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性格只是概括的总结,也许不仅女人有,男人也会犯这些毛病。出于好心,加以总结,并以此示众,给予警示。
视野狭小——只管自己不顾别人
这一条好像与小肚鸡肠的说法紧密相联,逐一分析起来,又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三个女人一台戏。民间百姓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女人的好说好闲聊,只要几个女人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东家长,西家短,评述个没完没了。结果惹出许多口舌是非。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不少。
小学生手拉着手走路,是因为还处于不懂事的时期,不能苛求。正值反抗期的中学生,与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在马路上闲逛,是当事者有意的作为,所以,即使给旁人带来麻烦,却还可以忍受。喝酒过多的中年男人勾肩搭背地摇摇晃晃,是因为一个人走路恐怕有跌倒的危险,这也没什么大碍。
但是,看到“十八一朵花”的女性们前呼后拥地走路的姿态时,这种印象和小学生或醉汉的差别无几。对男性而言,碰到这种女性的感觉是不好受的。当不得已必须与这样的集团擦身而过时,是很难保持直挺的姿势。她们彼此七嘴八舌地交谈着,横挡着马路令人根本无法穿越。
如果有几个女学生聚集在咖啡店,会立刻传出嘻笑怒骂声,七嘴八舌中,时而传来“啊——”的喊声。她们的特征是打开话匣之后声调慢慢地提高,甚至还开始使用不堪入耳的粗鄙言词。她们根本不管自己是处在多么安静的场所。简直到了浑然忘我的境地。
为什么一个人独处时显得安静乖巧,但是只要聚集在一起就变得如此旁若无人呢?如果想到自己的女朋友和其他女孩在一起时也是如此地聒噪时,即使曾经山盟海誓也难以天长地久了。
自扫门前营
“常说女人比男人更有公德心,简直是胡说。”有人如此发牢骚。的确,在路旁乱丢纸屑的女性倒是少见。但是,他指责说,这只是因为女性不愿意被人认为自己是随地乱丢纸屑的人。
换言之,只是在意外表,并不见得是具有公德心。
他的指责也有道理。因为,据说他家的附近有一位每天早上都勤劳地打扫住家门口的太太。但是,当他有一天发现这位太太只是打扫自家的门口时,对她的评价刹那间由山峰跌落谷底。这位太太即使隔壁门前有再大的纸屑,连瞧也不瞧他一眼。据说在马路上尘埃较多的日子,当她打扫完毕以后,马路上清楚地划分出与隔壁家的分界线。
“女人家根本没有想把住家的周遭环境打扫得一干二净的念头。只是想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住家是这么干净。女人都是这样的。”朋友的意见虽然有点极端,不过,这种斤斤计较的处事方法,也是女性特有的吧!更何况男人都讨厌只会自扫门前雪,在群体中刻意地表现出自己的优点的女人。所以,也难怪这位的朋友要大发雷霆了。
比起直接地目睹女性邋遢的一面,对男人而言,间接地感觉到这种肮脏感的打击更大。当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挖鼻孔、吐痰等则另当别论,不过,女性在一些细微小节上,很会巧妙地矫饰以蒙骗男人的耳目。但是,女性离开之后,所留下的东西是无法再做掩饰了。况且,对男人而言,正因为留下烂摊子的当事者不在场,反而扩大那种不洁的印象。因为人都有多余的联想。
在女性的后面使用餐厅等的公共洗手间,在打扮入时的妇女整妆之后,使用洗面台,多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想要洗手时一看到那个洗脸台简直令人失望。因为,洗脸台周围到处是水滴。更糟的是偶尔还会残留化妆用的白粉。
毫不顾及他人
有一则笑话——新来的理发师拿一条毛巾放在顾客的脸上时,顾客突然发出哀号:“好烫啊!”当顾客责问:“为什么拿这么烫的毛巾放在我的脸上呢?”理发师回答说:“对不起,因为太烫拿不住呀!”烫得拿不住的东西放到脸上时的结果如何呢?因为这是笑话倒还笑得出来,但是,有的女性的态度和这种做法相差无几,委实令人吃惊。
譬如,假设不是热毛巾而是淋得湿答答的雨伞。有的女人拿了这样的雨伞坐在电车上时,会毫不客气地放在邻座者的身边。以笑话的方式而言,这大概是“对不起!湿答答的觉得好不舒服哦!”碰到这样的人,人们说不定还要慨叹:真是高招啊!
令自己感到不快的东西仿佛是高贵者施舍给下人、遣散给庶民的一样。但是,身份、阶级再怎么高贵,对这样的女性,人们可不想再见她一面。因为,也许她又会撒娇地说:“对不起!这种食物怎么吃得下口,请你替我吃了好吗?”不论是到棒球场买入场券,上车站买车票,或在饭店等出租车,先排队的人一定比后来的人拥有优先权。这个秩序如果因为后来的人而受到破坏,就会产生混乱,有时甚至发展成杀人事件。
即使在马路上等出租车,虽然没有明显的排队秩序,但是,先候车者当然具有优先权。但是,有些后来的女人却不管是否已经有人事先等候,毫不客气地抢搭出租车。其实她只要注意一下,应该会发现是否有人已经在等出租车,却毫不在意地,带着等出租车只有我一个人的表情抢搭出租车,任何人看了不但觉得愤怒,甚至还想揍她一顿。
这并不只是出租车事件就可以了结的问题。不懂得先后秩序的傲慢女人,以为自己是女人,就可以率性而为,她们抢搭出租车的结果一定是不幸的。因为,没有男人会再怜爱这样的女人了。
把别人当成傻瓜
在日本经常可见一大群女性往老牌的寿司店进攻。众所周知,在这些历史悠久而有其规模的寿司店,一边和厨师闲聊一边品尝厨师亲手做的寿司是顾客无上的乐趣,也是一种礼仪。但是,一大堆人涌进这样的场所,又任性地点叫不合时节的食品,不但大大地破坏寿司店的气氛,还给店里的人及其他顾客带来麻烦。然而女人却经常毫不在意地做这样的事。
但是,如果你想对这种女人表示不满,只会碰到对方的冷峻面孔,“我是客人啊!有什么不可以!”她们以这种态度加以反击。非但如此,更令人惊讶的是,最近的年轻女士们,似乎有许多人碰到指责时,却堂而皇之地作出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
女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并不是现在才开始。但是,在女性已经不让须眉的现代,女性们若还以此为专利,这可令人们觉得在意了。既然踏进社会的“领域”就必须遵守其中的规矩。这一点,有些女性似乎还搞不清楚。
现代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只会让人觉得只是“一味主张权利而怠慢义务”。女性们要行使其权利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她们在克尽义务上的训练似乎有所不足。因为,她们不知道男人所生存的“社会”是如何成立的。所以,才会毫不在意地表现出自以为是的言行举止。
同时,还有另一种人仍然以为“女性过去受到不平等的虐待”而具有强烈的被害者意识,在这种观念的象牙塔内寸步不离。为此,经常发牢骚抱不平,表现出不把男人当一回事的态度,但是,越是这样就越令男人们感到讨厌!男人之所以讨厌自称女性解放的女性,乃是由于许多人只是以这些被害者意识为后盾,而只想满足其骄纵的自我罢了!
吹毛求疵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在巴黎的一流餐馆,一名端庄的高贵妇人优雅地放下手上的餐巾及刀叉,口中轻轻地嘟喃着:“这道菜的味道差多了。”——有不少女性大概也憧憬着能像这位贵妇人一样如此娇揉作态吧!事实上有某些女性在外用餐时,如果不对食物批评一番似乎不干休。
如果是所谓的美食家,对食物口味非常挑剔,我们也无话可说。不过,再怎么精通“吃”的人即使不懂得一点礼仪,都能分辨批评的时间与场所,决不会胡乱地吹毛求疵。如果是在高级餐馆对菜式有所批评倒还无所谓,连在只是供人填饱肚子的小面摊上竟然也有人会卖弄小聪明说“味道太淡了”或“面条没有韧性”等等。
对男人而言,这种任意批评食品的女人,不仅是啰嗦而已,还令人感到厌烦。不论是一流餐馆或便宜的小面摊,男人们认为如果对食品不满,不吃就是了。这么一来,厨师也许会心生疑虑而会为你做一番食品讲授呢!但是,满嘴只知批评的女性却会把自己所不满的食品吃得精光。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满。这种人说穿了只不过是想借着对食品吹毛求疵以显示自己的高雅罢了!
四处宣扬“根本不想结婚”
有一本名为《也许不结婚症候群》的书曾大为轰动。有的女性从几年前开始,对结婚所抱有的幻想一再地破灭,有了工作,在经济上可以自立之后,渐渐认为女人并不一定要结婚。在这种风潮之中,“也许不结婚”这句话正准确地表露了目前某些女性的心态。
“想结婚,但是找不到适当的人,却也不要滥竽充数”——这才是女人的真心本意吧!但是,有的女人却堂而皇之地向周围的人告白“我不想结婚”。
以心理学的观点而言,大声疾呼“不想结婚”的女人,在其深层心理上反而具有“想要结婚”的强烈欲求。
以男人的立场而言,既然如此就应该表现得坦诚一点。男人最讨厌的就是不坦白的女人。但不知为何,在所谓的职业女性之中这种类型的女人特别多。
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工作的自信而有如此感叹,但是,对女人而言,“想结婚”的欲望仍然是无法否定的吧?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当想要向人请教某事,拜托某事或邀请对方去喝茶时,不管对方回答的内容如何,能以笑脸应对的女性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一点任何女人都知道。但是,有的女性即使脸上带着笑容,有时会在无意识中表现出防卫的姿态,或显现出警戒、觉得不胜其烦的态度。当事者虽然没有察觉,但是,对方会敏感地感受到这种态度,而严重地受到伤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女性双手环抱在胸前的姿态。
以身体语言而言,双手环抱在前的姿态,一般是表示攻击性或警戒心,多半出现在男性的举止中。的确,在对立的交涉或口角等攻击性的场面,人多半会在无意识中做出双手环抱在胸前的动作。
根据身体语言的理论,这是不愿意自己的身体领域受到侵犯的表示。如果女性采取这种态度,当然一开始就会表现出戒备、排斥的姿势。而男人见到这样的姿势自然地也会感到对方难以亲近。当然,如果女性是想表示像男人一样威风凛凛,双手环抱在前的姿势,可以说是最好的身体语言了。
蛮横——把不讲理视为撒娇
所谓的美人自古以来一定是指言行举止优美的人。即使五官长得再好,如果动作粗鲁,话语粗俗,也不能称之为美人。
相反地,虽然五官一般,但是,举止优雅,说话斯文有礼的女性,一定受到男人们的注目。换言之,除了男人之外,女性本身也非常重视“含蓄之美”。
但是很可惜,到了现代,具有这些美感的人已不复多见了。和化妆技术的日渐精湛成反比的是,现在年轻女性举手投足间的美感渐渐消失了,女性变得“粗鲁”了。
一般说来,男人绝对不希望女性去追求失去美感的“合理化”。当然,在工作场合里不论是男是女,都尽量要求行为的合理化。但是,如果这样就演变成粗鲁就未免太可怜了。
更何况有些女人在工作场合无意中以自己身为女人为武器,把过失嫁祸他人,把困难的工作推卸给其他人,看到这样的人,不由得想怒吼一句:“既然如此,就乖乖地待在家里吧!”
这就是女性蛮横的第二个理由。
由于女性在社会上长久以来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总认定被动是理所当然的。人只要处于被动就可以永远不必肩负责任。没有一点娇气的女人对男人而言虽然毫无魅力,但是,唯有能够分辨撒娇的时间与场所的人,才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人。
是否是合理主义造成女性在举止行为上被动的心理,而在精神上助长女性变得粗鲁了呢?
大惊小怪,小题大作
失恋时认为自己是被害者而想要从创痛中振作起来,似乎是女性与生俱来的防卫本能。当看到女人哀叹着“被抛弃、被欺骗了”时,男人往往感到无限同情,但是,仔细听对方的诉若后,不知不觉中当事者反而雨过天晴般,不把它当一回事了。
女性之所以带有强烈的被害者意识,当然是因为现实的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也许这是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刻意表现出来以寻求周围同情的方法吧!而这种刻意的表现若和权利意识相结合,就变成赡养费的要求。不过,即使不到这样的地步,男性还是非常在意女性的被害者意识。
当看到客满电车内被踩到脚而大惊小怪地呼喊的女人时,不由得令人联想对方这种被害者意识是否过强了。踩到人的男性冒着冷汗不停地道歉,但是,被踩了脚的女人却不肯善罢干休地瞪着白眼,这种女人只让人觉得其被害者意识已经转而变成残忍性了。这样的女人离婚时,势必会要求一笔巨大的赡养费!
·事后总发牢骚
第一次向女性发出邀请而被接受时,男人自然雀跃不已,同时开始思索着该如何让女朋友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到咖啡店或逛公园显得有点老套,倒不如到海边看船,或看看电影,这才富有罗曼蒂克吧。用餐是西式,还是中式呢?女性最重视气氛,或许法国菜比较适合吧!男人为了首次的约会,会竭尽所能地发挥其想象力。
但是,有些女人似乎无视于男人的这些顾虑,问她:“上哪儿去?”就回答:“任何地方都可以。”问她:“想吃什么?”只回答:“没有特别想吃的东西,什么都可以。”这样的回答已经使男人大为沮丧,却毫不客气地又给予打击:“看不出来你还这么罗曼蒂克啊!我可不喜欢看这种赚人眼泪的电影。”或“法国菜的确好吃,但是,我们还是吃……比较好。”如果告诉她“一开始就这么说不就好了吗……”,对方反而反咬一口地说:“根本没有让我考虑的余地,是你一个人开始就擅自主张的啊!”对于这么没头脑又丝毫不顾虑对方心情的言词,男人与其说是愤怒,毋宁说是感到极度的绝望。
时时为自己辩解
一位在大学任教而且在社会上也相当活跃的一名女性,其恩师曾经教诲她说:“你有才能又很努力。但是,当我对你的工作有所指责时,你却常会找许多理由为自己辩解,这个坏习惯最好改掉。听到你的辩解,我就失去教导的意愿了。”据说她听到了老教授的这一番话大为吃惊。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让恩师如此地不快。聪明的她已经这样,更遑论一般的女性。
之所以有许多的女性被指责时总喜欢为自己辩解,其中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女性处于较劣势的立场吧!因此在无意识中想要辩解以保护自己。但是,在男人的眼中,这样的女人只是不肯坦率承认自己错误的令人讨厌的女人。
而且,原本纯粹是“对事不对人”的指责,却硬要认定是对自己全面否定,而反过来责难对方的女性,不由令人怀疑她是否过分。更令人讨厌的是叫嚷着“当初为什么不说清楚一点呢”而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女性。碰到这样的女人,男人往往想要大声怒吼:“撒娇也要有个分寸吧!”虚荣——为了面子吃大亏
前几天听说某人家里来了一位自称“精通红茶”的女客。某人心想难得有精通红茶的人来,想拿出珍藏的英国红茶招待,于是拿出茶杯及蛋糕摆在客人面前,却发现红茶已经没有了,而且很不巧的是咖啡也喝光了。
正不晓得该怎么办时,他突然心生一计。于是一脸正经地端出到处都有的麦茶来。结果那位客人竟然说:“这是好茶噢!”“是印度达基林产的茶吗?”还喝得津津有味。
端麦茶出来的人耍了花头。不过,这人倒也可笑,所谓精通红茶只是虚名。
世界上有许多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人,不过,他们也都各有其真正的实力和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特殊才能而被肯定的人,不可因此而太过放肆;但是,他们所表现的骄傲是值得认可的,因为表里如一的自我显示会获得他人的理解。
有许多女性常喜欢表现出缺乏实质内容的虚荣。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可以让女性实现其欲求的场合太少的关系,所以,才会让她们想在外观或言词上获得满足吧!但是,男性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其欲求。不过,男人们在心态上总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多少对社会有所帮助。
女性在“社会层面”上的感觉就较薄弱。这也是女性的行为被指责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之一。在男人的社会里,能否允许虚荣的表现,就看该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换言之,丝毫无视于对社会的贡献,只为了显示自己而卖弄知识,或用高级品装饰外表,这种看上去可爱而温柔的女人,却令男人感到分外地失望。
这虽然可以原谅,但是,虚荣终究是虚荣,这种作为并不会令人感到舒服。由于女人的做事方式都非常直接,有的人根本不在意他人的感受,毫不掩饰地表现其虚荣。如果想要表现虚荣,请各位女士们的手法千万要高明一点。当然,让女性不再有虚荣的最好方法是,让个人被社会所肯定,人人可以实现其愿望。
凡事总爱扯到娘家人
在小家庭日益增多的现在,婆媳间的争执似乎越来越少了。但是,即使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避免不了冲突。曾经有人针对这个永远的问题做过问卷调查,令人惊异的是,处于婆婆立场的人最不满的是“光谈娘家的事”、“一提到什么,立刻和自己的母亲或娘家作比较。”在未婚的年轻女性之中,也有喜欢只谈自己家人的人。说不到三两句就提及自己家人的丰功伟业或回忆过去,甚至还有随身携带家人照片,向别人仔细介绍的女性。
这些女性的共同处是,缺乏话题,担心别人是否真正理解自己。在谈话中频频提及家人,只不过是为了要更详尽地把自己介绍给他人,并非想要他人对其家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越刻意地想要让别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反而越强调这种女人的自私的一面,男人碰到这样的女人,连开口都觉得厌烦。
借大人物的名字增光
大概所有的女性都对自己的容貌多少有点自卑感吧!即使在男人的眼中已经貌美如花的女人,对自己还多少抱有不满,暗地里大伤脑筋的情况并不少。
只要是渴望自己是个美人的女人,这种烦恼大概是终身磨灭不掉的吧!同样地,读者们应该也会察觉到即使是男性,也有男人终身无法回避的自卑感吧!
和女性的爱美意识相比,男性是属于社会性的动物,而有不少男人常意外地对某种社会上的自卑感耿耿于怀。
换言之,男性比女性更在意自己的职业或地位、学历等。
有些女人常喜欢举出社会上的权贵名人的名字,暗中夸示自己是该著名人士的朋友,即使该女性并无意和对方男性作比较,但是,这却会刺伤男性的自尊心。即使没有明显地表现出鄙视的态度,这些说辞已经伤透男人的心了。
在公众场合肆无忌惮地吸烟
即使对女人抽烟不置可否的男人,对她们用鼻孔喷烟的行为也会感到难以忍受。这是因为人所具有的动物性形象受到过度强调,而令男人产生生理上的厌恶感。如果该女性在其他方面非常优雅而美丽,这种给人生理上造成的厌恶感就更加强烈。
现在女性抽香烟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认为抽香烟的女人是从事特殊行业的古老观念,已经不适用了。纵然对女性而言,香烟会损害母体,更是造成肌肤粗劣的元凶,但是,女性之所以仍然抽香烟,大概是认为和男人做同样的事情有何不可的这种意识在起作用吧。
所以,如果仍然声嘶力竭地反对女人抽烟,也许只会招惹女性的反感吧!但是,请各位女性至少不要忘了,由鼻孔喷烟的姿态会令大多数男性感到不快。
私人优先——蔑视公共秩序
最近,女性杂志中流行着“礼仪特辑”。由于现代人已经无法从外表的装饰品与他人分出高下,所以,女性们就想借着“出身”或“气质”和其他女性一争高低,因而竞相学习所谓的“礼仪”。对男人而言,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不过,只希望各位女性不要只是在“外型”上学习。
所谓真正的礼仪,归根到底是“亲切”。如果态度亲切,很自然地就会表现出礼貌的态度。换言之,亲切是礼仪的根本。而所谓的亲切是指“替他人设身处地着想”。
替他人设身处地着想并不只是对人亲切而已。必须明确划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并时时刻刻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设想。譬如,如何才不至于使对方感到不快,怎么样才能使对方过得更舒适等等。这么一来,女人就明白该怎么行动了。
有不少女性虽然刻意地学习礼仪,却疏忽了作为礼仪根本的“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也许这种不知分辨“自己”与“社会”的矛盾感,正是把公私混为一谈的原因吧。
其实,女性也并不见得凡事都坚持己见。但是,这也正是令人伤脑筋的地方。因为她们在无意识中会不经过大脑就采取某种行动,而引起公私不分的问题。在考虑他人的问题时,首先必须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划分明确的界线。但是,有许多女性却搞不清这个界线。也许有人以为“亲切”的女性,是不愿意划分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但是,各位女性应注意的是,暧昧不明与亲切根本是两回事。
尤其女性和男人接触时,常会表现出公私不分而令男人大伤脑筋的事。正如前面所述,对于男人而言,“公”更大于“私”,而且也更重要。如果女性毫无顾忌地闯进这个“公”的范围,任何男人都无法忍受。对男人而言,不仅是在电车内或餐厅等公众场所,即使是在男女朋友关系中或亲子关系中也会采取“公”的行动。
公私混为一谈这个问题和年龄毫无关系,是女性的弱点之一。希望各位女性能够刻意地去留意自己以外的世界。
顽固——不管作什么事都会有纰漏
在女性就职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今天,以性别来划分事务的想法已经变少了。例如,以前非男性不可的角色现在也已经有女性参与,由男性来从事原本由女性所从事的工作,现在也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时代里,女性当中却仍然还有许多抱着“我是女人所以应当……”恃女性而骄的心态。
相对而言,女性似乎比较缺乏取长补短、改过向善的积极性。既然要主张男女平等,岂不是自己就应该先抛弃那种缺乏创造性、处处希望被保护的心态呢!
说到顽固的个性,马上会令人想到那种“顽固的糟老头”的形象。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男性特有的东西,但是无独有偶的是女性也有其特有的顽固。例如没有通融性、不辨场合与时机,只会死守着原则或立场而不晓得临机应变,就是女性特有的顽固。
例如,假设有一对夫妇要离婚。当事情还在调停的阶段时,会大发牢骚表示不满的通常以女性居多。如果离婚是由于先生造成的,更会一味地提出要求认为她自己是受害者,所以一定要有赡养费的赔偿。如果这个要求不被接纳时,她更会歇斯底里地叫喊着说:“我是受害者然而你们却偏祖他。”如果这其中也牵涉孩子的因素时这种情形就会更激烈。
一般说来夫妇之间的摩擦应该都不是单方面的错误所造成的。丈夫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极有可能是因为妻子漠视丈夫的缘故所造成的。可是,很奇怪的是,一说到离婚,受害者一定是女方的观念似乎是一般女性衡量事物的原则。
现在的法律或制度几乎已经没有对女性不利的项目了,所以真希望女性们能够收起那种可以任性随便的心态,而成为真正具有自我主体性的人。认为只要照别人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同时身为现代的女性应该也已经享受到了充分的权利。既然如此,希望女性也都能多尽一点义务。
己所不欲,却要施以他人
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相当大。虽然孩子变坏的原因并不全在母亲身上,但是,身为母亲者若常表现出啰嗦、说教等态度,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俗话说“三姑六婆,七嘴八舌”。女性们对于在电话中和朋友们聊上一个钟头以上,似乎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啰嗦”若只是女性之间的交往倒无所谓,如果男人被扯进闲话里,以男人的立场而言,当然忍不住想要怒吼“闭嘴!”不过,以女性的观点来说,啰嗦不停、爱管闲事全都是在“替你着想”。这种心情倒是令人敬佩,不过,如果是脑筋正常的男人都会怀疑,女人口中所说的“都是为你着想”的“你”难道是指“我”吗?
古老观念里的女性之德是出嫁后为人妻,为人母,由照料家人间接地贡献社会。换言之,女性几乎没有直接参与社会的机会,只能借由父亲或丈夫、儿子等男性才与社会有所关连。
但是,当女性“自觉”时,深深地体会到女性要直接与社会有所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以为只要指使身边的社会成员就能达到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于是对男人的事情也开始插嘴。
虽然目前的社会已经是女人与男人共同在大众舞台上一争高低的时代,女性所有的意识(男性也一样)并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改变的。
男主外、女主内的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直接和社会发生关系,但是,不论男女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艰辛,而女性往往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即使到现在仍然有许多女性常置身度外而多管闲事。
不过,似乎有越来越多不体贴自己丈夫的妻子,或尽量剥削其男友却冷淡待之的女性。原以为女性们已经不再多管闲事,不料竟然是放弃直接参与社会本身了。这种缺乏耐性的态度的确需要反省。因为,男人只是渴望女性的多管闲事要适可而止罢了。纵然女性已经不需要男人的保护,但是,能够顾及“男人的气概”才是真正“成熟的女性”吧。
动不动就抓住男友的手问“爱不爱我”一般的男人即使内心深爱某个女性,也很少露骨地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男人们认为即使不说出这三个字,对方应该也能够从自己的行动中察觉到自己的心意。但是,世界上却有一些女人无法以此为满足。这是具有“确认癖”的女人,不仅是爱情,凡事都要求对方亲口说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评价,否则不干休。
当她们穿了一套新衣服,立刻问对方“好不好看”,亲手下厨做一道菜也要问“好不好吃”,凡事都想要确认对方的感受。但是,以男人的立场而言,再没有比举凡服装或亲手做的饭菜都要一一地给予赞美更令人觉得厌烦了。
具有这种强烈确认癖的女人即使是在谈情说爱的电话中或在咖啡厅里聊天,常不忘记追问一句“爱不爱我”。
男人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果回答说“爱你”,这种女人是否就能满足呢?不由得令男人怒从中来想要大吼一句“适可而止吧!”买东西挑三捡四
身为顾客也必须懂得礼仪,可是女性的礼仪范围通常只想到大饭店,其实就算是一般的商店也需要有所节制。某些女性甚至因为店家秉持顾客至上的原则,而任性地做出许多可耻的行为。在服装店或书店,这种情形几乎随处可见。只是想买一件内衣就翻遍了整个专柜的衣服,看过的衣服也不整理就随手扔在一旁。有的甚至在大肆翻找之后不屑一顾地说“没合适的”,就大摇大摆地走出店门。同样的,在书店也不会把看过的书放回原位,难怪书店经营者常常抱怨每天光是整理被乱丢的书就要大费周章。而能够明了店家方面也有其辛劳的男性,当自己身为客人时就显得谦虚有礼多了。
俗话说“顾客至上”。于是有些人就因为自己是顾客、是消费者就把自己的权利做最极限的解释,而把应该对对方的体贴弃如敝屣。当交上有这种想法的女性时,男方若以她是自己的女朋友或妻子而让其率性而为,今后恐怕会陷入满足各种要求而疲于奔命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