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常常令人失去理智

张爱玲的不幸

了解张爱玲的人都不会忘记她与第一个男人胡兰成的热恋。她竟然将汪伪政府的汉奸当做一个懂她的男人。当胡兰成与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并将此事告诉张爱玲时,她却仍痴情不改。当然,最终她与胡兰成的分手是在热恋之后,有了理智。因为胡兰成不仅不为自己的滥情而羞愧,反倒指责张爱玲。于是一封诀别信放到了胡兰成的手中: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随信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胡兰成曾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最终却是一相情愿。

决斗差点发生在世界文学泰斗之间

有资料显示,世界的文学泰斗、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与和他齐名的文学巨匠费奥多尔·米哈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爱上了同一位美丽的女人。热恋使他们失去了理智,两位文学巨匠竟然要通过决斗,来决定情场上的胜负。多亏友人的极力劝解,他们才恢复了理智,放弃了决斗。试想,假如这两位在决斗中有一人被枪击而死,世界文学史上岂不损失了一位文学泰斗?不仅是俄国之不幸,也是世界之不幸。庆幸的是决斗最终没有发生。

悲壮的普希金

凡读过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爱情诗,就不能不被他那如火的激情所感染。听一听1830年他写给未婚妻冈察罗娃的诗,那热恋似火之情跃然纸上。

当我紧紧拥抱着

当我紧紧拥抱着/你的苗条的身躯,兴奋地向你倾诉/温柔的爱的话语,你却漠然,从我的怀里/挣脱出柔软的身躯。

亲爱的人儿,你对我/报以不信任的微笑;

负心的可悲的流言/你却总是忘不掉。

你漠然地听我说话/既不动心,也不在意……

我诅咒青年时代/那些讨厌的恶作剧:在夜阑人静的花园里/多少次的约人相聚。

我诅咒那调情的细语/那弦外之音的诗句,那轻信的姑娘们的眷恋,她们的泪水,迟来的幽怨。

这首诗是普希金写给自己的未婚妻冈察罗娃的。娜塔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冈察罗娃(1812—1863)是绝代佳人。无论从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中,还是从当时人为她完成的画像上,都可以得到证实。

1929年冬天,普希金在莫斯科一个舞会上看到身穿轻盈纱裙的冈察罗娃时,被她那古典的标志和文雅的举止所征服。可是冈察罗娃对这位青年偶像并不像众多少男少女那么热烈崇拜,相反她表现出来的是毫无兴趣,也许她的内心的谦虚和严格的教养使她不愿感情外露。

过了不久,普希金向她求婚,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一气之下,普希金当天夜里怀着难以忍受的悲痛出发去了高加索,参加了正在那里进行的与土耳其的战争。9月间,普希金回到莫斯科,立刻去看望冈察罗娃,但冈察罗娃接待他时显得十分冷淡。普希金绝望了。他又离开莫斯科去了彼得堡,他写信告诉别人:“当时我丧失了足够的勇气表白自己,我觉得我扮演了十分可笑的角色,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显得如此胆怯,而人到了我这个年龄的胆怯绝不会博得少女的喜爱。”这时的普希金已近而立之年。

过了半年,普希金去莫斯科再次向冈察罗娃求婚,得到同意。1830年5月6日订婚,这期间他对未婚妻的赞扬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们一起走吧,我准备好啦》(1829)、《圣母》(1830)、《当我紧紧拥抱着》(1830)、《是时候啦,我的朋友》(1834)都是献给冈察罗娃的。

1837年2月8日,38岁的普希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与放肆地追逐他妻子的法国流亡者丹特士举行决斗。结果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