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爱情具有神奇的力量,有时候能让人变得有勇气、有目标,能让双方都变得越来越好,促进彼此的成长。其实,每一段感情都是对我们爱别人的方式的检验,如果我们能从恋爱中获得成长,那么这段感情就有它的意义,越成长,我们就越懂得怎么去爱别人。那么,一段美好的爱情能让你获得哪些成长呢?
爱的成长
1.自我意识的完善
爱情会让我们卸去伪装,引导我们摆脱自私本性的控制,促进自我和伴侣心智的成熟和完善,而不是通过放纵和溺爱使彼此始终在安乐窝中不思进取。因此,恋爱的过程能够让人成长,再自私的两个人,一旦坠入爱河,总会学着为对方而改变,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着想。
2.情绪智力的提升
爱情与男女双方的情商智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男女双方为寻求最佳结合而产生的感情意识。在爱情中,无论遭受了伤害还是相处和睦,都能帮助我们更懂得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3.人格的成长
爱情也许会让你遭遇挫折与逆境,在逆境中可以寻找事情好的方面,也可以寻找不利的方面,在寻找认识这种平衡的时候,人格也会变得健康与和谐。我们要在恋爱中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努力学习如何去尊重与认识对方,而当你把这些都做到之后,你便在收获爱的同时获得了成长。
理解真爱
美好的爱情能促进彼此双方的成长,而获得美好爱情的前提则是理解真爱。真爱是人类高尚的精神体验,不同于其他的情感体验,它是个体独特的心灵历程,更是双方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只有理解真爱,才能与幸福同行,在爱中成长。理解真爱的前提是要分辨出爱情的误区。
按照弗洛姆的说法。爱情有三个误区。
第一,被爱而非施爱。这种观点否认爱即是爱的能力,问题转变为,如何获得爱及如何变得可爱。为达到这个目的,男性追名逐利,女性为悦己者容,“撒娇女人最好命”“成功男士万人争”。爱似乎变成了某种具有客观性的东西,达到了这些“公认的标准”,就会收获爱情。
第二,对象决定论。很多人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他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于是谈恋爱就转化为依据条件“找对象”。
第三,感觉而非真爱。这主要是分不清“坠入情网”(fallinginlove)与“长久相爱”(beinginlove)之间的区别。一想到爱就一定是激情四射、“山无棱天地合”。人们用相互迷恋、如醉如痴来证明其爱情的真实,但这恰好证明他们此前是何等的孤寂空虚。
基于此,本书认为真爱应该具有以下要素。
1.爱是给予,不是得到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事物的积极关心,意味着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给对方,给予对方自己的生命活力。为对方着想,体贴对方,与对方分享快乐、知识等。因此,爱的本质是给予,通过“给”,体验自己的力量,升华自己的生命。
2.爱是责任,不是义务
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缺乏责任感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土壤,不可能枝繁叶茂。爱情不是感情冲动,它必须接受自我约束,肩负着道德责任。
3.爱是尊重,不是束缚
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尊重就是努力使对方成长并提升自己,既非剥夺,也非牺牲。
4.爱是能力,不是天分
这世上没有所谓“完美的爱情”,有的只是“完整的爱情”。构成“完整的爱情”的心理基础是双方健康的“心智”及“自我”,并且需要双方在检视中不断地完善。
5.爱是伟大的创造
弗洛姆认为,创造性的爱是让现代人超越自我中心,回到充分诞生状态的最佳途径。在爱情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其实是自我成长的机会,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时就意味着对日常生活有了忠实的体验,这些体验又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得以升华。我们实际上是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去培育和增强我们的爱。
马斯洛曾提出两种类型的爱:一种是D型爱,它以缺失为基础,需要这种爱去满足缺乏它们时产生的空虚,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关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另一种是B型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以成长需要为基础,是丰富的、愉快的,和其他人一起成长,这是更为成熟的爱。
我祝福正在恋爱中的你可以成为一个更无私、更成熟的爱人者,不肆意盲目,也不妄自菲薄,理解真爱,学会在爱情中成长,发现更好的自己。
恋爱风向标
(1)爱情能够带给我们成长,一段美好的爱情能够促进恋爱双方自我意识的完善、情绪智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的成长。
(2)获得美好爱情的前提是避免误区,理解真爱。真爱应该具有以下要素:爱是给予,不是得到;爱是责任,不是义务;爱是尊重,不是束缚;爱是能力,不是天分;爱是伟大的创造。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分析自己的爱情是否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