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语言来谈话

也许个人并没有觉察到,日本男人中80%的人有引用他人语言讲话的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可以列举出许多,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日本教育方式存在着弊端。

大学的情况尤其恶劣。日本大学生被公认为不爱学习,其症结在于授课方式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因为大学的讲义中引用的部分过多。翻看一下必修科目的教科书,即使是该领域权威人士编写的教科书,也基本是一个充斥着引用的大舞台。

“出自哪儿哪儿”,“根据某人某人的观点是这样这样的”,通篇引经据典,最后再蜻蜒点水似地附上一句“我赞同某人某人的观点”。在文明开化的时代,借用欧洲人用横写文字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尚情有可愿,可是至今日本却仍在因袭这种方式,无怪乎学生会失去学习的热情。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对大学进行批判,然而可怕的是,我们在大学里接受了四年教育,涉足社会后,当自己想要阐述某个学术问题时,脱口出而的竟只有“谁怎么样……”,能提出独到见解的人并不多见。

这种引用法是否能打动女性的心呢?这是问题之所在。以前如何且不论,在同等学历的女性日益增多的今天,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至今仍有许多男人认为在修养、智力等方面男人“不亚于女人”。的确,在图书馆式、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积累上,男人仍处于领先地位;或者在理论构造上,乍一看还是男性思路清晰完整,所以很多男人都引以为自豪。在深夜长达几个小时的漫谈节目中,出现的应该说是水平较低的人物,同样的话题能阐述得更精彩的男人随处可见。只是不管罗列得多么冠冕堂皇,这个世界都没有发生一丝的变化。这是典型的荒漠理论!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他的论述中虽然有对现状的把握和分析,“什么不对”、“谁不对”,指责层出不穷,但是却没有提出对未来具有创造性的建议。男人在初中、高中、大学的系列教育中,根本没有接受过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纸上谈兵式的平淡苍白的议论,纵使车载斗量,也难以找出与现实的接点。

而女人呢?我想男女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在于创造性。在创造性上,男人只能对女人竖白旗。女人每天都在创造着,“今天穿什么呢?”“梳什么发型呢?”“今天晚饭做什么?”从早到晚连续不断地创造发明着。再看一看男人,同一条领带,同一款西服、眼镜、发型数十年不更换,如果说模式化是男人的得意之处,那么在创造性上,男人是无法胜过女人的。

还有用自己的语言来交谈的男性吗

在打动女人这一点上,要求现代男人去做的,就是尽量向女人的创造性靠近,哪怕是一步也好。从这一层意义上说,男性以做饭为起点是正确的指南。如果真心实意地致力于烹饪,那么无论到多大年纪,都不会失去创造力。我家有用金子信雄的电视料理来武装餐桌的习惯,那一年里,我们每周都在开动脑筋,创造着奇迹般的味道。

迷上烹饪以后,连一次都没试做过的饭菜也能感觉到它的味道与芳香。“不,等一下,这种佐料放多啦”,“这个多放点好”,“加热应该这样做”,单凭头脑中的斟酌,味道就千变万化。这证明烹饪完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做饭的女性每天都进行着这项活动。

最近,电视上出现了一些年轻的女评论员。其中有些评论员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表着令人惊讶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比那些广为人知的大学教授的论调不知高多少个层次。

我思索了一下原因,人脑的构造不可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绝顶的天才另当别论,人脑的好坏几乎都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那么差异在哪里呢?我注意到根源就在于“是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电视上那些趾高气扬的先生们的高谈阔论,基本可以概括为“语言清楚,意义不清”8个字。其中有些先生本可以免开尊口的,却偏偏想面向茶余饭后的人们“简单地解说一下”,结果絮絮叨叨,反而令人不知所云。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男人仅在抽象化能力上占绝对优势”,现在连这一观点都站不住脚了。凡此种种现象都出自一个原因——男人没有自己的语言。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战后的偏差值教育罪孽深重。偏差值是理解力与记忆力的综合,创造力却没有被组合进去,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偏差值高,但缺乏创造性的男人。然而,当今时代是文化的时代,而文化的创造性并不是偏差值的产物。今后将是那些偏差值平平,但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大展宏图的时代。

现在,男人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话的第一人要数健·比特。在创造性思维上,他远远超过了现今国立大学的那群教授们。他中途于明治大学辍学,并没有受过特殊的教育,而且作为走红的艺人,他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没有时间读那些艰涩的书,收集特殊的信息。但是,他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讲话,仅凭这些,他进行着敏锐的观察,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今后,男性不得不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讲话的女性为部下,甚至可能成为她们的部下。到那时,如果男人依然故我的话,恐怕很难把握住女性们的心。

为此我向您介绍一个训练用自己的语言讲话的方法。虽然说是“用自己的语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更确切地说,实际的缘由是不知该怎么做。不知道怎么说,却随心所欲地乱说,祸从口出就难免了。

使用自己语言的第一阶段是“使用可视性语言”。例如,将“总人数的30%”试着说成具体的“100人中的30人”。“30%”是个比率,从这个表达方式中看不到人的面孔,而从“30个人”中就可以看到30张面孔。女性的意见易于理解,就是因为使用了这种表达方式。“昨天”、“刚才”、“某某(先生)女士”等等,注意一下女性的说话方式,难道您看不出一个个具体的词语正从女人的口中轻巧地飞出吗?

语言之中,有一种叫“内语”的表达方式。与人说话时,语言的影响力会变成自己的内语,折射到自己身上。整日与30%、50%这样的数字打交道的人,日久天长将永远无法从这个世界中摆脱出来,犹如一生作会计员。但是如果用“减少一半,每2个人中有1人”这种可视性数字来思考问题,就会产生创造性构想。做一做这种转换训练,人脑的运转就会奇迹般地灵活起来,您也将成为健·比特。

不必介意把他人的意见作为自己的意见另一个方法是,由于日常的言论没有著作权,对于别人的见解不要—一加上“这是谁谁的……”这类的注释,如果赞成某人的见解,不妨堂堂正正地把它当做自己的见解来发表。

例如,省略“日本银行总裁说”,而直接说“我是这样认为的,当今世界正在用5年的时间经历着过去100年经历的事情”。谁说的无关紧要,只要自己认为正确,就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见解,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如此一来,别人就会评价说:“呀,这个人研究这么高深的问题!”没必要有无谓的顾虑。

喜欢加注释的人当然不是在乎著作权,他是想增加见解的权威性。例如在讨论女性问题方面,与名不见经传的自己相比,也许“女学之神樱井先生说过……”更富有效果。

这种方法只在同一类型人中通用,只有采用同一手法的人才能接受这一手法,也就是说只有男人之间才能接受。女性被认为是不注重思考的人。她们根本不在意哪里的谁曾说过什么话,女人想问的只是:“你怎么想?”“21世纪是战争的世纪,而不是和平的世纪。”“哎,好像军事评论家说的似的,就是那个跟竹村健一梳同样发型的人说过同样的话。”“江畑谦介吧,是吗?原来那家伙跟我的观点一致呀!”即使是现实现卖,也要大言不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素养成了这个习惯,渐渐地就可以随时亮出电视评论家水平的观点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与女性聊天时,如果还谈论流行时尚、食物、别人的闲话等,就会被女性视为浅薄的男人。今后即使面对着女性,也要大谈特谈世界局势等等的话题。

假使对方对这类话题一无所知,连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都区分不开,那么男人与她谈及这类话题,自尊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女人虽然根本没在听对方讲话,却会痴痴地望着他,甚至心中暗怀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