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叶催产素

——保持忠诚的爱

●大约20年前,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开始研究大草原上的田鼠,以弄清这种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平原的啮齿类小动物为什么是自然界昀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大草原田鼠在交配后终生保持一夫一妻,雌鼠雄鼠共同养育后代,过着田鼠版本的幸福家庭生活。这在自然界中实属罕见:只有不到5%的哺乳动物表现出一夫一妻和双亲行为。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

●泰勒提醒人们,催产素的力量和影响范围令人着迷,但它对人类情感的作用却决非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很多人说,'催产素是亲热激素',或者'催产素是爱情激素'。其实,催产素要难捉摸得多,它与心理学的种种状态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要把这些分子与特定状态对应起来实在相当危险。”有些科学家认为,催产素与身体天然产生的”鸦片”有协同作用:催产素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类鸦片活性肽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那种温暖陶醉的感觉。类鸦片活性肽与催产素的关系强调了泰勒关于”爱情药”简化法的观点。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关于”爱情药”的故事,但实际情况也远远没这么简单。生物基础决定大脑能创造并维持我们所谓的”爱”,但其原因却不能简化为一个分子。催产素和类鸦片活性肽之间存在不可否认的相互作用。大草原田鼠的大脑解剖表明,多巴胺与催产素之间也有紧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催产素的影响可能因雌激素得到加强,而因雄激素得到减弱:这或许有助于解释雌雄两性在压力之下的不同反应。爱或许并不像民间所说的那样存在于内心,但也并非依赖于某种单一的分子。当我们感受到让我们心潮澎湃的男女之爱或父母之爱时,我们大脑的化学物质正在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引发着大脑特定区域的各种活动。催产素对这种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但却不能代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