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面提到的商业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令你困惑的现象背后的真相你也能一眼洞穿了。
a纠结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两难的选择,纠结不已,最后陷入迷茫、困惑,不知道要做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脑袋中被莫名其妙地塞了太多的概念。A概念要让你往东,B概念要让你往西,C概念要让你原地不动,你自然就会很蒙圈:到底要我往哪个方向走?
一旦你陷入这种状态中,就只有两个结局:要么迷茫,不知所措;要么东一下,西一下,行为混乱地反复折腾自己,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
b执拗
与前面相反,我们还可以看到身边很多人好像目标很清晰,呈现出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姿态。这种姿态发展到极致,他就会显得非常执拗,不可理喻,一条道走到黑,就是我们俗称的“一根筋”,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情况就是他脑袋中的概念又太单一。他只会非常死板地固执在某些概念上。进入了就出不来了。这叫执念太深。
执念太深,行为上就会表现出一些自己觉得正常,但别人看起来比较疯狂的行为。
就像我一个同学大学时迷上了佛学的东西,很痴迷其超脱生死的理论。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下定了决心不找女朋友,不结婚。
他作为家中长子,父母肯定不同意啊。为这事儿,可以说他父母经常是以泪洗面。但是,他依然顶着压力要坚持这个执念,为此不惜跟家人走到了快要决裂的边缘。
这就是典型的为一个执念一条道走到黑的例子。
后来,这位朋友还是扛不住家人的压力,妥协了,准备谈恋爱结婚。但超脱的事情仍然继续。
类似的例子,你一定不陌生吧?
比如,痴迷上了某大师,为了成为他的什么什么弟子,不听家人劝,把所有家当都拿去傍大师的腿,只求大师能收留,几年之后清醒过来才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迷上了某某星,某某网红,自己省吃俭用,勒紧腰带也要给主播赏赏赏,直到把自己的家底掏空;
小时候因为某某事被嘲笑,之后的这么多年里,只要一碰到类似的场景,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你总是本能地逃避,逃避,再逃避。
…………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你可以有如此执着的偏执?
不是因为某人,也不是因为某事,仅仅就是因为你心中有一个放不下的执念。
你仔细想想自己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类似上述的,曾经自己非常执迷的一些观念、行为,在如今看来是如此的幼稚可笑?
c对牛弹琴
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只要你在网上发表点什么意见,无论你觉得多么客观、有理有据,总会有人跳出来骂你,跟你唱反调。对于这类人,我们俗称杠精。
在工作中,你也会发现,无论你说得多么清晰、明了,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简单,连小学生都会的事情,但总有人会给你犯二百五的错误,让你非常无语。
你明明说的是那个意思,他要给你理解成这个意思,你明明想说的是这个意思,他给你做成那个意思。
这些现象就更不胜枚举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依然是起于概念。
我说一个词“桌子”,你我都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假如我让你去给我买张桌子回来,就只给你提供一个信息:“买一张100块钱的桌子”,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结果就是你买回来的桌子,一定不是我要的那种桌子。我说“桌子”这个词时,脑袋默认的可能是一张方桌子,而你听到“桌子”这个词时,脑袋里默认的则可能是一张圆桌子。
因此,虽然都是“桌子”这个名,但是,我的桌子跟你的桌子并不是完全对等的。
这种同一个概念的理解偏差现象,在人际互动中无处不在。
因此,出现杠精、二百五就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到这里,你可能就很困惑了:照你这么讲,我们学习的各种知识、理论、概念都是坏事了?但你总不能什么概念都不要有吧?
没有这些形成共识的概念,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互动,怎么进行价值创造,有了这些概念认知呢,又会出现各种纠结、矛盾、冲突,那到底要还是不要呢?到底该怎么办呢?后面的内容,我们就用大量的篇幅和案例来彻底解开这个“结”。这个结解开了,不仅人生的种种纠结、困惑可以被解开,在生活、工作、事业中,解决各种棘手的现实问题,你的水平也会提升好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