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喜欢喝咖啡?大部分的人喝咖啡都是要加糖的,否则会因为太苦而难以下咽,可是如果掌握不好剂量,一次放糖太多,就会甜得发腻,同样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咖啡放糖要适量,比如只放半勺或者半颗糖,有苦有甜才更加令人回味。而这也正是半糖主义的精华所在。
之所以要说半糖主义,是因为“糖”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咖啡的口感,我们的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杯咖啡,我们为这杯咖啡所做的事情就是往咖啡里放糖。糖并不是越多越好的,什么事都应该有度,这样才能让人回味。一旦超过了某个度,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甚至会让人产生想将你推开的感觉。
比如,你对某个人越是反复强调一件事情,他就越是反感,越不会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又比如,你对一个人过于热情,赞美的话滔滔不绝,对方说什么都唯命是从,你越是那样,对方越是觉得你烦人又虚伪。因为你给他的已经超过一个度,所以引起了对方的逆反心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超限效应”,它的定义是:对人的某种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心理麻木,使对方变得极不耐烦或进行消极抵抗。超限效应告诉我们:任何刺激都必须适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一所教堂里听牧师做号召募捐的演讲。
起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好极了,打算等牧师讲完就去捐款。
然而,十分钟后,牧师的演讲还没有结束,他开始觉得这牧师真啰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就好了。
又是十分钟过去了,牧师还在喋喋不休,马克·吐温开始觉得气愤,他感觉牧师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的演讲终于结束了,马克·吐温的愤怒也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为了泄愤,他不仅没有捐一分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作为心理补偿。
大家可能会觉得好笑。然而,作为一个大作家,马克·吐温当然不缺这两块钱,他之所以要偷走这两元钱,实在是因为牧师对他的刺激过度了,引起了他的反感和厌恶。马克·吐温此举固然有些搞笑,不过相信那些大发善心捐了款的人,也一定被这位唠叨的牧师折磨得不轻,也许捐款的数额也大幅度缩减了呢!
其实我们对于来自外界的刺激存在着一个容量,虽然每个人的容量不尽相同,但都是有限的,一旦外界刺激超过这一限度,形成“超限”现象,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从而让人们对其产生心理排斥,甚至产生叛逆和敌对的心理。
在交际当中,我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得对方的认可,而不是为了让对方反感,否则我们何苦浪费那么多的力气和唇舌,却得到费力不讨好的结局呢。可是我们往往控制不好,之所以尽力了却适得其反,是因为我们觉得给得越多越好,而忘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既然现在你已经懂得了超限效应的道理,那么就好好利用半糖主义去展开你的社交活动吧。记住,你是要让对方甜到,而不是要把对方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