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他是那种会为你写上一千封情书,谈恋爱时喜欢在风雨交加之夜,痴痴地等在楼下,以示他爱你到地老天荒的男人;浪漫的他喜欢休闲打扮,并且喜欢用服装衬托自己的独特个性;浪漫的他爱一个人时,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失去一个人时,会痛不欲生。总之,他是一个感情脆弱的男人;但有些时候,他的感情很容易如“狂风卷落叶”,很容易在另一段感情中获得新生;浪漫的他喜欢带你出外旅行,偶尔兴致好时,他会亲自扎上围裙,为你做碗“心灵汤”,但不要对他太过乐观,一旦他的激情冷却,他很容易变得对家务事毫无兴趣;浪漫的他喜欢从事的工作是富有创意,挑战性。浪漫型男人是女人心中永远的梦、永远的期盼而挥之不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1920年,17岁的陆小曼奉父母之命嫁给了比自己大7岁的无锡人王赓。王赓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后曾任上校武官,陆小曼父母认定王赓前途无量,拒绝了许多求婚者而毫不迟疑把小曼许配给他,并闪电般完婚,前后不到一个月。
陆小曼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身不由己,婚后,王赓只顾钻研他的军事,一门心思往上爬,对陆小曼就像大哥哥哄小妹妹,毫无闺房夫妻之趣。陆小曼毫无办法,只得强颜欢笑,在舞厅、游乐场寻找刺激,麻痹神经。
1924年的秋天,陆小曼在北京六国饭店跳舞时碰到徐志摩。徐与林徽因的浪漫苦恋正好结束,徐志摩正陷入巨大痛苦中,见到陆小曼,简直惊呆了,他突然觉得天底下竟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子能与他心目中的美神林徽因相媲美。就这样,徐志摩用诗人的激情追求陆小曼,其中发生的种种凄婉曲折的故事一言难尽。徐志摩大量的名诗名篇如《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爱眉小札》就是在这段时间写下的。1925年10月,在刘海粟等人的帮助下,陆小曼终于和王赓离婚。1926年8月,陆小曼与徐志摩举行了婚礼。
但是,陆小曼与徐志摩度过一段蜜月后,因各种原因弄得双方很不开心。心傲的陆小曼因徐家不把她当正宗媳妇看而心生怨气,促使她在上海十里洋场恣意挥霍,又因治心口痛病吸上了鸦片,还因与翁端午演戏而遭徐志摩醋意大发。徐志摩来往于北京、上海教书,也极力维持这个家,但徒生苦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邮政飞机去北京,在济南失事。
济南山上的一声炸响,把陆小曼从纸醉金迷中震醒,终于彻底醒悟自己的荒唐。她写的一篇有名的《哭摩》,轰动一时。在徐志摩灵前,陆小曼的挽联是: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下联是: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两年后,陆小曼去海宁为徐志摩扫墓,归来写诗一首:“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之后,陆小曼下定决心收集编辑徐志摩的全集来实践她“遗文编就答君心”的愿望。他终日素服又彻底戒掉鸦片,当他把编好的《志摩全集》送到商务印书馆时,抗战爆发,商务印书馆迁往香港,从此书稿不知所踪。抗战结束后仍不见踪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突然得到书稿在北京的消息,陆小曼如在梦中,简直不敢相信20年过去了竟能物归原主。她终于如偿以愿,为中国文学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
建国后,陆小曼受到毛泽东、陈毅、上海人民政府的关怀安排了工作,陆小曼也十分感激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1965年,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62岁。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是中国五四时期反封建主义的最真实写照,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她勇敢地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爱得是那样刚强,她遭受无数的白眼,诋毁,但她爱得无怨无悔,她的风采和文采,她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