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压力

“我很难去承认我真的想要男人,真的想要结婚。无论我对于男女之间的争战知道多少,无论这个愿望有多愚蠢,希望有多渺茫,我就是想要。但是我觉得外界的压力很大,告诫我造成不可以被爱情或是浪漫的感情冲昏了头,不要被男人迷得团团转。”

对于女人到底想不想要独立这个问题?许多女人觉得很矛盾,不知如何决定,或者,她们真的宁可让男人来照顾她们?

“我在单身的时候,对自己有一种幻觉,觉得我这一生中最稳定的东西是我自己的力量。我可以感到,在先前的男女关系中一再受到抑制的力量,又回到我身上来了。跟第二个情人在一起之后,一开始我仍感到十分坚强,接着在某一个阶段我开始怀疑他的爱和承诺真不真切,然后我变得害怕失去他。为什么呢?我的确喜欢以前自己过生活的感觉啊。但我总是回到老路子,想要找另一个人来做我的生活中心。我是不是很脆弱?”

“有时候我会有种冲动,想要一个男人用手环住我,并且说:‘没事,宝贝,从此就由我来保护你吧(我想他的称号大概是叫做铁甲武士)’!这非常不健康、不真实,而且甚为好笑。”

“我想要一个主导型的男人来改变一下我的生活。我希望他们的负担不会太重,而且不要太高高在上。但是,偶尔我会希望能够有个人告诉我,我要做什么。我想,这种想法显示出我内心的软弱。”

女人是不是一定想要平等?我们很难以表达我们从爱情、从感受到的爱意、从激起的热情中得到了什么。有时候这是种极高度的渴望,而且,因为某些因素,我们心中似乎有一部分苏醒过来了。或者是,有时候我们因为爱上另一个人,所以心中有一部分陷入沉睡和冬眠之中。爱情或是亲密的感觉,不见得可以讲得出道理来,而且有些事情不是跟着感觉走就可以的。

在比较实际的层面上,这些说法是不是和女人的独立性格格不入呢?或者男人和女人可以有时候互相依赖,有的时候各自独立,但仍保有一份关系?正如某位女性所说:“我认为,我和伴侣两人都相当独立,也相当不独立,就是男女关系维持稳定的不二法门。否则,如果其中一人总是依赖对方的话,两人怎能快乐又稳定呢?一个人怎么能够总是一肩扛起所有的负担,从不放下或靠在对方身上?”

当然,所谓永远平等这种事,是不存在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总是有高有低,现在一个样子,等会儿又是另一个样子。当他们感到可以放松,当他们觉得够安全的时候,也会喜欢偶尔让人主导一下、让人照顾一下。

这并不是说,依赖就是错的,只是数千年来女人一直都不得不依赖他人,她们的地位很低或者没有什么地位,而且她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而降低,甚至偶尔因此而受到威胁。在70年代(以及更早期),独立成为女人激烈奋斗所求的目标,因为经济不独立的女人发现,即使她们的情形很糟糕,她们也无法脱身。

女人是否有权在财务上独立

男性的意识形态认为,唯有在外工作的女人才有真正的自我,而留在家中的女人则表示她无能,难道以家庭为导向,就不如在办公室或是在工厂的工作那么有价值吗?为什么女人不应在家工作?

有些从未结婚的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并不想选择独立,反而比较想成为完全依赖伴侣的主妇和母亲,但她们却因此而有罪恶感:

“我想要独立,但是我就是有点怕怕的。毕竟已经有很多女人为了让我有权独立而奋斗了,要是我还想退回到传统的家庭角色,总觉得我好像一事无成。”

有位年轻的女性(目前与一位男性和他们的孩子同住在一起,在经济上依赖对方),反问这种罪恶感和独立的价值观由何而生:

“我以前很坚持女人一定要在外面工作,我认为,女人能够通过工作和做重要的事情来肯定自己是很要紧的。现在我却很怀疑自己怎么能有这个念头,因为我做的工作,没有一个有价值,也没有一个能够反映出我的理念。我做过酒保,也在保险公司做过事,我做过许多不用大脑的工作、女人做的工作,但是我还是抱着这种中产阶级、女性杂志的心态,认为工作应该是很重要的。对少数女人而言这是很重要,但是对我和大部分女人而言则否。我们不会因为工作而感到充实。

“但无论如何,家庭的现状、运作方式和影响力都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分成两半,一半公众的,一半是私人的,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公众的那一面,家变成了孤独、狭窄、没有生机的小盒子,回到家来,只是为了要休息一下,以便回到工作的场合去。这种想法既荒谬又死板,而且具有浓厚的父权风格。我认为家应该是有朝气、有活动、能让我们真正参与的重要地方。”

男女平权的意思是:你样样都得自己来

17%的女人表示,大众不再期待男人支持女人,其实这是种倒退,而非进步的想法:

“我们会这样需要女权运动,我觉得真是遗憾。我认为,女人应该拥有符合自己性向的工作,而不限于做做头发、打打字、教教书、照顾别人的工作。但如果男人和女人讲好她要留在家里做家事、带小孩,那么他就不可能把每个月900元的贷款留给她来付,因为她一年赚的钱不会超过1.5万元。15年之后,她过惯了年收入7.5万元的日子,但是到了45岁这个年纪,除了做主妇之外什么都不能做。我反对离婚,不只有道德上的理由,也有经济上的理由。女性运动是我们被人遗弃时,所拥有的唯一保障。我的女儿不得不在最近接受高薪的工作,为了得到经济上的保障,拼命争取表现,我觉得很惋惜。”

另一位女性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即使女人没有独立,也不会因此而稍逊。事实上她们维持家庭的福祉,对于社会的贡献绝不亚于天天在外工作的女性:

“身为女人,我们对于社会有什么贡献呢?我不大确定。但是我觉得光是贡献温暖和柔情给我的家人,不会比去研究治疗感冒的药方差。我觉得女人才是维系美国式家庭生活于不坠的人。她们得花不少心血,有时候还得和极端的环境相抗,例如她们也许因为某些理由,嫁给一个不好相处的男人,或者没什么钱、不喜欢持家。但是她们耐心地面对这一切的挑战,我觉得我做得不错,而且我真的觉得很光荣。”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少女性为了她们留在家中的权利而辩护,她们不要以做职业妇女来证明她们的独立性或者是有贡献。她们是对的:女性主义要让女人有选择的权力,而女人如果在可以做各种选择的情况下,决定要留在家中,照顾家庭和小孩,那么也算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还是有人认为未婚生子的女人就不是真正的女人。这种思想的暗流没有停止,表示社会和内在压力仍然存在。而某些女人宣称她们因为经济或是其他正当的理由而依赖男人,是否只是为了掩饰女人只能借用拥有男人来获得真正社会地位的这个情形?

独立和依赖属个人抉择。事实上,这个矛盾一直存在的基本问题是:到底女人是因为自己有这个需要,所以觉得独立性很重要,还是因为身为母亲的女人,没有受到男人的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所以才需要追求独立?有位女性论道:“我们需要重新教育男人何谓男子气概,和其他的一切,包括如何做个父亲。我是母亲带大的,她使我学会独立,而且不想结婚,但是我怀孕之后,这种想法真的改变了,连我对男人的想法都变了。我不知道好男人是什么样的,如果这指的是他应该负起财务上的责任,那么我是找到了一个好男人。”

另一位女性,提醒我们传统式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我认识好几个结了婚或者是有稳定关系的男人,他们相信男人对女人要负责任、女人需要男人、男人有义务提供女人所需。我觉得女人需要男人这点没什么不对,使我困扰的是,我们竟不能反过来说男人需要女人——它高贵的恩惠,使你变得一无是处。”

今日女性宁可在财务上独立,这是大势所趋。大多数女性不喜欢在财务上依赖他人或者让别人指使她们该如何行动,许多女人因为多年待在家中,没有其他选择而感到非常愤怒:

“我今年46岁,我等着和我丈夫离婚已经两年了,很痛苦。我重新到大学中学习。我的孩子都大了,不需要我,我也厌倦了一天到晚做个和气又有耐心的人了。这些优点不但没有给我好处,反而使我无法拥有自己的身份,也无法得到快乐。”

单身、从未结婚,年纪在20~30岁之间,现在工作的女性中,有23%表示她们会为了婚姻而放弃事业:

“这10年我都是靠自己来养活自己。以前,我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至少我指望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工作可以满足我许多需要,但不能满足我对于爱情的真正需要。虽然我做过不少工作,而且受了不少教育,但我不会把这些当做是真正的成就。我会为一段伟大的感情关系而放弃事业,虽然会有点惋惜。”

“我爱我的工作。我是本州出版界中少数的主编,而且我一年内连跳了3级。但是我觉得人生还没有起飞,我前面还有好多东西——至少我是这么希望的。我实在很不愿意说我现在并不快乐,因为我有个好家庭、好工作、还有朋友,我知道我有多幸运。但是我这一生最想要的是一个爱我而且需要我的男人、几个孩子、一条聪明的狗——就是你所谓的旧式梦想。”

“如果我有小孩的话,我的优先顺序会是:一、婚姻;二、孩子;三、工作。我知道我有能力超过其他人爬上去,但是对我而言,爱情重要得多了。”

“大家都觉得我绝对是个事业型的女人,但其实如果遇到合适的男人,而且他爱我的话,我会马上放弃这一切。我爱我的工作,但是从16岁开始,我就整天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业上,我已经老了——不是真的枯竭了,只是倦了。我希望能遇上个男人,安定下来。”

“每个人都问我:‘找到工作没?’老天,我真烦死了,我才不要工作呢!我想结婚、生小孩。这些问我话的人大多是45~50岁之间,我妈妈的朋友之类的人,她们根本没有工作过。我应该说:‘我还没找到工作,你呢?’”

32%的女人认为单身时会有经济上的不安全感的问题,她们害怕一辈子在经济上孤单奋斗:

“我已经过很多年的单身生活了。认识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在这世界上固然非常重要,但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如果我丢了工作或生病时怎么办?在经济上有谁能帮助我?我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自己负担孩子的养育费用?”

“我不相信我会孤独地过一生,但如果我选择的对象只有已婚的男性,或者是不尊重女性、会伤害我的男性,那我宁可单身。经济方面,我很怀疑自己能独立过完这一生。”

大多数女人在外都有工作,所以她们不认为婚姻只是经济上的支柱。她们都知道自己长时间以来供应着自己和孩子,甚至丈夫所需。

二十多岁的女性中,有19%表示她们永远都不会结婚,有趣的是,这种情形已持续了很久。她们认为只有老一辈的人才有结婚的压力,接近30岁,这些压力似乎就更为增大。二十多岁的女性,都会惊讶这些不合时宜的压力为什么还没有消失。

“我以为这种社会压力已经变小了,但是我姐姐现在不得不改变作风,虽然她一直很讨厌女追男之类的事情。我为她感到难过,而且心里有点担心,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马上就会变成她那个样子。”

美国及其他大部分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大多数女性会在27岁之前结婚或结过婚又离婚。那些宣称永远不要结婚的女性呢?她们是不是因为恋爱、想要有一个家才结婚的?这种趋势算不算正常?还是因为她们有“生物时钟”的压力?我们也可以问问男人,因为从60年代开始,男性也宣称他们反对婚姻,打算要永远保持单身状态,然而,从统计数字上看来,大多数的美国男性也在27岁之前结婚。

在80年代中期,媒体报道指出女性对于工作——事业生活有种幻觉。媒体误把女性的迟疑演绎成这样的表示:“看吧!女性在心里还是脱离不了做妈妈的想法,她们就是没办法适应和男性竞争的世界,因为她们强硬不起来。”事实上,女性已经发现工作世界的不完满,但并不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完全放弃”(每一年在外工作的女性人数都在增加,而且大多数女性都说这是出于自愿),这个风潮并不是为了要回归到50年代。大多数女性都相信至少还有第三个选择——既不需加入男性业已建立的世界,也不需留在家里管家;女性正尝试着创造这第三个选择。

但是大多数(56%)二十多岁的女性表示,她们永远没办法在选择工作或家庭上两者兼顾:

“我想做个充满爱心、温柔体贴的上班族妈妈,但不是那种能够两者兼顾的超级女郎。要找到一个肯分担家事和照顾小孩的完美伴侣实在很困难。如果一定要选一样,我想我会选择要孩子,但是我会尽量晚生小孩,以后过点快活的日子。”

“我希望我不必作选择。但如果有人拿枪指着头问我要事业还是要丈夫的话,我仍然会很自然地回答要事业也要丈夫。”

许多女性指出,因为男性无需选择,所以大多数男性仍未用等在家里的时间来陪年幼的孩子。这使她们感到很愤慨:

“如果男性愿意公平地做他们应做的家事、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暂时把事业放在一旁,女性就不受到这么大的压力,非得作个选择不可。而情况似乎是,如果女性想要一份事业,就得做双份的工作,或是把成家的计划延后。”

“作为单身母亲,有时候我会觉得若能留在家中,只是带带孩子就好。男性不用作这种选择,所以真正使我们恼火的是:我们女性不能像男性那样,不用选择也不用负双重责任。”

“这根本就是性别歧视。没有人会关心男性是不是无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如果男性对他们的孩子多尽点责任,女性就必是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忙得焦头烂额。有很多男人,像我父亲一样,以为他们只要把薪水带回家来,就算尽到自己对孩子的责任了。还好现在越来越多的男人觉得,要做就做完全父亲,让我觉得很感动。我们的社会宣称已经完全解放了女人,其实那只是表面而已,只要想想许多人认为,日间托儿所是一种奢侈的花费,就知道此话不假——好一个把女人留在家中的伟大妙计。”

独立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结婚,或是表示在婚姻中独立思想,自食其力?其实,它的真正意义是有选择权。有许多女人生了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她们属于真正选择这种生活的新一代。

女性运动之所以强调女人应有权工作,原意并非因为个人可能会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而是为了让许多女人摆脱财务上的依赖感。工作不仅是为了排遣时间,而是为了让女人免于面对男人在家中所施展的专利统治,但是女人仍还有怨言。

经济独立是女人有选择权的基础。虽然在外工作不再被视为自由的标志,但女人总是基于在经济上独立这样的理由,才使她们的地位提高,所以工作权才会这么重要。有权拥有工作和事业,是女人有权拥有家庭之外生活的象征。

————————————————————

(1)在1986~1987年间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许多以“事业有成的女人放弃了一切”为主题的故事,似乎这样便能证明真正的女人宁可选择家庭。在30~50年代,也有许多电影一再证明成功的女人愿为男人放弃一切。例如凯瑟琳·赫本主演的“风云女性”(WomanoftheYear),贝蒂·戴维斯的“六月新娘”(JuneBride)和英格丽·褒曼的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的某种典型。然而在今天,女人离家去工作是股风潮,而且越来越盛行。

(2)1985年“女性年代”(Women'sday)杂志发展的研究结果。

(3)人们(尤其是女人,因为她们活得较长)单身的年数增加通常被视为警讯,是对家庭的威胁。然而,我们在事后惋惜地发现,在历史上,家庭模式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稳固。历史学家已揭露大量的统计资料,大大地改变了我们原来对西方历史上标准家庭的印象。

(4)女人非常之少。可能的原因是,女人常说像是想要一个家之类的话,但在听者耳中,这就成了想要长久的关系、有归属感,而不是想要孩子。

(5)根据1986年9月1日的《新闻周刊》的报道,在美国,过去5年来不想要孩子的夫妻有显著增加。而且由于现在女性可以不婚生子,所以她们无须因为想要孩子而结婚。单身、从未结婚的美国女性占女性人口的2%。美国人口调查资料显示,1985时由单身母亲来抚养1~7岁之间的孩童的家庭,共有770万户。

(6)这是我在1984年间,应邀在美国妇产科学院演讲时所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