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富人思维

富人和穷人的思维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富人把律师费当做天然成本,穷人把律师费当做痛苦损失,穷人宁愿举着火把去炸药库找宝,也不愿意锁定风险。屌丝最大的问题是,总希望最高价卖,最低价买,吃到最后一滴汤,最后鸡飞蛋打。而富人的思维是:大事跑对方向,不计较路上跑丢了三个烧饼。

富人是怎么想问题的?事业看五年后的事情,家庭考虑十年后的安排。富人一般只花1/3的时间考虑最近的事情。如果你遇到的某些人,已经在为五年十年后的事情,真金白银的大笔投入了,那么,你记得和他保持良好关系,这种人是真的人才。哪些只考虑最近做什么生意赚一笔的人,都是屌丝心态。

985屌丝和投资人最大的区别是:思维

屌丝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是假的吧,我要找出它的问题。

投资人的第一反应是,后果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多少人愿意买单?例如共享单车。无人看管的出租生意,是无数次被证明不可能的东西,但那几个高管赚到钱了。

这就是思维差异。

屌丝为啥穷?

因为你父母穷。你父母为啥穷?因为思维方式不对。你的思维方式绝大部分来自家庭,要记住,他们错了,所以穷。你应该仔细观察富人。不要说什么人家假冒伪劣,尔虞我诈,你这么好,为啥还穷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读书的时候,成绩好,但不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经验,考试不让同学偷看你的卷子,担心别人超过你了。工作后,什么事情都想压人一头,显示你的水平高,期望上级提拔你。其实,这么做的结果是,你根本上不去了。因为你把所有人得罪光了。

正确的思维是,愿意分享。世界这么大,钱赚不完的。你赚你的,我赚我的,我拉你一把,不求回报,至少你会说我几句好话。菜菜这个够意思,能够当兄弟。这就行了。单位里有18个处长位置,你也就占一个位置,你帮人一把,又如何?

坏人到处有。但是,大部分人是懂得回报的。不懂回报的人,走不远的,你放心,他绝对不会在下一个竞技场和你相遇,因为别人会干掉他的。你做不出惊天动地的高科技,大部分人也做不出来。大家都是平常人,就是一句话,混人情。为什么混了这么些年,最后你富我穷?很简单,我对别人有用,别人就愿意把机会给我,而不是给你。

(菜总原创)如果你的父母没有成功过,不是土豪,没有处级,就永远不要听他们的。

他们这一辈子就活在了底层,接受到的所有信息和价值观,都是最劣质的,最容易贫困的,最斤斤计较的。貌似精明占便宜,实际上一生悲催。举个菜嫂家的例子。

菜嫂家里多年前新开了一个生意。第一年做,我也参与了,貌似决策失误,最后赔光了全部家产,还欠下巨债。我是当事人,吓得浑身发抖。菜嫂他们家根本无所谓。我以为我遇到老赖家庭了。丈母娘对我说,确实大亏,满仓库都是卖不出去的产品,今年卖不掉,明年就是老货了,也没人要了,家里没钱了。但你要相信,明年肯定发财。我以为他们全家是骗子,只想把自己的几十万要回来。

第二年,丈母娘确实发财了,但还是没有弥补第一年的亏损,第三年才打平,以后就发财了。第二年,我去问老丈人,你不怕吗?老丈人说:我已经告诉你了,我肯定会赢的,你为什么要怕呢?我说:第一年亏了二十套房子,你让我怎么相信你?老丈人和我说了原因。

(你看三遍)

1.开厂卖货,最重要的是销路。必须有无数的小商户给你拼命推销,把你的货摆在他们店里最核心的位置,所有的营业员都赞美你的货。但是,你怎么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这么干?

2.让他们赚钱,赚到他们满意。于是,第一年,我们拼命的生产,不管什么型号,什么品种,全部是过量了两倍在生产,目的只有一个,让小商户要什么有什么,没钱进货直接赊账给他们,确保他们首次合作就发财。

3.小商户赚钱很难,好不容易抓到了一个大厂,让他们发了财,第二年就彻底死心塌地了。我们第二年连进货的钱都没了,但不要紧,卖销售权。你还想发财吗?交二十万预付款。钱就来了。打开了销路,占领了货架,取得了对方信任,你还会穷吗?

穷人和富人,是两种思维价值观。

我家的五年大调整。

我前一条微博说的七个大调整,表面看,都是防守收缩,保守谨慎,但最后怎么就赚大钱了呢?这其实也是当初家族会议,多数人反对的理由。

其实很简单。大趋势看,市场总需求没有变,普通人有钱了,中高级需求甚至还扩大了。以前不太赚钱的原因是,企业互相杀价,赊账,市场需要10件货,各企业为了争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生产,最后居然生产了20件出来,最后卖不出去,急眼了,搞赊销,大减价,最后大家一起完蛋。

这个弊端,大家都看到了,但是不敢调整。因为一调整,市场就丢了。人家都是赊账,你搞现款现货,客户滋溜一下就跑了,你的大量产能就闲置了,工人没收入了,原材料供应商也看不起你了。市场上会谣言四起,菜菜垮啦。

我坚持调整减产,游说了很久,也无法说服家族里的其他人。五年前的那一天,我横下一条心,破釜沉舟,只做不说,把欠款的客户全部得罪光了,人家主动不来了。这导致企业无单可下,自然也没有什么库存。那一年,我们这个圈子非常惨烈,我们生意少,结果是小亏,友商们生产的多,卖不掉,结果是大亏。我们周围十五个同类厂,主动关闭了十个。大家进入悲催的调整期。

因为我们生产少,侥幸活下来了,于是,家里慢慢接受严格财经纪律的观点。为了防止死灰复燃,我又干了一件狠事。新买的几百万设备,以废品价格卖掉,这样,董事会其他人就不可能趁我不在的时候,盲目生产了,就算想赊账,也没东西赊出去了。这也是我天天写微博的原因。我就趴在厂里,顶死看牢,谁敢违反纪律,我立马踩刹车。

又熬了一年,周围剩下的企业,只有两个了。原来的第一名企业和我,销售规模差不多了。

第三年,其实市场很好,但是合作的销售商精神崩溃了,大部分转行不做了,导致我们只是小赚。第四年发大财了。第五年全部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