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女人的心并不难

前面讲述了许多种理解和说服女性的方法,由此可见,打动女人的心并不难,关键在于要尊重她,要体谅她,方法要对路。

这一节,要告诉你几种使女性对你产生好印象的小窍门。并非是教你耍花招,只是要告诉你女人的心理有时很微妙,注意忌讳什么,否则,一点点的不注意就会让她产生极大的反感,即便你是个英雄豪杰,也会对你产生误解,形成不好的印象。

花花公子能够得到众多少女的青睐,就在于擅于使用各种手段,骗得女性的芳心;而作为一个正人君子,没有必要做这些卑劣之事,而主要是懂得女性心理,避免她的忌讳,从一些误区中走出来,那才能真正的打动她的心。

“与众不同的唯一”

会说“我找不出可以称赞的材料”的人,想必是不了解赞美的本质的人。要知道,并不是要等有了可以赞美的材料才能赞美别人,反而是要先有赞美别人的前提,再去寻找可以赞美的东西。就算没有任何理由,赞美还是必须的。

举例来说,女性对“你是万中选一的”这样的赞美,就非常缺乏抵抗力,为什么呢?女性为什么对这种“你是唯一的”这类话特别倾心呢?原来,女性一天到晚处心积虑地想保有自尊,这类赞美正好满足了她们内心想要比别人更优越的欲望。

由于优越感是相对性的,所以女性不在乎比别人强多少,只在乎是否比别人好。要说服一位女士买某样东西,往往只消说句:“这种产品我不推荐给其他人,它只配得上你。”她就会上钩了。

所以说,凡是推销女用产品的推销员没有不知道这个秘诀的,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是你我才敢这么保证!”“这样东西很特别,别人是不适合的。”“这件产品除了太太您以外,没有别人可以配得上。”当然,推销员对每一位客户都是这么说,但他的每一位客户都深信:“这是非我莫属的好东西。”一位日本著名作家也曾提到过这种优越感:“当我一进旅馆,受到贵宾般的接待的确使我十分高兴,但稍后我发现旅馆的接待员,以同样隆重的方式接待其他客人时,我心中不禁感到些许不快。”这种心态男人也有,但比较起来,女性却强得多。所以若要赞美女性,第一步便是利用比较法彻底让她感受到优越感。

避免多重的选择

当女性感受到自己优越时,她是攻击性的,但只要一出现可能对自己不利的状况,她就会立刻转为防御姿态。男性或许会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心态,知道会输还想斗下去,但这种“壮烈成仁”的心理,是无法用在女性身上的。女性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保持“让自己生存”、“不要受到伤害”的本质。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女性的态度不明确心理,当一位女性走进餐厅要吃点心时,侍者赶忙推着小手推车过来。

“请问您要点哪一种呢?”

这时侍者出招,目的在逼迫她做选择。当然有好几种选择,这就让女客人露出本质了。

如果是个男客人,他可能会觉得东挑西拣的样子很丢人,因而急忙优先选择他心目中“最好的选择”,即使都不中意,他也会挑个差不多的。可是,女性的最佳选择,是指“不会吃亏”的意思。

要是侍者不说话,她可以一直挑到天黑。这时她不会考虑到“别人好像都不耐烦地在朝这边望”,她心里此刻只有蛋糕和她自己,除了蛋糕之外,没有别的世界。

这时解决的方法不是保持沉默,而是提出折衷的方案。

“今天特别推荐这两种。”

只要侍者这么一开口,选择方案一下子变成只剩二个,她就会马上从中挑出一种来了,秘诀在于逼迫她做二选一的抉择。这时最忌讳说的就是“每一种都很不错”,这等于是为难客人,逼她做出错误的选择一样。

换句话说,在适当时机提出“这个好像不错”的建议,是对付不明确态度的良方。在工作上也是如此,遇到态度不明确的女性时,给她二到三种选择;如态度一直很不明确,上司也不妨遽下结论,立刻着手执行,据说女职员最喜欢的上司就是这类决断型的上司。

带女朋友逛街也是这样,与其征询她的意见“要去哪儿呢?”不如以肯定语气决定,以免磨蹭个没完没了。此时即使女方不是完全同意,但多半也会乖乖地跟着走,反倒是久久无法决定的情况下,最后的决定可能是不要逛了。

当然,最后决定的方向不见得是符合自己的本意,所以事后女方也很可能把责任统统推到你的身上,这时女性是最难缠的。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以各种选择布下天罗地网,让原本无法自己决定的她,接受无形的逼迫而自己下决定,这是最重要的步骤。

注视着女人的眼睛

小孩子有时也很害怕大人们站着摸他们的头,因为由上而下的抚摸,会带给人一种压迫感。我们不要忘了,对小孩子而言,大人等于是巨人一般地高大。

就算是大人,看见篮球运动员,也会感到莫名的压迫感吧!即使他们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也是一样,而小孩与大人体格上的差异,还要比这种情况大得多呢!

所以若是要摸小孩的头,得蹲下来使目光平行才行,当然把他抱起来也可以,小孩之所以喜欢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就是因为此刻他才能以俯视姿态看人。尼采曾说“女人心理就是小孩的心理”,所以若是要了解女人,必得先学会了解儿童不可。

我以前在女性杂志社当编辑时,并不常阅读男性杂志,反而常看一些儿童性的书报,正是因为其中有许多可以互通之处值得参考。

不过,根据日本实践女子大学的佐藤绫子副教授所言,欧美人与日本人对空间距离和位置关系有着不同的标准。欧美民族和近亲之间的距离要较日本人来得更近一些。日本近亲距离约为59厘米,美国人则少了13厘米,但在面对陌生人的距离方面,美国人平均距离368厘米,日本人只有这个数字的1/3.为113厘米,似乎是日本人警戒心比较薄弱的关系。

要是不在乎距离远近的话,那么位置关系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美国女性通常只让亲密的人坐在身旁,但日本女性并不注意这种差别,所以有时日本女性出国旅游,因此而惹了不少麻烦。

保护女人的自尊心

男人的自尊由于来自职业、地位、名誉、财产、兴趣和才能,所以失掉其一,他可以用别的来补偿。但女性的社会层面不如男性那么广,所以女性的自尊多半集中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说,男人可以把自尊建立在“总经理”、“豪华轿车”或“高尔夫打得不错”等与自己身体无关的事物上,但女性则多建立在“长得漂亮”和“身材很好”等自身的基础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女性在年龄、身材、生子等“当女人的条件”上受到指摘时,会有那么强烈反应的原因,男人是很难理解这层道理的。

在当代社会,男女在社会活动上的差距愈来愈小,似乎可以一视同仁,但其实不然。男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到个人自尊受损也无妨的道理,但女性却没有这层思考能力。所以在面对女性时,应当极力避免伤害到她的个人自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在下评断时,多半用社会性的比较法,也就是“和别人相较之下如何如何”的方式,自己是幸或不幸呢?满足与否呢?自尊心能满足吗?这些都要靠和他人比较方能得知,此时,人们就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比较对象。

拿上班族为例,他可能会拿同一期考入公司的同事或大学同学作为比较对象,在面对他人的评价时,不论是用哪一种比较对象、评价是好是坏,我们都会变得非常地敏感。

或许在相同一件事上,比较对象不同,便会有不同结果,但对女性而言,她个人的评价是绝不能和他人相比较·的,如果你不想伤害到女性的自尊,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比较。

学会交谈的技巧

这阵子似乎相亲结婚又开始流行了,原因当然很多,但现代的年轻男性似乎有连谈恋爱都谈不好的趋势,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这些男孩在女孩面前就说不出话,更不要说谈恋爱了。

在不懂说话技巧的情况下,他们不但得不到异性的青眯,甚至还会被嘲笑,结果反而患了异性恐惧症。这类男孩多半是独子,从小到大一直粘着妈妈,由于唯一接触到的女性是母亲一人,而母亲又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最后养成了凡事依赖母亲的习惯。更有甚者,连会话都可以由母亲代为转达,自然就更无法和其他女性交往了。像这样的男性,要是自己不下些工夫练习说话的话,那么异性是不可能对他产生兴趣的。

此外,游戏方式的改变也是原因之一。许多现代的孩子,打从出生起便一直与电子游戏、个人电脑、录放影机、CK音响等电器产品为伍,在玩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不必刻意体会它们会有什么心情,影响所及,使他以为其他人的心情也像电器产品一样不需注意。

追根究底,最大的困扰就是不懂如何适当地衔接话题,和电脑说“早安”是永远体会不出连接话题的微妙语气差异的。

由年轻人亲自带来的稿件,其中许多都是用文字处理机打出来的。由于是本人亲自送来,他大概想推销自己的作品吧?!但是对方却一言不发,即使编辑提出一些问题来,他也只会回答:“嗯!说的也是。”好像作品不是他写的一样。这倒也不能说他不热心,只能说话题就是接不下去。这些对电脑和键盘十分在行的年轻人,对交谈却是一窍不通的外行人。

遇到这样的人,使人心中不禁焦急起来。而且还很纳闷,为什么他要亲自送稿过来呢?说实在的,与人聊天交谈不但有其必要,也算得上是一种生活习惯。在现在这个社会日趋女性化的时代里,不懂得谈话技巧的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面对女人的批评时

在女性谈男性的时候,多少可看出她对男性的观点。只是,嘴巴上说的,经常未必就是真心话,而且愈是对对方有好感,愈容易口是心非。

电视连续剧经常十分深入的描述女性的复杂心理。举个例来说,女主角不断批评热烈追求她的年轻人,说他这儿不好,那儿不对。对方把她的话都当真,因而感到相当苦恼,以为自己一定得不到她的青眯,而有意打退堂鼓。到紧急关头时,女主角才娇嗔地对他说:“我这是欲擒故纵呀!”这对猜不透女性心理的男性来说,不啻一记当头棒喝。另一方面,就男性立场而言,难免觉得女性太会恒怩作态,明明喜欢却又故意玩这种捉迷藏的游戏。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女性批评男性,大多源于“喜欢对方”。

这是女性的特有的行为。和女性比起来,男性显然要慎重许多,也小心许多,我想这和他们凡事都得采取主动有关。一般说来,女性很少会自动告白自己的爱情。原因不只是羞耻、保守等这些道德观的束缚,有不少情况显示,女性通常会在事先留好后路,怕万一自己先泄露了心意而对方却不接受时,岂不是要碰一鼻子灰?

所以,许多女性明知某男子对自己有好感,却还是采取保留的态度。而且,一直到最后的最后,都还隐瞒着自己的真心,以便随时转身逃跑,甚至有时还使用“批评男性”的这种互相矛盾的表现,来试探男性的反应。

女人更重视感性的体会

某家公司的热水瓶商业广告,以“只须轻压一下”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便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效应。针对女性消费群的商品广告,用此种具体的说明方式最引人注目,例如:数年前,华歌尔公司制作了一个丝袜吊带广告,他们将新旧吊带同时呈现在荧幕上比较,并说明“这是老式的吊带,这是新式的吊带,你再也不必介意臀部的皱纹。”制作部门曾因担心它太过简洁而深感不安,怎知却一炮而红,创下高销售量。女性对商品广告给予的第一印象感到满意,便会将其列入优先考虑来购买。由此得知,女性的欲望是具体的,所以在设计适合于女性选用的商品广告时,应针对此欲望直接进攻,忌用抽象的、逻辑的理论,采具体的说明是较合乎效益的。

与女性交谈,选择与其切身相关,或较普遍的话题,引导其思考为佳,因为,女性较看重眼前的满足。谈到教育理念,总以自己的孩子为设想的要点。同样的,对于劝说灾害援助,必须先将灾害造成的惨状描绘一番,加以说明,才能激起被劝说人慷慨解囊,或挺身相助。

在这方面,男性即使是面对简单的事物,也会循着抽象的方式寻求解答。一部小说中的男主角说过此话:“男人虽由一个女人至另一女人间不停游走,但他的心仍是为了理想主义与纯粹的爱的追求,热烈地蠕动着。”某位美国的女性问题专家表示,男性对“美满家庭”的感觉,是一种安适、能松弛身心的抽象概念,但女性则不大相同,印花布的棉被、冰箱、绿色的饭厅地毯、沙发用小茶几、陶器茶具等具体实物的集合,才能给予其家的感觉。

因此,说服女性用抽象理论是难见其效的,必须设定一实体的场景再与之谈论。例如,在百货公司的销售部职员训练课程中,常以可能发生的实际状况,来训练职员的临场反应。“一位35岁的妇人,带着一个5岁男童来购物,男童恶作剧地将货品自架上翻落,散成一地,此时你该如何处理?”依此种模拟状况的方式来教其应变,能使职员们快速地获得理解。

面对等待的耐心

游泳比赛的时候由于只见水中人头攒动,所以看的观众可能感受不到什么,甚至觉得落后的人有点呆蠢。但像马拉松等长距离竞赛就不同了,此时能支持到最后的人比起第一名更能受人赞扬,因为选手面部的表情和蹒跚的脚步,都显示出忍耐痛苦的意志力,这种时刻女性最容易受感动。为什么呢?因为女人平日就常让人等待,看到这种画面使得她们更是感同身受。

让人等待——这是女性的一大特征,女性之所以总是认人等待,原因并不在化妆、挑衣服很费时,而是女性天生具有让人等和等人的倾向。

一般性子较急的人不耐等人,但这种人通常也不会让人久等,男人就是这一类型。当然也偶有非常擅于等待,而且从不心浮气躁的男人,但这类男人其实是兼具女性倾向的人。

而男人想照着自己的节奏催促女人是行不通的。以前曾有某杂志调查过约会时等人的时间长短,结果发现女性等待的时间较男性长,平均起来男性等待的时间为20分钟,而女性则为男性的两倍,为40分钟,甚至有人能耐心等上60分钟之久。

反过来说,让对方等多久也是相同的道理,等与被等是相关的,不耐等人的人也不喜欢让对方久等。

对某些人而言,40分钟似乎颇长,但女性可一点都不这么认为,所以男性若是要追女朋友,不可不知此一法则,最好是能一直等到她出现为止,这样最能感动女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