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幼儿园里,老师要小朋友透一回答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是什么,有小狗、猫咪、金鱼、斑马……
突然,一个小男孩大声说:“狐狸精!”老师瞠目结舌,忙问为什么,男孩稚气的声音中满是得意,“我妈妈说过,男人都是喜欢狐狸精的!”
真是童言无忌!小男孩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中国男人心里潜藏的“狐狸精情结”。最近重看《聊斋》,终于明白了狐狸精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原来,书中那一个个眼波流转姿态曼妙的“狐仙”简直就是中国古代书生,更准确地说,是中国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有人说中国男人喜欢狐狸精,主要是喜欢其散发的性感气韵——狐媚。具体说来,应该是三个字:娇、柔、嗔。是转身之后的袖风,是顾盼之间的一瞥,是嗅花之前的叹息,是沐浴之中的迷雾……曾经有好事者问蔡澜(香港著名编剧专栏作家):羊肉那么骚,你吃它干啥?蔡澜答:羊肉不骚,女人不娇,有啥意思?
这话说得可谓入木三分。当正派女人都在嘴上痛骂妖媚的“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时候,绝大多数中国男人却在心底期待着一场与“狐狸精”的艳遇,纵使死在她们的石榴裙下,我想许多男人也会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正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到了《聊斋》,堪称“狐狸精”蓝颜知己的落魄文人蒲松龄更是将她们的优点发扬光大:一颦一笑透露着风情,举手投足充满着暖昧不说,还从不居美自傲爱慕虚荣,反倒甘当贤内助,而且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时不时上演一出让普天下男人感激涕零的“美女救书生”的好戏。试问这样集美貌、聪慧、温柔、贤淑于一体的“狐狸精”,哪个男人不五迷三道神魂颠倒朝思暮想乐此不疲?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她们纷纷以恋人、情人、网友的各种身份飘然而至的时候,中国男人则犹如春日里邂逅了一场杏花雨,那份欣喜那份缠绵,自是妙不可言。
有趣的是,当中国男人都在梦中幻想着和“狐狸精”春宵苦短的时候,很多大家闺秀都市丽人却拒绝成为男人的附庸,拒绝扮演“狐狸精”的角色,甚至拒绝当“三转女人”(围着老公转围着小孩转,围着锅台转)。为了追求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和人格上的完整自由,她们在职场上都把自己修炼成了百毒不侵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简称“白骨精”)。
我认识一个在外企工作的“白骨精”,年轻时候也算天生丽质,具备“狐狸精”的潜质,可自强自立的她拒绝男人的施舍,一直以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阿信为目标,以居里夫人为榜样。慢慢地,她身上的“白骨精”气质越发突出,当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她身边的男性追求者却变得门可罗雀。有一次她跟我开玩笑:“刚上班那会儿有大款追我,我是既没贼心也没贼胆,当然不敢上‘贼船’了。现在什么风浪都经历了,倒是有贼心也有贼胆了,可‘贼’却没了。”玩笑过后,我看到的是三十好几的她眼角流露出的落寞。末了,一句哈姆雷特式的经典语从她口中吐出:“做‘狐狸精’还是做‘白骨精’?这是一个问题!”我理解她的两难:做“狐狸精”吧,魅惑了男人却遭其他女人的鄙夷,有了得意的笑容却失去了人格的自尊,做“白骨精”吧,拒绝撒娇卖乖拒绝小鸟依人,赢得了事业赢得了自尊却远离了男人失去了爱情。两相权衡,这得与失,喜和悲,究竟孰轻孰重?
也许,对女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