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释义
①恋爱,即男女心中互相爱慕。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小莲记》:“公将行,小莲泣告:‘某有所属,不能侍从,怀德恋爱,但自感恨。’”明·王廷相《雅述上》:“生计微则家贫无所恋爱矣。”刘半农《扬鞭集·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②男女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即想念不忘,不忍分离。今特指男女相爱的过程。叶圣陶《线下》:“没有恋爱的结婚就是牢狱,活生生的一男一女就是倒霉的囚徒。”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再没有比恋爱的青年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异性,人性的本能促使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去追求,目的在于将两颗心融汇在一起,这个追求的过程就是恋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一句发自内心的问情诗,若不是深情地恋爱着,何以能写出如此刻骨铭心、感天动地的诗句!
恋爱的心理分析
恋爱是缔造和谐美满婚姻的前奏,能否通过它来实现理想的目标,心理因素十分重要。以下六个方面,基本概括了恋爱群体心理状况。
①自私心理。表现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求恋人围着自己转,听自己的话,为自己服务,迎合自己的性格需要,而不顾对方的需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因而也就很难得到对方的爱。有这种心理的人,要学会关心、尊重别人,克服自私心理,才能得到对方的认可。
②求全心理。过于理想化,标准定得太高,超过了实际可能性,极大地缩小了选择朋友的范围,降低了恋爱的成功率。特别是大龄青年,求全心理更为突出,结果一误再误。有这种心态的人要从理想化回到现实中来,及时调整择偶标准。
③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人,并非一定是条件差。生理缺陷或职业原因或有过某些过失也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易使个人孤立、离群,不愿在公开场合露面,不愿与异性交往;遇到理想异性时因担心对方看不起自己,不敢大胆追求而失去时机。有这种心理的人要树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坚信凭借自己的优点一定会找到如意的伴侣。
④从众心理。从众心理的人表现为对恋人的看法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说好则自觉得意,别人说不好则会觉得不理想,往往因随波逐流而始终不能渡入爱河。有这种心态的人,广听众议是好的,但要认真地分析判断,拿定自己的主意。
⑤男权心理。不仅男性认为要比女性强,女性也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强,女方要求男方的地位、文化水平要比自己高,而男方地位、文化水平低于女方时,则没有勇气去追求女方,这是封建社会夫权思想的残余,有的青年男女还自觉地受到这种观念的束缚。克服这种心理的关键在于青年男女要真正领悟爱情的真谛,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
⑥迷信心理。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有人为了自己的婚姻求神拜佛,算命看相,因而阻碍了青年男女恋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甚至酿成不幸。有这种心理的人应该树立科学观念,清除愚昧邪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