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经济大势

看到趋势,才能发财。

中国是个巨大经济体,整体经济发展趋势不可能是突变,是可以预测的。巨轮掉头,不是一眨眼的功夫,很多人不懂这个政策会带来什么趋势变化?哪种选择的可能性最大,何时发生?就事论事,永远慢一拍。等你在报纸上看到,就没有机会了。你必须看出报纸上没有刊登的后续政策,才能赚钱。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不可能急转弯,货币政策是方向盘。根据我们的研究,货币政策从确定到公开,大概是一个月。从公开到市场有所反应,大概是一个月。从有所反应到形成共识,大概是两个月。我们只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规定动作,就可以笑的脚丫子乱翻。菜菜不上班,天天看盘。你记住了,要是打冲锋,你就躲在我后面,跟着我往前跑。

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货币。我不看西方经济学,那是乱说的。我就看央行微博和数据,看了这么多年,看出感觉了。稍微有点变化,我就会捕捉到。连续三个月是相同变化,肯定是有话讲了。所以,我猜谜语超级准。任何事情都有预兆。特别是大事情,有个统一思想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内环线的爱情最美!

经济学,不能保证一个国家发财,否则,每个穷国发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没有穷国了。经济学对个人有意义。一个政策出来之前会有风声和预热,你要高度警惕了,甚至可以打埋伏了,等政策出来,还有传播理解的过程,大概2-3天,这就是抢钱的时间点。我前年微博说,M2到14%,京沪暴涨,一月份完美兑现。

经济学原理是枪,资金是子弹,两者结合,才有突围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收入四大块:负债,卖地,税费,罚款。(社保是专款专用)

隔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

83-92年,是个体户,例如傻子瓜子;1993-2002.是乡镇企业家出风头,例如几个著名的富裕村;2002-2008.年,是民企和外贸的黄金时期,出口厂老板赚翻了,制造业巨头,层出不穷;2009年至今,是互联网和房地产,群星闪耀,势不可挡。

今后?

服务业。

我发现,服务业的利润确实高。因为服务业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甚至涉及到其他更多的利益,例如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子女安全,有时候就不太斤斤计较了。有志于做小老板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

资产永远比商品贵。

沪牌是资产,年年增值,不存在折旧。汽车是商品,落地就不值钱。市场经济下,每个人都要有资产定价的基本经济学思维,而不是简单嘲笑你买不起的资产,不值这个价。车牌,作为资产价格,是对上海市区道路使用权的折价,而不是那块80元不到的小铁皮,就像房产证工本费也就80元。

2016经济大思路,就两句话,一是县市去库存是主基调,二是假设京沪省城跌了,县城房子卖给谁?只要实事求是的理解了这两句话,今年的事情,就算办完了。

世界变得太快了。今年是2016年,也就是十年前,你家或许还有机会住进内环线,一眨眼,沧海桑田,你连住进外环线也难了,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已经急剧下降。不要以为工资增加了几万块,你就开心了。以后每隔半年,你带孩子来参观一次内环线,然后鼓励孩子说:好好学习,拼上三代人,也要再回去。

个人不可能和经济大势对抗。顺势而为,保留火种。一旦有机会,再来也不迟。明知没有产品销路了,还恋战不撤,硬扛到底,看上去英雄,实际是悲剧。我从来不卖房子,不胡乱花钱,就是因为有一天,我可能还要回去做实业,要留个本钱。菜总很能干,能吃苦,你们不要笑话那些比你还有钱还努力的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