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一指出错误

“什么呀!过失都推在我身上!”

当被科长指出错误时,现代的女性绝不会克制忍耐,只会将不愉快的心情露骨地表现在脸上,口中埋怨顶撞,即使科长的批评是正确的。事情正确与否另当别论,不了解女性的这一点,就会在处理女性问题上受挫。即使是自己的过错,女人也不希望被别人当面指出。

这不仅限于女性,大多数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时心情都不愉快,甚至指责越正确,越恼羞成怒。因为正确的指责意味着没有辩解的余地。

人类有自我肯定的倾向,在失败面前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面对失败的事实总是极力地推卸责任,如推卸给别人,推卸给社会,借口时机不佳等等。这种心情人人都有。

男人能够比较理智地处理这个问题。当最终认定责任确实在自己时,就会低头道歉,承认“是我的过失”。而女性接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困难却超过出了男人的想象。

原因何在呢?因为男人考虑的是被指责的内容。由于自己忘记了被委派的工作,给整体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不便,这时男人会在心中道一声:“对不起。”那么女人会怎么想呢?

女人的意识不会停留在自己所造成的失败的内容上,而是放在自己正在被斥责的事实上,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自己受到了欺侮”,“在大家的面前蒙受了耻辱”。

斥责的正当性被她抛到了九霄云外。因此,针对女性,这种训斥方式、指责方式并非良策。无论你的批评多么中肯,由于她的意识阻止她接受批评,所以常常适得其反。

尤其近年来,女性在家中无人指责,在学校里也没有遇到过严厉的教师,对于批评、训斥不习惯,因此需要重点留意。

苛求道歉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种女性不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例如,计算出现错误时,用“可能是我搞错了,你再算一遍”的间接方式来代替直截了当的“你算错了”。

也许要颇费些周折,但是作为上司,这样做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能是我弄错了。”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女人才会听取你的指正。总之,即使女职员闯了大祸,也不要声色俱厉地训斥她们,而且也不应该这样做,不如采取既往不咎的方式,比如:“下次就没问题啦。”

“这次也是没有办法。”

另外,最好不要强求女性道歉。您认为强迫她说句“对不起”,她就能真心去反省吗?就是男人也有赌气道歉的时候。而且,道歉后能不能反省呢?多数人认为只要一道歉,就完事大吉了。真的完事大吉了,倒还可以,可是几乎所有的道歉都会产生负面效应,道歉的人认为:“他让我丢尽了脸。”也就是说,通过道歉的方式来证明“以此为戒,下不为例”对男人是奏效的,对女性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另外,在赞扬女性时,也可以采用通过第三者来赞扬的方法,如:“关于你,部长可是这样说的哟!”但是斥责、埋怨、牢骚等如果采用间接传达的方式,对方就会大为光火,“为什么不直接跟我说?”而直接对她讲,她又会与你赌气。因此有些人认为讲清楚了反倒令人头痛。

男人至少通晓道理。过去武士犯了过失,便剖腹自杀,甚至还有人为部下的过错承担责任。生活中有时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既然为人之长,就必须以这种方式与部下相区别。在男性社会里,这种承担责任的训练始终是在男人中进行的。

因此,当男人决定为最恶劣的结果承担责任时,是不会把指责之类的小事看得过重的。虽然出了丑,心里不舒服,但仍然感到有些地方“的确如此”,“一语中的”,越是才能卓著的人,越在心中感谢他人的指正。成功的法则中有一条是:每自省一次失败,离成功就越接近一步。

然而从传统上说,女人大多没有为过失承担过责任。女人认为承担责任是男人的事,而且这样再好不过了。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您可曾见过哪位女性果断地承担过责任?您会为寻出一位而劳神伤力。以淀君为例,作为家业继承者的母亲,如果她对丰臣秀吉家的存续怀有责任感的话,丰臣家族也不必惨遭灭族之灾了。淀君堪称无责任感的典型。

对于不想承担责任的人,指出其错误,只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当无论如何必须指出其错误时,就需要事先准备好救生艇,以便将她从不快之中解救出来。

认清是否自觉地认识到错误

旅途中的良宽和尚在钱庄的主人家逗留了一段日子。一天,钱庄的主人躬身作揖道:“有件事务必请您帮忙。”“哦,什么事呀?”

“是我儿子的事……”

他的儿子是一个放荡的公子哥儿,整日沉湎于女人和赌博。良宽也看到过他几次,每次与他目光相遇时,他便难为情地躲闪开。

“您能让我这个蠢儿子回心转意吗?”钱庄夫妇深深地鞠了一躬。

“好,好,我明白了。”

良宽说着答应下来。“哎呀,有了这位得道高僧的规劝,多少会起点作用吧。”钱庄夫妇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可是良宽和尚每日与他的儿子见面,却始终缄口不语,只是笑吟吟地用目光向他点头示意,儿子也依旧躲躲藏藏。不久良宽出发的日子到了。

钱庄夫妇的失望之情就不必说了,“本来答应替我们规劝规劝,可是却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儿子,太不见成效了。也许他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吧。”夫妇两人叹息不已。出发的时间到了,大家都到门口来送行,他的儿子也在里面,眼见就要分别时,良宽对他们的儿子说:“你是个好孩子,祝你一生平安。”说完,良宽便径自走了。据说从那天起,那孩子与从前判若两人,真的回心转意了。“不愧是良宽和尚呀。”夫妇两人握着手,欢喜得老泪纵横。事实上,良宽没有面对面地说教,是因为他从那个青年人的态度中看出,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是,对觉悟的人说教,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收不到预想的效果。作为上司应该知道,指责部下的错误原本就不是良策。

当必须指出女职员的错误时,就要作好心理准备,今后对她的指挥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不过,如果数日后,再一次耐心地引导她觉悟自己的过失,她便会信赖这位一本正经地批评自己的上司,从此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