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断的方式是礼貌的,态度是对所讲内容显露兴趣的,讲者都会高兴才对讲的人滔滔不绝,周围大家瞌睡的瞌睡,玩手机的玩手机,完全没有人打断讲者,你觉得讲者会不想哭吗?
动物学老师提到地球上的蟑螂其实有五千多种都是色彩艳丽的益虫且一生住在丛林里,只有少于二十种会和人类接触,被人类当作难缠又丑恶的害虫。
听到这里,女同学很多都龇牙咧嘴、起鸡皮疙瘩,当老师要继续再往下解说时,晴天举手发问:“那为什么动物频道介绍森林里的昆虫时,都没有提到这件事?”
晴天这样有打断老师讲课吗?有,但因为对老师讲出的内容有兴趣,才趁这个时间点发问。
老师可以选择当下回答,也可以表示这个问题稍后再谈。
是谁规定别人讲话时,不可加以打断的?这我不知道,但这个说法,我不懂,也不同意。
听别人讲话,需要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三分钟就开始吃力,坚持十五分钟算是很厉害了。国际知名的演讲论坛TED[1]大量提供各领域的杰出演讲,长度都定在十五分钟以内,就是这个原因。
我自己演讲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会和台下的人聊几句、问些问题、调查一些意见,这样大家比较有聊天的感觉,不会太像在教室听课。学校上课,把每堂课定为五十分钟,对老师、学生都是很大的考验,连《康熙来了》这样嘻嘻哈哈的节目,都每十几分钟就进一次广告,一集总长度也才四十五分钟。
用心听对方讲话的人,为了确认某些信息,或者为了询问一些细节,才会打断说话的人,尽到一个仔细聆听者的责任。
只要打断的方式是礼貌的,态度是对所讲内容显露兴趣的,讲者都会高兴才对。讲的人滔滔不绝,周围大家瞌睡的瞌睡,玩手机的玩手机,完全没有人打断讲者,你觉得讲者会不想哭吗?
婚礼致辞者往往是长辈或长官,有些致辞者不识时务,讲了几十分钟,内容又陈腐乏味,全场饥肠辘辘的宾客巴不得哪位有胆识的人上去把致辞者请下来,让大家开始吃饭。
其实,这种致辞只要超过三分钟,台下宾客就开始交头接耳、各聊各的,这样当然也不合礼仪,但是致辞者不知进退在先,主办者流程设计欠佳在后,就注定造成全场失礼的局面。
这种类似“有人说话就不可以打断”的不知从哪里来的古训,本来就没道理……当我讲到这里,子玉突然举手打断我:“对不起,我要去上厕所。”
呃,这个打断虽然没有显示出丝毫对我所讲的内容的
兴趣,但还是乖乖放她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