲人和朋友的士气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事实状况,一点也没有助益。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这不但是教育的最好方法,也是与妻子相处最妙的高招。人与人相处,产生摩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责备太多,给予鼓励赞美太少。所以下属离去、朋友疏离,甚至妻离子散,这是为人处世最大的失败。

男人应该知道,人无完人,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婆,也并不可能是绝对理想之人,而是充满情绪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人类个体。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并不擅长交际,但后来却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与人应对,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大家的好处。”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会批评、指责或抱怨别人,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修养和自制的功夫。常听到周围有些人抱怨:与朋友交往抱怨朋友不讲义气,乘坐公交车抱怨人多拥挤,购物抱怨营业员的态度冷冰冰,工作抱怨上司没有人情味,回家抱怨老婆没有做饭,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爱抱怨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其实,如果换一种心情看问题,将抱怨换成赞美,生活将是另一个天地。当然,这种做法,如果用在老婆身上,将会更加适用。

卡耐基说过:“用你的表情、声调和动作来表示他犯了错误,你这样的表示就好比是当面告诉人家,他错了。但是你能够当着面对他说出他的错误吗?绝不可能!因为这样做会伤害他的自尊、判断力和理智。如此,对方只会反击,甚至找借口,而不会更改他的主张,即使用柏拉图或康德的理论去说服对方,也不会使他改变意见,因为你已经伤害到他了。”

对一般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最亲近的老婆了。同在一个屋檐下,如果因为对老婆的一点责备,而使得双方留下一道疤痕,那就不如把责备换成赞美,把原本难以逾越的鸿沟用和谐与宽容填满,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