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年:“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

谈到中年时的爱情,大家一般都会觉得是温馨的,因为爱情可能已经转变成了亲情。中年人对于爱情的看法不同于青年时期,没有了对那种朦胧心动的感觉的要求。中年人的感情少了一份激情,多了一份牵挂;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责任;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柴、米、油、盐的琐碎,他们的爱是把对方融入自己的血液中、骨髓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他们也要经受“中年危机”的考验,“七年之痒”“爱情厌倦”可能也会汹涌而来。

生理走向衰退

中年既是青年的延续,又是迈向老年的过渡时期,身体的各个部分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内脏器官的功能开始减弱。尤其是被称为身体之砖的细胞开始分裂、再生减少,功能开始衰退。据科学家估称,30岁以后身体功能每年大约丧失0.8%。因此,中年人会出现许多新的生理特点。

1.身体外表的变化

30岁以后基础代谢率平均每年下降0.5%,进食量往往较高,质量也比较好,容易造成脂肪堆积而发胖,体重增加;头发逐渐变白并变得稀疏,面部、颈部、手臂等处的皮肤也逐渐粗糙。

2.大脑和内脏器官也逐步走向退化中年人的神经、精神活动比较稳定,但由于通过大脑的血流量减少,用来合成脑蛋白质的核糖核酸在神经组织中的含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机械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对于消化器官,胃肠黏膜变薄,肌纤维弹性减弱,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降低。大肠感觉迟钝,肠蠕动减弱。在心肺功能方面,中年后心脏自律性逐渐降低,心输出血液量从30岁到80岁,50年间约减少30%。

3.性的变化

进入中年的夫妻,在身体、生活方式和性欲等方面都将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是逐步的、隐蔽的。男性35岁以后性欲开始下降,对性的兴趣、要求和频度均明显减退。同时由于工作劳累,全身血流缓慢,肌肉张力减退,给夫妻性爱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女性与男性正相反,女性通常先处于朦胧阶段,然后成熟,变得更为主动,之后绝经,对性生活的兴趣大为降低。

4.特殊的阶段——更年期

更年期指个体在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是第二个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在45岁至55岁,一般延续8年至12年。在这一阶段,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会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年男性常表现出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变化,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容易疲劳,性功能降低。

心理不断成熟

1.内省日趋明显

按照荣格的理论,从青年期到老年期,人格由年轻的外倾变得越来越内倾,即人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容易冲动、敢想敢干,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的基本定型是中年人心理成熟的一大表现,此时的人们吸取了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保持着个人精神状态的平衡,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要。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更多地采用幽默、升华、利他主义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很少采取否认、歪曲、退行等消极的防御机制。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客观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中年人认识和处理问题不像年轻时那样死板,而是更加灵活。处世待人的社会行为趋于干练、豁达。能适应环境和把握环境,能接受批评和不同意见,并且按正确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4.智力的持续提升

中年人的单项心理能力,虽也是处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但其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总和仍然在继续发展和成熟。主要表现在能独立进行观察和思考,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趋于稳定,自我意识明确,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思维敏捷,判断力准确,智能高涨,注意力集中,能适应和把握环境等方面。

5.意志坚强

中年人的自我意识明确,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善于决定自己的言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既定目标勇往直前,遇困难、遭挫折时,均不气馁、不退缩,有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容忍与耐受的能力。当既定目标失去实现的客观可能性时,能理智地调整目标并做出更合适实现目标的选择。

6.中年期的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中年男性在男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性特点,而中年女性心理则逐渐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特色,即出现了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变化趋势,这种“男女同化”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完美人格”。

爱情的心理特点

人到中年,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和家庭都赋予了他们一定的责任。因此,爱情的激情不会像青年人那样狂热,而是具有深沉性。对于大多数中年恋人而言,特别是把感情重点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后,他们之间的爱情仿佛有些淡化。

1.爱情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中年的爱情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和自己家庭及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对待爱情不可能像青年时代那样狂热。步入中年后,那种狂热的爱情则转化为稳定的心情,这是爱情生活的自然规律,他们的爱情显示出深沉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层次。

2.彼此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体贴

男性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怀念单身时的生活,女性则常常会怀念甜蜜的初恋。这些都是中年男女面对爱情的自然反应,但是他们彼此理解也彼此体贴,促使双方能够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

3.不断更新生活内容,激发爱情进入成熟阶段的夫妻开始区分性欲要求和感情要求。这时的男性,其年龄、工作责任感和家庭负担都开始和性欲冲突。因此,为了使爱情保鲜,双方会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来激发对方的感情,如亲昵的微笑、适度的嫉妒,从点滴生活小事中表现爱。

4.爱情与繁衍相逢

埃里克森把中年期的心理冲突称为“繁衍对停滞”,繁衍是以帮助和培养下一代的方式与他人联系,这也是与恋人拥有更多亲密关系的一种体现。此阶段,恋人双方形成积极的同一性,即过上幸福生活,通过繁衍子女、教育后代、生产创造等活动,把爱和亲密传给下一代。爱情是恋人双方信任与忠诚的前提,因为有了爱情才有了共同繁衍与抚养下一代的想法与行动。

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由于要面对各种困扰和压力,因此幸福感会明显下降。中年人的幸福感最差,44岁前后开始经历“危机”,44岁左右幸福感会降到最低点,即人们所说的“中年危机”。不过,对美、英两国的调查发现,女性与男性遭遇中年危机的阶段有所差别,女性的中年危机一般在40多岁来临,男性则要到50多岁才会有所体验。

什么是中年危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躁动、绝望、无助、沮丧、恐惧、担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产生各种困惑,甚至造成家庭危机、事业下滑。在这一阶段,男女双方很容易产生“爱情厌倦”的心理。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人若长期接触同一事物或从事同一工作,就会产生疲劳感。即使是一幅很美丽的画、一首很动听的乐曲,反复看、反复听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人到中年,夫妻之间吸引力减少,夫妻关系不和睦表现得越来越严重。彼此在思想上格格不入,无共同情趣,甚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甚至分居、离婚。

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危害性极大,致使夫妻双方身体状况受到不良情绪的伤害,极易遭疾病的袭击。家庭内部的不和谐、无休止的争吵与冲突,使得许多中年夫妇无法顾及子女的抚养与教育,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中年夫妻发现有“中年危机”的迹象,一定要尽早处理。

恋爱风向标

(1)中年时,爱情可能变成了亲情,伴侣间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充满温馨的爱情。

(2)中年时期的爱情会遭遇“中年危机”,产生“爱情倦怠”的心理,夫妻之间吸引力减少,夫妻关系不和睦可能表现得越来越严重。

(3)中年时期的爱情褪去了激情,逐步趋于平淡,伴侣们可以通过“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太黏人,给彼此一点空间”“给对方小惊喜,增加生活仪式感”等方式应对“爱情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