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的普通家庭,买二套房,要看十年大趋势。
上海限购二套。如果你不是什么大土豪,基本就是在2-3套的圈圈里打转了。例如万一你爸离婚后多买一套之类的。
买房有个硬门槛,资金。绝大部分家庭,前面有贷款,后十年不断积累,再存个第二套首付款,基本是极限了。
我一直不谈哪个楼盘便宜一点,哪个楼盘会多涨个5%,这是股市抢帽子的超短线做法,不适用楼市。买卖一套上海房子,税费几十万,没事最好不要乱动。这就是房住不炒的基本含义。
过去十年,是内环线的黄金十年。不要说什么涨幅比外环线低3.65%之类的怪话,资产的秘密是:流动性和抗跌性。懂的自然懂。
今后十年看哪里?我不说答案。因为,我也没有答案。但我谈谈思路。
1.地缘经济学。这是大趋势。
2.区域性贸易中心。结合新消费的模式,自己多琢磨。
3.人口,货币,就业,如何平衡。
4.新生代的思维和价值观。
反正你也没钱去星辉国际,不如在家撸撸大脑。
最后说一句,超短线思维,相对于十年,十五年的人生决定,那是毫无意义的。
菜菜,大浦东和大虹桥,你看好哪一个?我只能投一套。
答:我倾向于,十年后的大虹桥。
大浦东是国优品牌,蓝筹股。大虹桥是省优品牌,绩优股。
目前看,大浦东综合打分远远超越大虹桥,各种国级大项目都直接打包放进去,大浦东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循环。换而言之,大浦东即使再继续超强度投入,也只是常规收益,而不是超额收益。对于省外资金而言,大浦东不需要宣传了,如雷贯耳。
大虹桥是市级重点,目标很清楚,嘉定青浦松江三区靠近市区的那一片地。但是,大部分外地人对这一块不太熟悉。这就需要前期打品牌,大投入了。这一块投入的红利,是可以预期的。
地缘经济学。上海经济的前途是向西发展,和苏浙真正打成一片,长远看,就是江浙沪大都市圈。江浙沪的中间点,就是虹桥机场以西十公里,北横通道,G50和G60.三条线辐射的那块区域。这是今后二十年的布局。
1.大浦东的格局基本定型了:
西面是行政和文化,高档江景房,
西北面是陆家嘴金融,
南面是先进工业,
东面是海运航运。
其他地方你开车转一圈,基本是住房加一些商务楼。
大浦东的缺点是,和江浙隔得太远,不会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
2.大虹桥的格局基本还是概念性的。今后可能出现大亮点。具体什么,我不敢断言,但我倾向于区域性的商贸集散地。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个区域是本市品牌,自己亲生的。今后江浙沪大都市圈的唯一中心点。
当然,我说的是十年后的事情,如果你就是个上班打工的,不要多想了,就考虑上班近的地方就行了。
普遍问题,京沪限购,尚有余钱,怎么投资?
答:买老家省城,市中心,核心区,单价高,漂亮小区。不求面积大,因为是投资,要考虑卖。另外,你今后回省城,在哪里上班也不知道,省城市中心是最稳妥的。空置期间,可以让父母住。收租麻烦,可以低于市场价招租,一年一收租。
省城指导意见。除了深圳苏州南京,其他省城,可以入手自住了。建议选择:知名品牌开发商的漂亮公寓,小区环境最重要,钱不够可以少买几个平方。千万不要图便宜,买单价稍低,但环境不漂亮的小区。根据菜总经验,小区漂亮的,最保值,转手最快。面积是第二位的。不要靠马路,不要靠底楼商铺。
如果你去不了京沪,也不习惯深圳的热,那么最好在苏州杭州南京三选一,我偏向杭州。
唯一住房,置换期内,户口怎么迁?部分人卖老房,买新房。老房户口要迁走,新房产权证没下来,不能迁入户口,引发争吵索赔。(实际居住是租房)。理论上,房东可以申请暂时落户到社区公共户,我遇到了几个实例,手续复杂,尚未办成,不确定性大。为避免纠纷,建议:30万保证金,一年迁走,否则没收。
人生最痛苦的是,把生命浪费在漫长公交车里。我工作后,上下班没坐过公交车,步行或开车,单程20分钟内,人不累,业务时间抓紧提高自己。现在年轻人,新房基本是郊区,通勤时间70分钟,一天近2个半小时在路上,疲惫不堪。我建议,首选是内环老破小。
普通人为啥不喜欢保障房?表面看是面子,一说起男友家是上海著名的保障房小区,女孩估计想抽媒人耳刮子的心都有了。但实际不这样简单,买住房的核心不是居住,是保卫财富,单纯居住可以租房,离公司近,换工作,说走就走。政策房最大硬伤是,涨价收益不归你,从而错过了这一场空前绝后的货币盛宴。
学区房,就小学初中那点东西,谁教不一样啊?真的是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