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际交往看女人

喜欢被人请客的女人

“不管是不是男女平等的时代,只要和那些高叫着女人依然是被轻视的女性一起吃饭时,她们会任由男人付账而视若无睹。既然主张男女平等,大家平均分摊才有道理呀!否则……”日本作家远藤周作先生,对女性的批判是这样陈述的。女性解放运动盛行是很早以前的事了,而当时和现在的社会状况已大不相同。近年来,女性走向就业市场者急剧增加。尽管如此,不少女人仍然视男人请客为当然,吃过饭后,快速地走出店外的女性还真不少。

要是事先说好男方请客,且是第一次邀约,则可大大方方地受邀。或者,对方是个年纪相当大的男性,让他付账也算得上是一种礼貌。

可是,和年纪差不多的男性一起吃喝时,老是让男性去付账,那又如何呢?仅仅因为是女性所以就可以要男性付账,这种道理到哪里都讲不通,对有工作的女性上班族来说更是如此。

和这种女性交往的男性,为了你自己着想还是早点分手的好。一般来说,她不够格被当成女王似的捧着。

还有,被请了客就等于是向对方“借了”什么,所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有借有还也是礼貌。借了许多还能不放在心上,那大概是个感觉很迟钝的人吧,这和有没有情爱无关,男方会邀约女方好几次,当然是对那位女性有意思,既然接受人家请客,就表示这女人不排斥这男人。

说明白一点,那就会被男方以为同意上旅馆去。等到那时候再说“我只是跟你做朋友,没有进一步的意思”而单方面地来责怪男方,那就不对了。当然,人家一邀就轻易地跟去,然后再用自己的身体来还的女性就另当别论了。

不管如何,和这种不能关怀他人、感觉迟钝的女性交往是在浪费金钱、浪费时间。

顾虑对方的女人有好运气

但是也不能总说“请客归请客”,一定要跟人家均摊的女性才是好的。男性请客通常是为了取悦女性。如果邀请的时候说:“领到年终奖金了,请你去吃一顿好吧!”而吃过饭后女方却说:“不太好啦,还是各出一半吧!”这时任哪个男的都会觉得没面子。

不懂这种奇妙的男人心理而提出要各出各的女性,就和随便被请客的女性一样,也可说是欠缺关怀对方的心。

也有在个性上就是讨厌被人请的女性,心理上只是要表示不想欠男人什么,亦即有着想和男人站在同一等级的心态。也可以说是不对男人抱有野心。这类的女性也是无法帮男人带来幸运的。

那么,要怎样的女性才能唤来运气呢?差不多是三次之中有一次会自己付钱,或者在茶艺馆、咖啡厅会说“这些让我来付吧”的人。能够这样注意的女性一定很体贴人,使用金钱也很谨慎。

有个美术评论家,他的妻子就是这种典型。论长相是想恭维都无从恭维起,当他第一次向朋友介绍他的未婚妻时,真让人吓了一跳。因为与他往常所结交过的许多女朋友比较之下,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典型。

但他对她可是很认真的。他没钱却还要虚荣地说:“我请你吧!”她就会说:“啊,好高兴!可是今天我的胃不舒服,随便吃个面或简单的东西就好。”不管什么事都是这样子。

付账时,她会说:“今天我领薪水了,偶而也让我请请客嘛!”对他而言身边尽是些见钱眼开的女性,她的出现,可想而知是多么新鲜、可喜的事。原本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美术杂志记者,能有今天的成就,虽然是他本人的努力所导致结果,但还是因为有了这个明事理的妻子。

女人通过别人的生活来体验人生

“我是为体验人生而写小说。”这是日本某著名女作家所说的话,她借着描述他人的一生境遇,而体验到对方的人生观,进而扩大自己所处的世界。

这种想去变换体验他人人生的愿望,不只是像她那样具有特殊能力的女性才有的,所有的女性也常常希望去代替体验别人的人生。这可说是女性喜欢看小说、观赏电影的一个直接理由了。而女性之所以喜欢看有关人生探讨作品的理由之一,乃是想借此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

借着某周刊杂志编辑的话,把“人生探讨”的篇幅当作一种读物,可以继续维持稳定的风气,就是说即使在别的地方也这样写过,借着阅读人生探讨,而想要解除自己同样的烦恼的女性,个个都是一样的,对女性而言,“人生探讨”就是他们所无法亲身体验的剧本。

当然,就是男性也有这种体验他人人生的欲望,但是男性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可和许多的“别人”相识、谈话,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他人的人生领域。

与这比较一下,女性,尤其是天天为家事、育儿而忙得不可开交的主妇,每天能和哪些“外人”相遇呢?她们所能碰面、谈话的对象不过多是邻居罢了,她们毕竟只是和自己同境遇的主妇,因此怎么也无法实现探讨“外人”的人生,和扩大自己生活圈的愿望了。不只是家庭妇女有这种遗憾,就连职业妇女也不例外,她们的交际范围窄小,所交际的对象——其邻居的性质——也和主妇一样。

这种人生探讨,对那些生活圈狭小的女性而言,正是间接体验的场所。这人生探讨,是他人人生的缩影、记载的文件,而且是较之其他更直接的表现,所以女性就可借此极快地了解别人的人生体验。

人生探讨作品里记述的别人事件,大都是悲剧。然而在看完了这些事之后,女性总是眼泪汪汪地说:“太悲哀了。”但是由上述事实来看,就可很清楚地看出这并不是出自同情所说的话。这不只是超出了对这剧本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这话中的含义,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和剧中的相互比较之后,所洋溢的一种放心的感觉,虽然不至于讪笑他人的不幸,但是大多数女性总会以人生探讨作品里人物的不幸境遇,当做揣测自己人生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