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史,我就纳了闷,“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皇帝武则天,怎么就心甘情愿跟了唐高宗李治这样一个缩头乌龟式的小男人?按理说,她也是他父亲——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才人”(妃嫔的一种)。史载:“(武则天)年十五,上闻其美,乃入宫,为才人。”唐太宗和武则天,一个雄才大略,一个精明强干,简直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他俩怎么没来个“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呢?后者反倒宁愿担上“乱伦”的骂名,和丈夫前妻的儿子勾搭成奸?
后来才知道,武则天没和唐太宗比翼双飞,倒不是因为相貌平平,而是因为她的个性,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她太“锋芒毕露”了。据《资治通鉴》载,“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才人武氏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史书上没有明写唐太宗当时的反应,但我想,一个像唐太宗这样纵横天下、杀伐决断且大男子主义十足的开国皇帝,断不会喜欢武则天这种善谋断、多机变、巧心计的女人,哪怕当时她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女孩。相反,李治这个智商低、体质弱、脾气好、能力差的阿斗型接班人才会对这样强悍的女人心中充满神往。自古弱者偏爱强人,小女子总爱大英雄。同理,小男人也往往对大女子倾慕不已,而后者也往往能在前者唯唯诺诺的个性中激发出母性的光辉来。这也大概是武则天没有对唐太宗从一而终,偏偏死心塌地爱上唐高宗这个有点窝囊的男人的原因所在吧?
女强人这朵红花尚有“小男人”这样的绿叶来映衬,那么女博士又会遇到怎样的知音呢?在这方面,宋代的才女李清照堪称三生有幸,遇到了赵明诚这样知书达礼外加通情达理的如意郎君。据说李清照出嫁以后,与丈夫琴瑟和谐不说,这对文采过人的夫妇还经常唱和不绝,有点像现在歌坛那对整天“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傅笛声、任静夫妇,一天到晚就在那儿甜蜜地唱着“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相传有一回,赵明诚去外地公干一阵子没回家,李清照想老公了,就寄了首词给他。赵明诚接到以后,估计激动得三天三夜没睡,一口气写了五十首,把妻子写的那一首也夹杂其中,也不写清作者,就直接拿给好朋友陆德夫点评。这位陆兄看了半天,做出了如下批语:“此三句最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直乐,陆德夫忙问其故,赵明诚说:“这三句是我夫人写的,都说她才气比我高,这下我算是服了!”从那以后,赵明诚见了李清照,大概只会说一句“I服了YOU!”。要换了其他小肚鸡肠的男人,看到自己老婆才高八斗,不羞愧难当才怪!古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这位女博士丈夫的肚里简直能“装航母”(李清照也堪称词家中的“航母”),所以现今女博士要嫁人,还得找个像赵明诚这样本身有点墨水,但还不至于尖酸刻薄嫉贤妒能的文人,否则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啊!
做一个丈夫不容易,做一个模范丈夫更不容易,而做一个女博士女强人的模范丈夫更是难上加难。不久前看奥斯卡获奖影片《女王》,我就对伊丽莎白女王身边那位菲利浦亲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娶了一个贵为英国女王的太太,后者风头出尽风光占尽,作为男人,心里是一种啥滋味?可惜影片对这方面着墨不多,我估计导演是想给尚在人间的这位行事低调的老亲王留点面子。有一回,跟一个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先生谈起《女王》,他就对菲利浦亲王的境遇颇为同情。他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句话如果用在女王身上正好可以反过来,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同样有一个好男人,但这个好男人在大众的世俗的眼光中就是一个窝囊的男人!”
周黎明先生的话可能说出了某些世人的看法,但也不尽然,我身边有一哥儿们,就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偏偏娶了一个收入地位都比他高的外企女经理。起先我们都不看好,认为不出三年就会进入“三年之痒”,谁知历经数载,双方依然恩爱如昔,我们都大跌眼镜。仔细一问,哥儿们居然面有喜色。原来,这位在外面动不动就像刘胡兰吴琼花一样大义凛然不屈不挠的“女中豪杰”,一回到家就摇身一变成了个“小女人”,每当丈夫在家喷云吐雾做决断状时,太太必然小鸟依人在其怀中,娇声细语地犯嗲:“老公,你好棒!老公,我离不开你!”这甜言蜜语就像一粒粒伟哥一样输入我那哥儿们体内,让他总是雄心万丈,牛气冲天!
看来,男人有时候既想当个英雄,让老婆崇拜着;有时候也想当个孩子,需要老婆哄着。聪明的女人一旦掌握了这两个诀窍,甭说是女强人女博士,就算是女国王女总统,男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把她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