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优于男人的绝对能力
根据日本某大学教授的“性差心理学”的说法,女性有6大项目成就优于男性。当然优点不会只有6项,但下述的这6项是女性绝对优于男性的能力:第一:对色彩的感受度与识别能力
第二:行动敏锐和正确性强
第三:直觉与视觉的记忆力
第四:酸甜苦辣的识别能力
第五:感情表现与文章的记忆力
第六:言语丰富与文章构成能力
女性对色彩的感受力与识别力,相信没有人会怀疑吧!至少女性的服装就是证明。在医学研究中发现,色觉异常的患者以男性居多,女性有色盲的只有男性的1/5.女性的色彩感受力好和花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女性会喜欢花呢?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是女性将花与自己视作同一物的这种心理。女性从小便被教育成与花有很深的关联,所以女性都会养成这种意识,认为花与女性其实是同一件东西。
花的色彩丰富,几乎包含了自然界所有的色彩,女性因而磨练了自己的色彩感受力。另外,详细地分辨花的名称、颜色,也养成了较男性为优的识别能力。
女性也很重视不同的花代表的不同含义,当然,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男性也不是没有,德国诗人海涅便曾说:“您知道这些可爱的花隐藏着什么含意吗?在白天,它是真理,在晚上,它代表着爱。”除此之外,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女性和花朵有着几许相似之处。所以说女性与花已经溶为一体了。
第二项理由,正如同前面所言,花与女性有相同机能一般,花也与女性有着相同的心。就像花有花语一般,心也有心的表现,一般而言,花是美妙的、是温柔的,这个属性其实也同样可以在女人的心中发现。男性则对花不太感兴趣,男性对花缺乏感受力,自然不可能喜欢花了。
归根究底,女性的色彩感受和对花的感受,都源自于女性与花的同质性。所以若是要活用女性,就必得重视她们的这种特点。
第二点提到的是女性动作的敏锐与正确度高。这要从手工业时代支撑工厂主要工作的都是女性谈起,特别是纺织业,这是利用女性巧手的最好例证。从产业革命一直到现代,女性劳动人口都是在付出她们的巧手,不论是家电制品或半导体都是这样,所以有人说,女人靠手,男人靠脚,这个道理一点都没错。
除此之外,打毛衣、做针线活也是女性的专利,在生产这些产品的同时,也包含了服饰文化的进步。现代办公室中常用的打字机和电脑,都得依靠女性灵巧的双手。至于研究室内的繁细工作,更是女性特长的表现,男性对这些东西可以说是笨手笨脚的。所以说,在这些方面,不妨多多活用女性的特殊能力。
女人的情绪智商与情感剧变
人类沟通信息的手段有二种,一种是语言,另一种是非语言,像表情、动作之类的肢体语言便是属于后者。女性在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力上,显然要比男性强得多。
这个结论是由心理学家经过调查而发现的,无论是在东方或是西方,结果都相同,是个全世界都通用的法则。当女性看见对方脸上的表情时,大多数的女性都能猜出正确的含义。
女性可以察觉他人眼睛的瞬动、身体的移动和双脚的动作,这都只消一眨眼就被女性发现了。当然这种能力的强弱是因人而异的,但这已经够教男人吃惊了,简直是天赋异秉一般的直觉!
当然,也有人把这种能力称作第六感——虽然正统科学是不承认有第六感存在,但这的确是女性特有的功能。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男性看不到的,女性反而能看得见。今天就算一个男的对女朋友说“我爱你”,要是这个女的认为对方是说谎,大概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可是男人不懂这点,往往事情演变得不可收拾了,他还搞不清楚到底哪里不对劲。
说话是由声音和内容共同构成的,的确,他是说了“我爱你”三个字,但其中声音的调子、高低、速度、大小等,其实都会显示出当时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女人能看透男人心里在想什么的原因。科学家们也曾经就说话的声调进行研究,但似乎都比不上女性来得有成就。
不论说话的内容如何,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表情因素占了50%,声音有30%,内容占10%,其他则占10%。
若是说说别的句子也就罢了,我们现在仅由“我爱你”这句话来看,内容只占了整句话中的10%,要是说这话的人是真心那倒也罢了,要是心中稍有犹豫,马上便会被女性所察觉出来,引起她的反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是有的时候男方说话言不及义,女性也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我”,而突然心情变得很愉快。这也是女性感情剧变的例证。这时女性听到的不光是言语,也同时在审视着对方的深层心理。
为什么这种能力只有女性才有,而男性没有呢?据说这和生儿育女有关联,因为婴儿是不会说话的,要和婴儿沟通,自然非得具备这种非语言的沟通力不可,久而久之,这种能力也就成了女性的本能之一了。更厉害的是,当婴儿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母亲就能用这种方法得知,小宝宝当时是舒服或不舒服了。
因此,养育过小孩的女性,她的直觉会比没生过小孩的女性更敏锐;此外,养动物的人据说也会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力。男人认为在这点上“女人很可怕”,或许男人也该想想为什么自己没办法发挥这种能力呢?
由于女性具有超群的第六感,能够看透男人的心思,所以男性只要甘拜下风就好了,但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女性不光是只有这个特点而已,她们也随时有可能因为一点点单纯的理由,产生感情的剧烈转变。
像这样的感情剧变性,似乎是一种雌性为了存活而发展出的智慧。有时她执着在一件事上,但不出一会儿,她的态度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似乎随时都让自己处于防卫态势一般。这有点象是变色龙等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突然改换身上的保护色一样,女人也具有这等智慧,能在瞬间转变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就是男人始终无法理解女性的原因之一。
但也由于这种感情剧变性,使得女性永远无法爬到企业里的顶尖地位。要知道,如果今天哪个企业主管突然下令“今天公司关门一天”,那么企业便会出现生存危机了。
当然剧变也有它的好处。方才哭得死去活来的女人,一会儿又变是十分坚强,仿佛眼泪流得快,也干是很快。世界各国的女性平均寿命都较男性来得长,正是因为女性比较能耐得住压力。
女人的自我防卫本能
有人说,要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深浅程度,只需要测量他们谈话时保持的距离便可以了解。
如果只是一般的朋友,谈话时保持的距离多半在50厘米以上;如果是父母和子女,距离可能只有20厘米或10厘米,也有可能还要更靠近一些;至于恋爱中的人,距离等于零,可见愈是亲密的人,肉体间保持的距离就愈小。
反过来看,对方能接近到什么程度,自己也会以行动表现出来的。要是一个刚认识的异性把脸凑过去说话的话,一般的女性通常都会本能地闪开,似乎在说:“我们之间还不到这么亲密的程度。”这种肉体上所保持的距离,一方面表现出的是二人间的亲密程度,然而另一方面,这个距离也同时表现出了心理上的距离。
对男性来说,这种距离的问题是很好打发的,有时不需大费周章就能接近到相当的程度,例如常去酒店喝酒的男性,往往很容易地便能和女服务员谈笑风声,这种情况在一开始就缺乏心理上的距离。
但女性正好恰恰相反,没有任何一位女性会愿意一开始就和别人表示亲密,由于她们天生的防卫本能极强,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便会以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一道防卫范围,意思是告诉别人:“不能再靠近喽!”当然,防卫本能并不是适用在所有人身上的,所以女性在面对自己的兄弟、亲人以及恋人、配偶时,还会有其他的距离标准,这种表现方式也刚好是心理距离反映在肉体距离的实际现象。
一般而言,东方女性在他人进入90平方厘米的范围内时,便会自动发出警告讯号,90厘米范围以内是唯有亲人或情人才能进入的。这种心理上所划分出的标准,也可以称作“亲属的距离”和“恋人距离”,要是不明白这个保持距离的道理,是免不了要吃闭门羹的。
所以若是在工作场合,至少要保持在70厘米以上的距离来和女性职员谈话,这正好和办公桌的大小差不多。
就算平常和上司关系不错的女性职员,也都是因为有了这70厘米的防卫范围,才会如此安心于工作的。
前面提到的“亲属距离”与“亲密距离”是相当重要的,千万不要不经意地侵入这些领域,这种禁忌甚至包括父母子女在内。
听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成年的女儿不愿再让父亲瞧见自己的裸体,母亲在探望自己的儿子前还得化妆掩盖皱纹,这也是个事实。女性既然对自己的亲人都划分得这么清楚,更别说是外人了。
在过去,人老了或是变丑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时代究竟是变了,愈来愈多的人划下了自己的私人领域,告诉他人“别再靠近了”,这点在女性的身上尤其明显。
要是哪位男性真的领悟了这个势力范围不可侵犯的道理的话,他就能得到女性的信赖了,往后甚至是在换衣服,女性也可能不会要他回避,因为“知道他绝不会回头张望”。尊重女性的私人领域,绝不侵犯,正是给女性一种安全感,女性在有了安全感之后,才会拥有自信,而自信正是开发个人能力的最好引子。对于想要教育公司内女性员工的主管而言,尊重这个不可侵犯的领域正是最好的开始。
女人的依赖心理
要如何分辨依赖他人型的女性呢?我们用个笑话来解释好了。
一位心理学家有一回应邀到某大企业去演讲,当时不论是大学女生或是女职员都十分流行发长,外表上看来,似乎这类人比较像轻轻松松的玩乐族,而不太像上班族的打扮。所以他便开了个小玩笑,说道:“头发长的女性多半是懒惰虫。”结果,当场有几个原本听演讲听得津津有味的发长女孩突然态度改变,用一种敌视的眼光盯着他,这种女性就属于依赖他人型。
他这句话当然是句玩笑话,天下没人能证明长发的女孩一定比较懒惰,之所以说这些女职员是依赖心很强的人,便在于她们未经任何考虑就把别人讲的话囫囵吞下去了。
这种反应源自于缺乏自信,也不了解幽默,别人说了什么,她就以为指的是她。一般正常的人听了这句话,反应大概是“哪有这种说法”,可是要是一个人未经判断便相信他人所言的话,那就是依赖型女性的典型反应了。
有些做了母亲的人,因为养儿育女,结果身材日渐变形,有时和丈夫一起看电视,丈夫看见电视中有趣的地方,大笑片中的女人是“笨猪!”“丑八怪!”“好懒喔!”但是她只会在一旁大笑。这并不表示这个妈妈是个呆子,听不懂电视和丈夫的话,而是证明她不是个依赖他人的女性,因为她并不会因为这些闲言碎语而否定自我的价值,相反,她对自己还蛮有自信的呢!
换句话说,依赖他人型的女性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常人的言行敏感到几近疑心病的程度,在工作上,当然不可能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这类人来做,如果硬是要找她来做事,结果可能会很糟的。
当一对夫妇早已对婚姻不存有希望的时候,若是女方一直不肯答应离婚,这也有可能是依赖心强的一种表现。要是无法理解女性的这种依赖他人特性,那么自然没有办法好好地掌握女性。
换个话题来谈吧!好比说公司里有10位女性员工,这时主管若是想用同一种办法来管理她们,那没有不失败的。因为这10人之中,只有2人是天才,6人是庸才,而2人是蠢材。
如果想用以一御万的方法来管理这10个人,一定会出现整体效率降低的后果,因为能力值都被平均掉了。与其说平均值有80分,倒不如看得实际一点,其中2人有100分,6人有70分,另外2人只有30分,这样才不会被效率的假象所蒙蔽。
这个2:6:2的数值比是很有趣的,不论是优秀的10个人还是平凡的10个人,这种比例都没有多大的出入。
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男性和管理女性的方法是不同的,若这10个人是女性,则能力最差的2个人会有依赖的倾向,只要把这2个人交托给优秀的2个人,形成2个小组,就能完成工作了。
可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男性,因为能力差的2个人并不会有依赖他人性,所以硬是要做高低配的组合难保不会出问题。
女人的忍耐力
女性忍耐力,大致上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要素,是接受了男性优越的社会压力。
第二个要素,从生理构造上来说,女性本来就比较有忍耐力。
以人的体型上来看,男人肩膀宽、女人臀部大,臀部大重心就低,是很适合坐着的体型。坐姿正是从事长时间手部劳动的姿势,再者,重心低使女人能迅速坐下,坐下之后便能安定精神,以便有耐心来做事。由此推论,要说服一位女性时,让她坐下比让她站着好,站着时由于心神不安定,所以很难让她把话听进去。
至于培养女性忍耐力强的第三项要素,就是家庭教育。母权较强的家庭中养育出的女孩,也会有较强的忍耐力,如果家里大小事情都由母亲打点,母亲的忍耐力便会很强,而这样子的母亲所养大的小孩,也会具有相同的特性。要是把女儿交给父亲来养的话,那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在父亲溺爱下养大的女孩,恐怕撒娇的能力会比较强。
前面曾经提过,男人有心理的忍耐力,女人有生理的忍耐力。
把忍耐这种东西具体化来说,可以划分成身体的忍耐、食欲的忍耐、时间的忍耐、噪音的忍耐……等等,虽然还有许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就上面举出的几点来看,没有一项忍耐力是男人强过女人的。
好比说身体的忍耐,光就坐着的时间来讲,女人就能坐得比男人久。穿衣服也是,女性可以忍耐衣服的窄小,但男人的服饰多半要宽大一点,只因为男人无法忍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性能忍耐身体处于不自然的状态。母亲常常以自己的手臂充当小孩睡觉的靠枕,这对男性而言简单是个特技;我们也常看到女人一手抱着孩子,另一手在东挑西拣的逛街情景,这点男性是绝对办不到的。
食欲方面,女性也较男性更能克制,这种储存能量的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女性就算再瘦,皮下脂肪还是比男性来得厚。而处于饥饿状态时,女人的耐性也较男人优越,此刻的男性大概脾气都会变得暴躁起来。
时间的忍耐呢?拿约会等人为例,男人可以等20分钟,但女人可以等一个小时,不但等的时间较长,女人在等待时生理上也不像男人那么痛苦。
噪音的忍耐指的是对婴儿哭闹声的忍耐力,这种忍耐力源于女性要照顾的婴儿除了哭声之外,没有其他表达意思的工具;而男性就丝毫无法忍受小孩的哭声。和这种忍耐力类似的,还有忍耐肮脏、忍耐流血以及忍耐熬夜等等。能熬夜也是从生养孩子的经验中培养出来的,这些都是生理方面的忍耐。归结说来,男人虽然有较强的心理忍耐力,但生理忍耐力方面,却从来没有超过女性耐力的表现。
一旦明白了男女在忍耐力上的差异之后,就该明白要如何利用这个优点了吧!好比说需要长时间坐着而过程又单调的工作,像打电脑、打字等都是男人做不来,而女人却如鱼得水的工作。写字也是一样,需要女性的特长,与其说是要借重女性的艺术才能,倒不如说是借重她超强的忍耐力。
有人说,女人之所以要做这些难以忍受的工作,是受了父系社会男人至上主义的压迫所致。但我们如今讨论的不是女权,而是实际能力的问题,女性的确有善于从事单调性工作的特殊能力。
像护士这种职业,便同时需要忍耐肮脏、流血和噪音,自然是女性比较适合。南丁格尔一生没有结婚,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她的忍耐力却使她成为军人们的母亲。自古以来,护士这种职业就是一种需要母性的工作。
常有些人不满每次开酒会或在公司里,女性都要担任接待员的工作,其实在家里,妻子本来就负有招待来客的任务,这也只是这种行为模式的延伸而已。总之,女性生理忍耐力超过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