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交浅言深”时,不妨先“试水温”“测风向”

机会,本来就只给想要机会的人对不想要机会的人来说,机会根本没有存在过,也就谈不上损失或错过机会了。

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什么高下好坏,只是想要与不想要的差别。

政坛人物,常用一招,叫作“试水温”“测风向”。比方说,某局长想要争取某部长的职位,但不知道舆论的反应会如何,就偷偷放消息给一家报纸。

这家报纸略为报道一下,说听到这样的风声,报纸刊出之后,自然会收到一些各方反应,可以供某局长思考下步棋要怎么走。

我们不做官的人,什么时候需要“试水温”呢?

假设你撞上了珍贵的机会,和重要的贵人意外地共处一室,但共处的时间很有限,眼看着再这样不痛不痒地聊下去,等到时间结束,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这位贵人了。

这就遇到必须“交浅言深”的冒险时刻了。

要赌一下,令贵人对自己留下印象,还是乖一点,听从命运的安排?

关于这点,我不能贸然建议,这一方面要看你的个性,另一方面要看贵人的个性以及当时的气氛。

但如果你决定要赌一下,聊一些“地雷型”的话题,那我建议你先“试一下水温”,看看贵人会不会被你打开话匣子。

“昨天报上登了娱乐圈年度收人的排行榜,我在上面看到您的大名了。”

这已算很莽撞的话题,但不算踩到地雷,脚还悬在半空,没踩下去,还在“试水温”“测风向”。

“哈哈!对啊!超扯的排行榜’胡说八道。”贵人说。

如果贵人这样接,好像就可以再往下聊一点。

“对啊!我也觉得是鬼扯。”这样接,都还算安全。

“你怎么可能排第三名,你当然是第一名!”如果这样接,那就算踩下地雷了,也算颇冒险的交浅言深了。

那万一贵人本来就是排行榜的第一名呢?

“你当然是第一名,我猜第二名差你十倍都不止。”这也挺冒险的,因为有的贵人就会感觉你这样是在揣测他的收人,会提防你。

但起码我建议你接话的用语,都算是在捧贵人的,可算在危险中偏安全面。没办法,富贵险中求。就像金庸笔下,《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摆荡在清朝皇帝和反清组织的夹缝中,先“测风向”,再见风使舵,是韦小宝的拿手本事。

如果你押中宝,贵人被你打开话匣,和你大聊排行榜上其他对手的八卦,那贵人尽了谈兴之后,就会觉得你真是“知情识趣”,也许你的人生就会有一道门,打开了一条缝。

我认为“测水温”的时候,只要对方愿意显露情绪或价值观,就表示对方有兴趣多聊两句。

就算贵人的反应是:“排行榜这种东西,没什么好聊的。”这也仍然是显露了某种价值观。

“所以……你都从来不看报纸哦?”你可能可以这样接话。

比较没辙的是,贵人如果像世外高人那样,只“嗯”一声,这就有点测不出水温风向了。

这种“嗯派”贵人,身上也许会有些别的线索,这时就考你的眼力了。如果贵人身上穿的是罕见的北欧新兴小名牌,设计师姓氏超过十个字母以上,连这竟都被你认出来,或者他的鞋是大牌第几代和另一大牌联名推出的限量款,也被你认出来,那绝对就是一线生机,其实就算认不出,也没关系,只要看见什么特别的细节,说一句:“这个好特别哦!”也许就成了。人身上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特别的东西,会出现特别的东西,就是那个人选择过的结果。而选择就表示她有费心,有费心就会高兴别人注意到。

有个安全得多的方法,可以博取贵人的注意。如果你有习惯关注你在意的贵人们,他们在网上写的一些很个人的小事,那通常是非常妥当的话题。

“我在网上看到你昨天半夜还帮你的狗绑辫子”,或“你上星期下厨煮的那个南瓜汤,看起来好好喝哦”。

我相信会在网上发布这些小事的贵人,都会很乐意跟你多聊两句的,要不然他们就不会把这些小事放上网。

不少人会觉得这样未免太麻烦,宁愿轻松些,任贵人从面前飘过,对贵人视而不见。这样的态度,我也很同意。

机会,本来就只给想要机会的人。对不想要机会的人来说,机会根本没有存在过,也就谈不上损失或错过机会了。

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什么高下好坏,只是想要与不想要的差别。就像你可以把这本《说话之道2》当成作战手册,也可以当成随手翻翻的小书,不管怎样,我作为写书的人,都一样很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