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家事的男人不是天生,而要后天培养

《喜羊羊和灰太狼》播出后就赢得天下女人的一片叫好声,不过她们的叫好声不是为那些聪明的小羊们,而是为了把老婆视为至上的灰太狼。而女人的择偶标准就有了确定,她们要的就是“灰太狼”这样的男人,爱老婆、疼老婆,为了老婆,包揽了家中的所有事务。于是,女人们就揣着这样的标准在茫茫人海中苦苦搜寻着那会做家务的男人,女人们认为只有男人会做家务他才会帮着女人承担起家中的家务。可是这世上男人是千千万,会做家务的男人却是屈指可数,于是女人们一个个就只能感叹,好男人怎么就这么少呢?

可事实上,不是这世界好男人太少,而是女人没有给机会让他们有所表现。今天这么一个“男女平等”的年代,依旧没有改变男人优于女人的本质现实。大家依旧习惯地觉得家务活就应该由女人来做,男人天生就可以什么都不理会,女人也习惯了扮演家务承当者的身份,男人天生就被赋予了不做家务的特权,所以他不会像女人那样主动去操持家务。我记得小时候,吃晚饭都是我洗碗,而弟弟却什么都不做,每次爸妈就一句话:“他是男孩子嘛!”让我无力反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人就被剥夺了做家务的权利。

可女人也不是天生就会做家务,女人的能干还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既然女人能被培养出来,男人一样也可以。他的父母不愿意,那就只有你来给他这个机会了。

方圆也曾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是结婚后没完没了的家务,将方圆身上所有的美好都磨掉了。方圆厌烦了那样的生活,每天下班回来都不能好好休息一下就要着手那做不完的家务,洗衣烧饭,擦窗抹桌子的,让方圆心中很是不爽。自己也不是个懒女人,以前一个人在外面也是自己照顾自己,只是这两个人不比一个人,事情要多得多。一个人还可以将就,两个人却将就不起来,两个人的事由一个人来承担,方圆哪里受得了?尤其是看见老公回来什么都不问,吃了饭就看电视,她心中就更是不爽。这一点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方圆被折磨得一天天变成怨妇,甚至和朋友说她想离婚了!朋友都一个劲地劝她,事情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糟糕的,无非就是家务太重,让老公帮忙就好了。结果方圆一声叹息:“让他做家务?他连衣服都不会洗,以前都是他妈跟前跟后伺候他,现在就轮到我了!”可朋友都说自己的老公也一样不会做家务,现在还不是乖乖地帮忙?大家都说方圆的老公那是被“宠”的,要是一直这么宠着,他自然什么都不会做。听朋友这么说,方圆一想也是,不能因为这点挫折就放弃一段感情。

不过让一个从小就不会做事的人做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朋友又提供了一些自己成功的做法,方圆也决定回家试试。

说到底,其实方圆夫妻二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老公也一直挺疼方圆,平时的小礼物总是不断,所以见方圆说拖地扭了腰,立马就让方圆休息一下。而方圆一再坚持要继续,让老公没办法,就只能一把夺过拖把自己干起来。大功告成后,方圆的一个香吻让老公狠狠美了一把。方圆就这样利用朋友教的办法,让老公主动走上了做家务的行列。事情少了,而且两人一起做也起劲儿,存在于两人间的矛盾也自然化解了。

多少妙龄少女成婚后变成家庭怨妇,都是拜琐碎繁杂的家务所赐,一步步把自己的婚姻逼近崩溃的边缘。可是女人常常就只是一味地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嫁了个不知道心疼人的老公,痛恨凭什么女人就一定要承担这一切。可除了抱怨,女人就没辙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婚姻毁了才得到“解脱”,却从来没想过去培养自己的男人。既然女人可以把家务做得有条有理,男人又为什么不能呢?

俗话说:“好男人背后一定有个贤惠的女人。”不调教,好男人怎么出得来?如果被赋予可以不做家务特权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女人大概也不愿意去做家务吧!所以,会做家务的男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女人调教的,因为男人的家人不会把男人调教好了来“伺候”他的老婆,女人想要幸福还得自己争取。

让自古就可以不做事的男人做家务,那可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困难不代表没办法,好友方圆的老公就从来不做家务,不一样被“培养”了?所以这培养是要有技巧的。你光大声喊着“给我做家务”,他多半不会理你。要是你正玩儿得开心,别人让你做事你会高兴吗?但换个方式,让他“主动”就不一样了,方圆的“苦肉计”就是一个好办法。现在的夫妻大多是因为相爱才结婚的,感情基础很牢靠,特别是新婚的小夫妻,老公是非常在意自己的老婆的,要是老婆一不小心“受伤”了,那老公一定会第一时间冲过来护着她。这时候要是她还是执意要做家务,那老公可是绝不同意的,所以他便不得不自己出手了。

“受伤”是一种方法,假装“害怕”也是一种方法,因为厨房里的蟑螂,你不敢再进去,然后老公勇敢地跳出来,之后就只能是他来处理残局了。

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你还要给他一点“小奖励”,让他为自己的劳动感到自豪,什么好话啊,香吻啊就看你的发挥了。

好男人人人想要,如果有也早就被一抢而空了,既然天生好男人难求,那我们就不妨把自家男人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不过“培养”可不是恶言厉吓,那只会让男人觉得讨厌,“培养”就要让他掉进你的陷阱还乐得开心,那才是成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