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女性更容易当剩女?

中国有句老话叫:只有剩下的男,没有剩下的女。中国社会向来都是男多女少,但一讲到“规模化相亲”,似乎男人们都一下消失不见了,去看看任何一场大型的相亲聚会就会发现,到场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男女比例在此严重失调。女孩子们只能感叹:这世道,好男人都是名花有主的。其他的,都是我看不上眼的。

是这些剩女们不够优秀吗?似乎不是,因为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之人。然而正是这些优秀的条件,使得她们的选择范围异常狭小。女人总是希望能找个比自己强的男人,但如果她们本身已经很出色了,再想往上寻找,能找到的概率就很小。

《围城》里方老爷子说:嫁女一定要嫁胜似吾家,娶媳一定要娶不如吾家。先不要说这种思想是否属于老年人的旧观念,单就女性的本能意愿而言,她们就是希望找一个高收入、高地位的男性,其衡量的标准就是对方要比自己强出不少。在以前,这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因为那时候女性收入远低于男性的平均收入,可现在男女平等了,互相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缩小,于是问题出现了。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说明。

女性总是“向上看”,普通以下的女性要找普通男性;普通女性要找优秀男性;优秀女性要找更优秀的男性。于是就有一部分优秀女性被无情地挤了出去,这可以称之为“挤出效应”或“田忌赛马效应”。其实这些女性如果愿意放低标准也是很容易嫁出去的,只是她们感觉很不甘心,等了那么久为什么要“委曲求全”?说不定再等一等就会有Mr.Right出现呢?于是这么一直等下去,年龄就慢慢大了起来。

男人总是喜欢年轻的女人,这不是偶然,而是进化选择的必然结果。有进化心理学家做了个大致的估算,假设一个女性25岁时的生育潜力为100%的话,那么她在30岁的时候就剩下65%左右,35岁时只剩下45%左右……毫无悬念地一路走低,也就是说女性对男性的吸引力在25岁左右时达到了自身牛市的顶峰,此后就是漫漫熊市,一路贬值下去。如果想一直等到心目中理想的“真命天子”出现,很可能连选择权也会丧失。这就像股民被套牢一样,一想到要“出货”,就会后悔为什么不在几年前高价出手,这么几年合着白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