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这个专栏的内容就算是结束了。学完这个专栏的你,或许会有些失望。整个专栏竟然没有给你任何高大上的思考模型、思考法则、思考工具和步骤,基本都是些观念和思想原则性的东西。
如果你还心存这种心思的话,我就要泼你一瓢冷水了。
我最后再劝诫一次:如果你想真正拥有一点深度思考力、独立思考力的话,越是流行的东西,你越要谨慎。对市面上流行的思考工具和思考模型套路,你可以用但一定不能依赖。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运转的一条底层铁律:追随大众,只会得到跟大众一样,甚至更次的结果,只有走少数人的路,才可能得到与众不同的结果。
深度思考、洞见力这种东西,是少数人拥有的,还是大众人都能拥有的?
显然是少数人。
那你去使用跟大众一样的思考方式,用一样的思考工具,能得到少数人的结果吗?用脚指头都能明白,这叫异想天开。
这里就给你揭秘一下,大家都喜欢的思考套路、思考模型、思考工具背后的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它们的基本使命不是帮助你升级思考力的,而是为懒于思考的大众量身定制的安慰剂。
真实的深度思考,从来不是一件靠套模型就能完成的简单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思考模型、思考套路的发明者,早该成为世界上最会思考、最通透的明白人了。
但现实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我们公认的最会思考的人是那些人?
圣人、哲学家。
那你看到哪位圣人留下的著作中留下的是一个一个的思考公式、模型?
没有。在现实中,你找不到任何一部因为模型、套路、工具而传世几千年的经典。
真正的深度思考,从我们前面的内容中你就不难看出,是一件非常烧脑、费神的事情。它的费力程度,不夸张地说,到极致时,足以逼疯人。比如国外哲学家因为想不通而抑郁,乃至自杀的“哲学家”就不是一个两个。
可见,思考不仅不轻松,还有一定的风险,哈哈。当然,这是开玩笑。只是借这个案例想说明,深度思考绝对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就说个接近我们现实生活的例子:投资。
投资就是一项纯粹的脑力工作。它的成败与否就跟深度思考力完全挂钩了。
那你知道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到底是怎样思考的吗?
国际趋势、国家政策、经济走向、人性心理、投资标的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的经营数据、财务状况等等,相关的知识、数据,他们都得进行逐层的深度学习、研究、分析,而后才决策。
这种学习研究强度,你能做到吗?
大部人都是做不到的。或者说即便做得到也不愿意去做的,因为非常费脑、费神、费事。
但是,大众也有深度思考的需求啊,怎么办?
于是就有人发明了各种简单的思考模型、套路、公式来满足想深度思考,又不想费事费神的人。这就是思考模型套路下面的真相。
当然,对于从来的不愿思考,或者思考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来说,这些模型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让他开始入门思考,知道一些简单的思考路径。
但是,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洞见力的高手的话,会这样那样的模型、套路是远远不够的。它们不会让你收获什么洞见,只是能辅助你对思考标的进行笼统的浅层梳理。
这说起来好像很吓人。但其实也没那么恐怖。思考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只要你的练习方向和原则对了,把这件高难度的事情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日拱一卒地前进。
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它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什么是对的方向和原则呢?就是前面这些内容,需要你好好消化。
可能你还是会觉得这么多内容很复杂啊,记不住。那这里我就再给你简化一下。我前面讲的这样维度,那样原则,你记不住都没有关系。但是,“事先做好扎扎实实的信息调研”这一条,你一定要记住。
一件事情,一种现象,在信息足够立体、全面的情况下,就算你的思考毫无章法,也都比那些只会吊书呆拿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套来套去的人看得更深,更透。
前面我们讲了一定要遵循“务实不务虚”的原则,放在思考力训练这事儿上,也是实用的。即在任何思考决策之前,养成先做足信息调研的功课再下结论的习惯,这就是一个务实的过程。
相信我,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不光是在重大决定、重大问题上,你可以表现出超越一般人的智商,在社交场合中的情商你也会提升好几个维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想一般人在跟人交流时,当对方说讲出一个观点跟自己不一样时,他会是什么反应?
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别人,给人贴标签,用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去证明对方是错的等等。总之,就是不会先搞清楚对方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只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去理解别人说的意思。
结果就是说不上几句话,就要跟人杠起来。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这种人,哪怕是谈个恋爱,他也是谈不好的。铁定是跟对象经常吵架的。
但是你懂得凡事先做信息调研在分析下结论的习惯呢?对方哪怕只是表达一个小小的观点,你会很小心地跟对方确认: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我可以这样理解您说的XXX吗?您这样说,是因为之前在这事儿上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或者经历吗?关于这个话题,你还知道什么内幕八卦吗?……这就是一种信息采集调研的交流姿态。
这种交流姿态,对方不仅不会感觉你在跟他杠,反而会觉得你对他很尊重,然后,顺着你的提问给你讲很多很多。而当对方讲了很多很多时,你再回过头来看他的结论观点,你往往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他会这么认为。
这时候,你对你们交流的话题,就是一种立体、一览全貌的成熟认知。很多时候,一些深刻的、高价值的认知视角,一些高价值资讯,其实就是在这种交流方式中意外收获的。
真的如此。我人生中有一些重大困惑,正是从自己在价值观上完全不认同的人那里捕捉到了一些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重要事实、信息,而得到彻底解答的。所以,千万不要小觑上面这条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分析原则。
而且如果这是你跟人一贯的交流姿势的话,毫无疑问,你一定还是别人眼中那个很善解人意,让人感觉和你在一起很舒服的人。
到此,结束。
最后,祝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