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国人有一种心态非常不好:自己混得不咋地,就不思进取了,干脆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还美其名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种心态一方面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另一方面也大大加重了子女的心灵砝码,让他们不堪重负。现实生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者,子女最终却没成龙没变凤反倒酿出了人间悲剧,这样的故事还少吗?
可叹,天下父母们仍旧在两眼巴巴地“望子成龙”。谁叫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养儿就是要防老,如果子女将来不成器,十八年辛辛苦苦的养育之恩岂不打了水漂?到时甭提什么光宗耀祖,最起码亲朋好友街坊四邻都不知如何面对!
渐渐地,“望子成龙”发展到了“望夫成龙”。想当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来了夫荣妻贵,如今一些心比天高但不甘心命比纸薄的太太们也一天到晚做着“黄粱美梦”,希望自己嫁的丈夫不是绩优股,最起码也是只潜力股。
那天我做客一档婚恋节目,就遇到了一个一心望夫成龙的妻子。两口子都是外地来京打工的,结婚十多年来,一直以卖菜为生。妻子不甘久居人下,一天到晚催促丈夫奋发图强,但做丈夫的却总是安于现状,每天起早贪黑,也毫无怨言,闲暇时间还打打麻将念几首舒婷、席慕蓉的诗,自觉其乐融融。可一心幻想发家致富的妻子却心急如焚,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渐成家常便饭。最后,妻子觉得丈夫目光短浅不堪大任,灰心丧气之余生出了离婚的念头。望夫成龙最后变成了望夫生恨,恨铁不成钢啊!
在中国这样一个数千年来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我想没有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夫婿能够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夫的一旦混出个人模狗样,妻子也立刻身价百倍,房子车子不成问题,票子位子也应有尽有了。
在传统的话本小说和戏曲舞台上,才子一旦金榜题名状元及第,身边的佳人也跟着风情旖旎风光无限;倘若才子再官运亨通,佳人的下一步就要朝着“一品诰命夫人”的宝座姗姗前行了。因此,自古望夫成龙的故事就屡见不鲜,比如《烈女传》里记载的乐羊子之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乐羊出门求取功名,中途思念妻子,跑回家看一眼,要是一般女人早就笑靥如花,一头扑进丈夫的怀里,千娇百媚起来,“人家想死你了,也不知道回来看看。”可人家乐羊的老婆不这样,而是像指导员一样做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还把快要织好的布匹一刀劈为两半,并冷冷地告诫老公:“这叫半途而废。”任何一个老公面对这样一个望夫成龙的妻子,估计都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估计混不出个处长局长来,就休想踏进家门半步。
这个故事流传了千年,据说激励了不少人夫,感动了不少人妻。可我却不以为然。乐羊之妻一心望夫成龙,甘愿面对冷月,独守空闺,生活上无人帮持,情感上无人慰藉,还不分寒暑,夜夜织布到天明,等来了夫荣妻贵尚可皆大欢喜,万一乐羊先生不争气,没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反倒名落孙山穷困潦倒,那妻子岂不花样年华付之东流?当然,碰上丈夫运气不错,最后来个“新桃换旧符”,可人总是会变的,丈夫一旦小鲤鱼跳龙门,会不会尽享功名利禄之余还来个饱暖思淫欲?望夫成龙最后望出了个陈世美,苦熬了大半辈子的糟糠之妻将置于何处?到时候,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喊冤啊?所以相对乐羊子妻望夫成龙的故事,我反倒更欣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我一直觉得做妻子的与其望夫成龙,把赌押在丈夫身上,不如自己成凤。其实女人的智商一点不比男人低。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女人何必继续依附在男人的羽翼之下,做他的后勤部长?何必等待那遥遥无期的夫荣妻贵,等待他功成名就后的施舍垂怜?倒不如自己努力工作,争取在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因为一来你无法保证你的丈夫一定会成为比尔·盖茨第二李嘉诚第三;二来你更无从把握你的丈夫一旦有了金钱和名利的光环照耀之后,不被身边美丽的花蝴蝶所迷晕。“男人有钱就变坏”虽不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但至少会给红颜渐老的你敲响警钟!不做男人背后的女人,只和他齐头并进;不做男人的附属品,只和他同行。如果有个男人可以依靠是女人的运气,如果男人靠不住,至少还可以靠自己。相反,如果把成功的欲望当成筹码押在丈夫所谓的功成名就身上,那么,这种欲望就如同张开的虎口,即使你的丈夫是一颗龙种,也会因为成长的速度跟不上享受的需要而过早丧生在欲望的虎口之下。
我突然想起了一对真正的模范夫妻——李安和他的妻子。
很难想象如今红透半边天,把金熊奖、金狮奖、金球奖、奥斯卡小金人全部抱走的李安曾经非常落魄潦倒,甚至一度在家吃了六年的“软饭”。事实上从纽约大学戏剧系毕业以后,李安并没有一帆风顺地开始拍片生涯,相反却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悲惨境遇。那六年的时间里,李安的家有点象是“母系社会”,身为博士的太太天天外出上班挣钱,他在家带孩子,练习厨艺,当“煮饭婆”。当然,在那段“悠长假期”里,李安除了做饭,也练练书法、学学太极,有时还会构想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投钱开拍的剧本。现在任谁都知道,如果没有李安“家庭煮男”的独特经历,没有六年在厨房里的卧薪尝胆,恐怕就不会对人生这道大餐的“酸甜苦辣”感悟这么深,也不会拍出那别具风味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吧。家庭,既是李安成长的摇篮,也是他获取艺术营养的“电影母乳”。
有句话俗得不能再俗: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女人。我很好奇,在一个大男人无所事事,靠做菜带孩子消磨时光的六年间,他的太太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嫌弃还是鼓励?理解抑或鄙视?或像前面提到的那个卖菜的女人那样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望夫成龙?这肯定是一个有着非一般抑制力、非一般忍耐力、非一般洞察力的女人。是啊,李安认定了电影,而妻子认定了李安。整日苦拼、一心养家的妻子林惠嘉,居然成了后来李安拍的《卧虎藏龙》中两个女主角的原型——李安宣称她是兼具俞秀莲坚毅和玉娇龙叛逆的女强人。许多年以后,当华裔社区为手捧奥斯卡小金人的李安庆功,并将他的妻子评为“最佳贤内助”的时候,相貌平平的妻子上台致辞时只是很不经意说了句“Leavehimalone”(我只是不管他)。别看这么简单的三个英文单词,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都说李安做人有境界,我看他太太更有境界。要不,李安如今满世界风光,怎么还对他的这位结发妻子不离不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