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如果一个女生手机上有20个未接来电,那么她很幸福。如果一个男生手机上有20个未接来电,那么他就死定了。”这种刻板印象虽然很搞笑,但足以说明恋爱中的男女总是相差甚大。
我们可以将恋爱分为五个阶段:来电期、动摇期、正式交往期、亲密期、订婚期(分手期)。而在这五个阶段,由于成长环境、思维方式和激素分泌的不同,男性和女性通常会有不同的表现。
来电期
男性:先有好的感觉才愿意沟通。
女性:先沟通才有好的感觉。
有人说,男性比女性更易一见钟情。这是因为男性往往更注重女性的外表特征,有时只要女性貌美,他就会把女性的一切理想化。然而,这只是一种心理或生理的冲动,并非爱情。而通常女性恋爱则较为注重男性的内心世界,选择对象时一般较为慎重,但她们若对男性产生了“好”印象,就不会轻易改变。女生这一特点,从负面影响来说,有时会使她们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一意孤行,自食其果。
动摇期
男性:动摇的原因很多。
女性:他在摇摆。
我们要认识到摇摆其实是正常的,不摇摆只能说明你没有认真地选择。一般来说,男性摇摆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将现在的女朋友不断与自己心目中的或以前的情人比较;不敢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让对方幸福;还没享受到追求对方的乐趣;在等待女性的反应。然而,很多女性摇摆的原因却只有一个,就是男性在摇摆。
此时,男女双方不再联系,双方都在等待,等待谁能先迈出那关键的一步,戳破那层暧昧的窗户纸……问题就这样出现了,女性常常会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给男性施加压力,这样只能吓坏对方,没有任何作用。女性此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按兵不动,或者尝试看似被动的主动。
正式交往期
男性:对被懂得的需求大于被爱。
女性:对被爱的需求大于被懂得。
当两个人确定恋爱关系之后,男性更需要恋人懂自己,而女性则希望恋人能够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换言之,在恋爱中,男性更需要被理解,而女性则想要被爱。如果恋爱中的女性不想花时间懂自己的恋人,只想百分百地爱他,那么这并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健康发展。电视剧《过把瘾》中,男女主人公整天吵闹不休,难道说女主角不爱男主角吗?她爱,非常爱,比爱自己还要爱,而当她步步紧逼,拿刀逼问男主角:“你爱我吗?说,说你爱我!”却只换来了男主角的暴怒:“我恨你!”这一切足以说明,与爱相比,男性更需要一个懂自己的恋人。而面对女性对爱的需求时,男性可以多一点关心,在细节中体现自己对恋人的爱,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在全心全意地爱她,才会让她对这段亲密关系更有安全感。
亲密期
男性:我不仅要心理上的满足,我还要性。
女性:我只要感性上的满足。
当被问及“什么是爱情”时,大多女性的回答是:“体贴、宽容,对彼此好……”而有一个男性只回答了一个字,惊讶了在场的所有人,他说——性。
是的,恋爱中,男性的感情往往显得较为强烈和冲动,比较而言,女性的感情则表现为细腻缠绵。男性一旦喜欢上了对方,很快就会产生一种亲昵的需要,希望亲吻、拥抱的欲望较为强烈;而女性在刚刚喜欢上对方时,只是渴望与对方待在一起,她们更多的是从充满情感的语言和目光的沟通中体验愉悦,得到满足。
订婚期(分手期)
男性:视婚姻为接受义务。
女性:视婚姻为让予权利。
若订婚
从订婚的那一刻开始,男女双方都希望这段婚姻能够一直幸福地走下去。男性决定结婚,意味着从今以后将照顾恋人一辈子。女性决定结婚,则意味着将打开心门之钥只交给那个男性,只接受他的感情。男性用忠心不二来表达爱,用承担责任来延续自己与恋人的亲密关系。女性则是用为爱付出来表达爱,用感动来浇灌感情。但是,多数男性更多地将婚姻视为义务,对爱情的敏感度会降低,除非他感到有危机,所以在婚姻中,男性总是容易忽略婚姻生活;而女性为婚姻让予自己作为女孩时的部分权利,她想要永远被捧在手心上疼爱的感觉,所以会对婚姻的“永远有多远”担心着。
若分手
关于分手后男性和女性有什么区别,我们听说过很多种说法。
有人说,女性分手时不果断,分手后绝情;男性分手时果断,分手后易后悔。
分手后的区别,我觉得不能用男性和女性来区别,应该是爱与不爱的区别,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
如果还爱着,即使分手,也还是舍不得放下关于对方的一切,有时候狠下心来的诀别,也像是被一把利剑刺得体无完肤,要很久才能恢复。
如果不爱,即使还在一起,也一样会忽视对方,对方笑了他不关心,对方哭了他不在乎。这比陌生人之间的冷漠还伤人心。
尽管男女在恋爱中存在着许多差异,但是却具有相同的两件重要的恋爱心理任务:你是否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你是否已学会疼爱别人。
恋爱风向标
(1)恋爱是一个过程,不同的阶段男女双方有着不同的表现,无论在哪个阶段,“求同存异”都是维持良好关系的真理。
(2)在恋爱中,两个人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彼此一致、相同的地方,这样会对关系更满意,对事物的看法更能达成一致。要避免“人们倾向于高估不同点,因为他们只注意到了极端情况”的情况。
(3)在理解异性的时候,我们无须一直追问对方到底在想什么,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她,正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再结合对方的原生家庭、生长环境以及各自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尝试理解。这样做使我们可以很准确地理解对方在恋爱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