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从意志,趋势,时机,资源等维度上进行了各方面的信息采集、资源准备,那如何使用它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呢?
这就是一个组合运算,制定落地方案的问题了。
这个环节的关键就在于到底怎样制定策略方案,才能保证事情朝着自己的预期去演进呢?
《鬼谷子》开篇部分的内容就是制定接地气策略的总纲领:“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下面就以这个总纲领来详细阐释,制定一个周密、接地气的策略方案的关键。
关键一:为众生之先
什么是“为众生之先”?
就是想在别人的前面,做在别人的前面,行在别人的前面。怎么做到呢?
我们前面讲了,做事之前,一定要从意志、趋势、时机、资源等维度进行全面的信息调研、分析和准备,这就是“为众生之先”。
只有这些维度的信息、资源、条件你都充分准备到位了,你才有资格说这个问题,或者这件事情,你看得比较透彻。那么,先机就掌握在了你的手上。先机掌握在了你的手上,你才可能成为那个名副其实领跑者,而不是从流者。也就是我们说的先知先觉者。
这就是告诉我们,解决任何问题,制定任何方案,绝不是你拍脑门儿,整个什么模型一套就成了。
在正式出炉这个方案事前,一定是大量的调研、学习、考察、分析。
无论是重大决定,还是小决定,这个思路都不会变。唯一变的只是信息量的问题。大决定,你需要的信息量大,小问题,你需要的信息量小。仅此差别而已。
所以,你就知道,要深入思考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如果没有一种深入、细致、耐心研究的心,学再多所谓的思考方法、套路,你得到的只是被套路而已。
关键二: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这一步前面已经简单讲过了。这里我们在补充讲一下。
就是说,“为众生之先”的准备工作做足了,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或者叫事情的切入点。
这个突破口在哪里呢?
在矛盾冲突剧烈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因为只有矛盾才能推动事件往前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让矛盾任意推动啊,而是得让它朝着对我们自己有利的、预期的方向推进呢。
怎么做到?
就要“以名命物”——用概念来统领和解决矛盾。这个怎么理解呢?
讲个历史故事。
明朝末年,中原大地到处都爆发了战争。我们学历史都知道要打得天下,最重要的是民心。但是,老百姓是最讨厌战争的。一旦打起仗来,他们就得给军队供给粮食。如果时间打得久的话,很快老百姓就会交不上粮食,跟着就是逃亡、饿死。
所以,战争一方面需要获得民心支持,队伍才能壮大,一方面它又必然威胁老百姓的生存,这就是一对矛盾。
如果谁能解决这个矛盾,谁在战争中就能迅速崛起。
这个时候出了一个人,叫李自成。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呢?就是提出了一个口号“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口号就深得民心啊。
所以,老百姓是一边倒地支持李闯王。以至于,最终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
这就是“以名命物”的经典应用。虽然他后面也失败了,那是后话。但是,就前半段儿来看,在处理官民关系上,思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前面说了,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皆起于心中的“名”。你要想获得越多数人的支持,就关键就在于如何能够找到一个让越多数人都认可,能达成共识的“名”。找到了这种众人心中的共鸣之名,你就能获得众人的大力支持。而后形成自己的势。
我们中国人做事都讲究个“名正言顺”,军队打仗都讲究个“出师有名”。背后更深层的道理就是你提出的“目标愿景”是大家一致的心声。这样就是在做“为民请命”的事,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民意支持。
以上是从战争的角度来谈“以名命物”。
我们还可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谈谈“以名命物”的具体应用。
出个思考题来举例。
假如你要卖水。我们都知道一瓶矿泉水也就是一两元的样子。就从水本身的实际使用价值来说,我们假设就是一块钱吧。
请问,你有办法把这一块钱的水买到十块,乃至几十块,还让人心甘情愿掏腰包买吗?
知道“以名命物”的原理的话,这道题很好解——概念包装。
针对喜欢和咖啡的出一款咖啡专用水,针对喜欢喝茶的高端人士出一款泡茶专用水,针对婴儿群体出一款婴儿专用水;针对儿童出一款儿童健康专用水……
怎么生产出这些水呢?
常规的套路无非就是从水源地做文章,这水是来自遥远的XXX山泉水,富含YYY元素,非常适合某某群体如何如何;或者经过XXX过滤神器,让水中富含YYY元素,非常适合某某群体如何如何……
不管你的文案如何写,核心要领就在于要用受众人群一致在乎的“名”来挑动他们的神经。
比如,婴儿专用水,儿童专用水,就要主打健康,因为妈妈们最怕的就是宝宝健康出问题;对咖啡、泡茶的群体,就要主打品味、品质、口感,因为他们追讲究的就是品味。
这样的话,本来你只能买一两块钱的水,现在轻松卖个八块十块的,不在话下。
上面这个案例,你以为是我编的吗?
不是。早就有人做过了。不信,你自己用“泡茶专用水”“婴儿专用水”等关键词上京东这些网购平台去搜搜看是不是真的存在?
有了这个维度的认知,你又何愁找不到生意做?
关键三:知存亡之门户
看了关键二的商业举例,或许你会说,你这不是在鼓励大家做奸商吗?
其实奸商不奸商,轮不到你我等吃瓜群众来评头论足。他的受众群体自然会用买或者不买的实际行为来给予他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他的商业活动不会因为你我等吃瓜群众站在道德制高点如何指点江山就存续或者消失,只会因为他的受众群体支持或者反对而存续或者消亡。
那他的受众群体到底是凭什么来决定继续支持,还是放弃支持他呢?
这就是经商者要进行灵魂拷问,必须想清楚的问题了:知存亡之门户在哪里。
就是说,你作为问题解决的主角,前面你懂得了“以名命物”,就解决了这件事情如何生的问题了。到这里结束了吗?
还没有。你还必须知道自己会“如何死”——知存亡之门户,这样你才能彻底解决长生久视的问题。
那一件事情的存亡之门户在哪里呢?
就又回到了前面提的那个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了:务实不务虚。
你要生存下去,焦点一定是重点集中在“实”的地方。这才是你的生门。
千万不要去务虚(注意不务虚不等于不要虚)。务虚就是你的死门。如果你做商业不务实,只是去拼命务虚——创造各种概念、虚头,注定短命。比如,前面的各种互联网贷款、互联网币,现在才几年时间?已经销声匿迹了。
概念不是用来“务”的,而是用来“装”的。它只是在有了实的基础之上,用来装点的,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它的使命只是在你有了实的时候,怎么让你的实释放出最大价值来。
一句话总结就是:你得有实,但是,要让你的实发挥价值的话,又不能只有实,还要学会借名来虚以控实,这样你的实才能为你创造出理想的预期价值。
商业如此,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也是如此。
那个最常见的现象来说。
职场中,很多人都有个困惑:我觉得自己值一万元的薪水,但是公司只给我发五千元,我要不要混日子?
这里很明确地告诉你,如果你混日子的话,铁定会把自己逐渐逼向死路。
学过前面的内容你就知道,这种问题是典型的情绪带入式的思考。情绪是什么?典型的心之虚妄。顺着这个愤愤不平的情绪走,你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如果你把“混日子”变成了你的真实,就是上面说的“务虚”。这就是把自己推向死门的节奏。
别人怎样对你,你永远无法去把控,这是虚。生命是你的,时间是你的,你要用在哪里,怎么用,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把控的。这是“实”。
懂得前面讲的“务实不务虚”的原则的话,你根本不会去纠结老板怎么对你的事情,只会想即便是这样,我还可以怎样利用这个工作的机会,公司提供的这个平台,让自己的生命、时间过得更有价值,让自己的实力广度和厚度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往这个方向去思考,就守住了自己的“生门”。那么,有一天你离开公司,你的下一个机会,只会因为你前面的实力积累而变得更好。否则,你只会感叹现在是人财两空,找到的机会还不如之前,之前为啥都虚度光阴去了?
关键四:筹策万类之终始
前三个关键是大原则。后面几点讲的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细节技术了。
“筹策万类之终始”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预测。
怎么做预测呢?
两个核心要领:
a筹策万类
即把事情演变的各种可能性都列出来。
你说,一件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有那么多,怎么可能都想得到呢?
注意“万类”这个字。它的意思是就是不用预测具体细节,而是只要按照类别属性进行可能性分析就行了。这样,演变的所有可能性其实就都很容易找全了。
举个例子。
一件事情的发展,无论如何演变,我可以把这些演变归为无非这三类:优,中,差。
优:最符合自己的预期;
中:勉强能接受的结果;
差:跟预期背离的结果。
你也可以直接归为无非两类:
合:与预期相合。
不合:与预期相背离。
这样,你就会发现是不是就做到“万类”了?即把所有可能的演变结果都考虑到了。
当然,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归类的思维示范。具体怎么归类,你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标的来灵活归类。
比如,拿当前我们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走势来作为例子。
价格的涨跌,无非两种结果:涨和跌。
然后,你如果要进行更细致的预测,那么就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推演。
就涨而言,也无非几种涨法:
正常涨:假设把每年10%~15%的涨幅定位正常涨幅。
疯涨:每年>15%的涨幅定为疯涨;
慢涨:每年<10%的涨幅定为慢涨;
跌:每年<6%的涨幅,即跑不赢通胀的,定为跌。
以上这个分类有什么用呢?
假设你购置房产为处于投资目的的话,你就需要从这个角度去分类预测分析。假设你现在同时也在投资股票。股票你每年基本能稳定收益15%,而经过你的分析,房地产只具备每年<10%的涨幅,那么,你不如投资股市。
假设你通过分析发现,房地产还是有每年>15%的涨幅的条件。
那你又需要进行更细分的类别预测了。比如,什么地方的房子具备这种条件?具备这种条件的房子保持这种涨幅的年限时长大概会是多少年?等等。
比如对地点的预测,你又可以分为两条线预测城市和地段。
城市,你可以分为两类: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或者三类:一线,二线,三线。
地段的预测,你可以按人流量的高中低三个档来归类等等。
这样,你一层一层地往下去“万类”,你的思考就可以做到非常周密了。
“万类”接着就进入了第二个核心要领了:b之终始
即把每一种情况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的过程都想清楚。
比如上面的,如果是正常涨,即每年20%的涨幅,需要什么动力,内外条件,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都调研、剖析清楚。这就涉及从前面提到的意志、趋势、时机、资源等维度去多大量的信息调研、分析了。
以此类推,对疯长、慢涨等也一一作终始进行分析。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就被吓到了。这样去分析的话,那得多费神啊。
没错,思考分析真真实实就是这么一件复杂的烧脑运动。你以为那些投资高手,人家动动手指就能够轻松挣到远远超越普通人的收益,靠猜啊?
你怕费神,费事,你就只能接受别人的思考,就是前面说到被人“牧之”。如果要想牧人,而不是牧于人,你就必须对自己进行脑力上、如上所述的这些艰苦训练。这就是现实。想走那条路自选。
关键五:达人心之理
上面对整个事件的演变都摸清楚了,下面就开始行动了。在行动过程中,需要把握什么关键呢?
就是要通达人心。
因为事情都是人做的。但凡这件事牵涉到的人,你都必须去充分考量和把握住他们的心理,实时地应变平衡做事过程中的各种人事冲突,保证大家都在事件演变的正规上。
关键六:见变化之朕焉
最后,你的眼睛还要盯着什么呢?
就是要重点盯着各种变数的征兆。一旦发现有不好的、偏离事情正轨的征兆,第一时间出手搞定它,治问题于未乱。这样才能以最小代价达成目标。你别出现了征兆不当回事,任其发展成成型的结果了再去,就晚了。这时候,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代价也很大。
任何决策行动方案,这六大关键都考虑和准备到位了,我们就守住了这件事的生门了(守司其门户)。那么,整件事情就能基本朝着我们的理想方向去演进。高手做事,自古及今,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核心的问题解决之道却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