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迈向成功的坚韧脚步

很多人忽略了意志力的重要性,意志力就是“龟兔赛跑”里乌龟的策略。心理学上有个10000个小时天才理论,该理论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能仅用3000小时就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其实这个理论并非独创,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很早就提出过“十年法则”,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大师,必须要付出至少十年的努力。中国人看到这里又笑了,这不就是古话“十年磨一剑”嘛。

有位心理学家在柏林音乐学院对学生进行了分类,他将学生分成三组:普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卓越的学生。然后研究这些学生有什么区别,结果很简单,普通的学生,练习弹琴的时间,总计在4000小时左右;优秀的学生,大约在8000小时左右;卓越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低于10000小时。

比尔·盖茨是如何成功的呢?很多人只知道他从哈佛退学,创办了软件巨人——微软,但真实故事远比这些复杂得多。盖茨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盖茨从小就很聪明,因此学业在他看来毫无挑战性,所以也就比较随心所欲。于是父母就出钱让他去读私立中学,那是只对西雅图上流社会开放的学校,学费极高。但学费高有学费高的好处,这家中学竟然开办了电脑俱乐部。

要知道,那是1968年,很多大学里都没有电脑俱乐部,这家中学却各种设备完备无缺。所以,小盖茨13岁就开始学习编程,他对电脑展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天赋。很快他就和父母达成一致,住在计算机房,所有空余时间,他都用来研究和摆弄电脑。但是电脑数量有限,想上机实习的人很多,怎么解决呢?盖茨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好机会,有一家公司要招收免费的软件测试员,虽然没工资,但是可以提供上机实习的便利。放学之后,盖茨就坐着公交车跑到这家公司,开始编程,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盖茨自己讲过一个故事,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有一台电脑可以给他用,时间是凌晨3点到6点。但是没有关系,他先睡觉,然后半夜爬起来赶去华盛顿大学,到6点再回去睡觉。为了多接触电脑,盖茨还帮不少公司义务打工,就是为了换取上机时间,就这样,盖茨每周花在电脑上的时间都不少于30个小时。他甚至还说服了学校允许他先退学,去一家公司实习做程序员。

当比尔·盖茨后来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的时候,他在计算机领域积累的时间早就远远超过了10000个小时,已经是大师级别了。如果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他再聪明也没用。盖茨的父母并不懂计算机,他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靠的就是兴趣,以及由兴趣带来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意志力强大的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特别的勤奋。女生当然喜欢勤奋的男生,而且这个品质是如此地显而易见,你完全不必担心会被别人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