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姐弟恋”同“网恋”、“一夜情”、“男色”一样迅速蹿红,成了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词汇。每天翻开各大媒体的娱乐版面,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演艺圈的好男好女们瞬息万变的爱情风向标,其中“姐弟恋”更是炒得沸沸扬扬。跟张柏芝高调结婚之前,谢霆锋的各种绯闻对象尽管品貌不一,但清一色是姐弟恋,“锋菲恋”更是人所尽知。香港女星中那位长着大眼睛、瓜子脸,曾被无数男人视为梦中情人的大美人,早年曾热衷于“老少配”婚姻,年近四十岁时,忽然间也对姐弟恋心血来潮,爱不释手,身边走马灯似的绯闻男友不约而同全是弟弟型的。那位香港著名影后也是,早年交往的男友全是标准的稳重熟男,自从和法国导演离婚后,也开始对小男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找的男友一个比一个小,最近和她出双入对的一个外国建筑师居然比她小整整七岁!内地影坛大姐大二十年前就是姐弟恋的亲身实践者,如今依然高举着姐弟恋的伟大旗帜一往无前。我估计除了她第一任丈夫(还年龄不详)外,她后面所有的老公、男友都得亲切地喊她一声“大姐”。
不光华语演艺圈的“姐姐弟弟”们爱得天翻地覆,欧美日韩的“老大姐”们也对俊俏风流的“小弟弟”们纷纷下手。在好莱坞,大概除了朱莉娅·罗伯茨外,黛米·摩尔、莎朗·斯通、麦当娜、卡梅隆·迪亚兹、哈里·贝瑞,几乎所有的“一姐”、“二姐”都无一例外地瞠进了“姐弟恋”这条时尚的爱河中。黛米·摩尔前不久还与相恋六年比她年轻整整十五岁的小帅哥阿什顿·库彻“拉埋天窗”,成为姐弟恋向婚姻模式转化的成功范例。继“老牛吃嫩草”、“美女配野兽”之后,“姐弟恋”无疑已成为21世纪娱乐圈最时髦的一种恋爱婚姻模式了。
如今,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娱乐圈新气象也开始向普通的工薪阶层蔓延。近日,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如今英国姐弟恋的比例比25年前增长了一倍,越来越多的年轻男人愿意娶比他们大的老婆。英国《每日快报》最近称“女人本季最新的必备装备是拥有一个比你小的男人”。英国《每日电讯报》也认为:“她们并不需要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为他们的晚餐埋单,她们也不需要和一个与她们年纪相仿的人过一个无聊而‘负责任’的周末,她们更喜欢一个阳光男孩的嬉闹和玩笑。她们希望被认为依然独立而且依然性感。”美国的《魅力》杂志在相关文章里引用了纽约时尚专家马丽安·萨尔兹曼的话:“如今和一个年轻男人约会是个热闹的恋爱趋势。”而美国版《ELLE》则用更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现象:“猎取一个年轻男人有点像在中午喝杯美妙的马丁尼。”在东方,原先最大男子主义的韩国,最近一项调查也显示,有近五成未婚女子选择比自己年龄小的男人为结婚对象。
在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搞姐弟恋简直不敢想象。60岁的男人娶个20岁的老婆,似乎稀松平常;30岁的女人嫁个20岁的丈夫,那肯定就要天下哗然了。姐弟恋的流行实际上是近半个世纪来在全球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的结果。既然男人的权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既然女人可以独立自主、自强不息,那何必非要死乞白赖地依偎在男人的臂膀上生存呢?所以“大女子”喜欢“小男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姐弟恋”的流行也可以从心理层面来分析:男人看似强大,实则内心脆弱。一个成熟强悍的大男人身上,同样也会残存小男孩的幼稚和顽皮。在不少太太的眼中,她的男人往往是丈夫、父亲、儿子多重身份的混合体。女人有时恰恰相反,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强的心,有时甚至能爆发出比男子汉大丈夫都要勇猛顽强的力量,比如日本的阿信、韩国的大长今,贤妻良母的包装下就有一种女强人的韧性。古今中外不少例子证明,女人虽然在体力、体能方面不如男人,但在耐力、忍受寂寞孤独等方面却明显胜过男人。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寡妇会比鳏夫多,女人始终要比男人长寿的原因了。这显然也符合中国传统哲学“以柔克刚”的原理。何况中国自古还有以下说法呢:女大一,抱金鸡;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女大八,注定发;女大九,样样有。有人开玩笑说,“姐弟恋”的另一好处是,由于男人大多比女人早走几年,这样,大几岁的姐姐就少守了若干年寡。如果老天有眼,甚至会弥补多少世代以来夫妻之间的一个遗憾:我和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而性科学研究给予这种“女大男小”的婚姻或伴侣关系的稳定性以更多的诠释。据一项关于离婚率的社会调查发现,夫妻离异原因竟有三分之二是与性失谐直接相关的!这说明性在婚姻家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两性性生理发展的轨迹来看,一名男子性成熟的高峰在18~20岁左右,以后平稳发展,到40岁以后则逐渐呈下降趋势,而一位女性则往往要到35~40岁才能达到性成熟的高峰,很多女人要到50岁以后方显衰退趋势。因此一个30岁的男性与一位40岁的女性的结合,在性爱过程中堪称“梦幻组合”:一方如同涨满力量的征帆,一方则是能定乾坤的长篙,在狂风巨浪中感受“性”福之极致。
女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十岁之前的女人多数是“女儿性”占主导,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实际上还是女孩)娇嫩、柔弱,对父亲对成熟的男人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感;三十岁以后的女人则随着适婚年龄的临近,母性的情怀开始发扬光大,这时候的女人开始懂得体贴和关爱他人,对孩子,对一切弱小的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散发出一种母性的光辉。“姐弟恋”流行某种程度上就是女人“母性大发”的结果。前不久看某选秀节目,我就明显注意到节目现场的熟女评委们,一个个打扮得珠光宝气,对舞台上的“男色”就像“赏花”一样评头论足,这不就是一种母性泛滥的表现吗?而男人也不是个个都想做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的。尤其是随着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淡化,越来越多的男人反而渴望被女人照顾和关爱。韩国某舞艺超群的人气偶像就喜欢“姐姐”的原因解释说:“因为是多血质的性格,喜欢能够让人依靠的女性。”我在想,既然女人可以“小鸟依人”,男人为什么不可以“小狗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