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下属更爱戴你?

所谓精神领袖,就是能给予每个人精神鼓舞,能领导团队的精神向某个方向发展的人;他的言行或意图可以让人为之欢呼雀跃,可以为其挖掘出无限的潜能。这无疑是每个团队主管向往的境界。

那么,该如何把自己打造成精神领袖呢?

比下属更充沛的激情

作为主管,你是在以做一项事业的精神去工作,还是仅仅以打一份工的态度去工作,将直接影响你在下属心中的位置。有的主管总是抱怨,下属的工作激情不足。那么,不妨首先检视一下自己的激情是否充沛?你是在疲于应对,还是在勇往直前、主动出击?你是不是对你的事业全心全意付出了?你是否让下属在这里找到了工作的价值和乐趣?

主管首先要以自己的团队为荣,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员工。人的内心总是在寻找使自己不断向上的力量,如果你可以给他,那么他很容易去追随你。尤其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期,员工直接上司的态度将影响整个团队的气氛,你必然要承担着精神支柱的职责。上司如果情绪低沉、心猿意马,那下属可能早就逃之天天了。

你是否留意,身边常有这样的人。虽然他不是领导,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人大多是积极乐观、充满激情、思维活跃的,他们总是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总有新鲜的想法源源而出,每个人都会被他感染。这,就是精神领袖的气场。

做个“实力派”上司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下属最关注的还是上司的能力,正所谓“实力为王”。如果你一出马,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谁又能不信服你呢?现在职场新人,可是好恶分明、崇拜“大牛”的一代,一旦赢得了他们的认可,那么许多问题都可以轻松搞定。

有很多主管认为:沟通能力是第一要务,甚至将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与下属沟通作为工作指标。但主管们要留心一点,沟通并非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如:洞察力、协调能力、换位思考能力,以及最实际的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如果你和下属常常沟通,却不能及时给下属很好的建议和解决之道,反而会让下属看扁你——原来上司是个光说不练的主儿。而一旦给人留下了说话“不靠谱”的印象,再想扭转就很难了。

作为部门主管,这个离员工最近的领导岗位,是要经得起下属用放大镜来看的。你的工作能力、职业化水准等硬实力,都是下属衡量你的重要指标。因此,主管要努力做到:你的知识、经验永远要超过你的下属和客户。做上司尤如做老师,你要有绝妙的招术,即使在你无法解答下属抛出的难题时,也能丝毫不露破绽地把问题化解掉。

成就你的下属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古训,如今已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身为主管,不能使下属成长,那么你的下属很容易离你而去,谁也不愿意在不能使自己成长的上司手下工作。同时,如果你的下属不成长,你自己就会非常累。尤其是如今的职场新人,80后以及90后们,有一个显著的特质是“不坚持”,自觉“不高兴”、“学不到东西”、“不适合”,都可能让他们选择“闪”了。

若想成为下属的精神领袖,除了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员工,给他们更好的激励外,更需要你成就下属的未来,让下属在团队中感受成长、收获成功。让每个员工都可以分享团队的荣誉,而不会被掩盖在哪个人的光芒之下,这种团队氛围自然会让员工产生依赖感。

无时无刻地分享,随时、随地、随人的沟通,主管不仅自己要做,还要想方设法让团队形成这种氛围。许多人认为,身为领导一定要低调,而事实上,最好的效果应该是做人低调,做事却要非常高调,这样有分寸感的上司才更有魅力,特别是年轻的下属,他们通常会“迷恋”这样的上司。

品格是第一影响力

有许多人选择离开或者跟随一个上司时,时常是因为他的为人和品格。大凡品格高尚的人,即使没有特别圆熟的领导技巧,也会形成天然的感召力。

曾有一个“上司的哪种行为是让你最痛恨的”调查,排在首位的就是不诚信。可见诚信的力量。所以说,主管就是要一诺千金,掷地有声。作为一个团队带头人和决策者,对自己所采取的每一次行动、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负责到底,这不仅是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品行的体现。主管如果可以坚守这个原则——我可以不承诺,但所有的承诺一定会兑现,那么你自然会被下属信赖。这年头,诚信绝对可是一个可贵、可敬的品质。

有一个知识型团队,甚至干脆提出一个“要建设靠谱文化”的团队目标,可见其执行之难与需求之切。

当然,这只是领袖型上司众多优秀品格之一,还远不仅于此。让我们回顾一下古今中外的精神领袖们吧,无一不是品格、人格出众的人。什么管理技巧、能力和手段,都是可以学习和改善的,而惟有品格是骨子里传递出来的影响力。在你重视技巧的修炼之时,不要忘了这本源之道吧。

讲政治,讲痞气

刘彻与东方朔,两人是讲痞子腔的绝佳搭档。有一天,烈日当空照,刘彻搞了一次大祭祀,宰杀了很多猪、牛、羊。刘彻吃完了的剩菜残羹,再分赏给大家,可在善待群众之德政簿上记下浓重一笔。刘彻就发下话来,祭礼仪式完了之后,请大家不要散会,去某某房间领取会议纪念品。这话是上午散会前发布的,大家死等,直等到华灯初上,发放纪念品的还没见来(主要领导是痞子作风,其他干部更甚了)。东方朔等不及了,操杀猪刀,割大块腿巴子肉,席卷而去。皇上往往是福泽众人时不见人,整起人来多是亲自在场;同样,官员给人造福,看不到他,给人造祸,则十次有九次在所;东方朔不服从组织分配,擅自把公物往家里搬,被分发猪肉的官员参了一本。次日上朝,刘彻要治东方朔盗取公物罪,问东方朔:人证物证俱在,尚有何话?东方朔打起了痞子腔:“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东方朔啊东方朔,你敢拔剑割走皇上的肉,多么豪迈;那么多肉,你割一腿就走,多么廉洁: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你这三等男人下班回家,猪肉提回给老婆吃。是模范丈夫,当评上五好家庭啊。

听到这种痞子腔,若是朱元璋,那肯定是以戾气治人了,气也来,刀也来,枪也来,喝一声:拉出去,给我斩了。但东方朔碰到了以痞气治政的汉武帝,情况就不大同。他听了东方朔以自我批评开头、以自我表扬作结的辩护词,怒色顿解,笑得肚子痛,不但没治东方朔之罪,反而给他颁发了相声搞笑奖:赏一石酒,一担肉,叫东方朔“归遗细君”。

自然,这只是汉武帝讲痞子腔之轶事,算半个佳话流传,谈得上讲痞气,谈不上讲政治;既讲政治又讲痞气,或者说,以讲痞气而讲政治,却贯穿他与东方朔交往的始终。其实东方朔本来面目是君子,但碰到了流氓气息甚重的刘彻,他也就以流氓手段对付流氓了。东方朔常常讲政治,汉武帝就往往讲痞气。比如汉武帝特别好耍,经常班都不上,到野外去打猎;群臣跪请了很多次,最后出于安全考量,汉武帝答应不乱跑了,但习性难改,作为折中,刘彻要集中全国之力,建一座前所未有的野战打猎场,项目名谓上林苑。这做法相当不讲政治,东方朔则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责任感,跟汉武帝讲起政治了,有板有眼,一板一眼,严肃地讲道,这项目不能上。建设上林苑,浪费国家财政,损害农业生产;要搬迁群众祖坟,要拆迁群众房子,搞恶性拆迁,闹出的政治事故还少吗?这建言多好,多有政治高度!显然,这谏言顺了民意,却逆了官心。在官本位社会,顺民意与逆龙鳞,谁轻谁重?这事如果也碰到朱元璋,那肯定也是不讲政治,专讲戾气的,马上问东方朔斩了。但汉武帝不同,他待东方朔这话一落腔,马上给东方朔表扬与奖励,表扬他讲政治,奖励他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给东方朔物质文明奖、精神文明奖,更有官职升迁奖:“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两。

读至此,都会以为汉武帝最讲政治。错了,他不讲政治,他讲痞气。他一面给东方朔建言献策大奖,一面批了上林苑大兴土木项目。听谏照单全收。纳谏一点也不如流:稻田该毁的毁了,开发区该开发的开了;百姓房子该拆的拆了,上林苑依然建起来了。你批评他搜刮民脂民膏,你批评他歌舞升平,你批评他GDP大注水,你批评他专门带病提拔人……他说你批评得对,他还给你批评奖,但是他数字出官依然出,文艺晚会照样灯火辉煌,带病干部冷他一年两年,照样大升……汉武帝就这样:批评你自批评,好官我自为之。

汉武帝欢迎批评,改正了没?没有。因为皇上口头上是为百姓服务的,所以他如果有缺点错误,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他指出都行。只是你说得对,他也不改正。东方朔这次建言给董偃之罪,与上次谏阻上林苑项目,结果是一样的,都获得了建言奖,但就是阻止不了汉武帝。但细细琢磨,上次当面应着改正错误,背面还是继续犯错;这次,东方朔跟汉武帝讲董偃犯死罪,汉武帝讲只是开宴会;东方朔跟汉武帝讲不能进国宴厅,汉武帝跟你讲只进宾馆包厢……要言之,东方朔正儿八经跟他讲国家大事,汉武帝嘻嘻哈哈只打痞子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