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叫“墙头草,两边倒”,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主见,容易受到旁人的左右。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做出或大或小的各种决策,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居家过日子,大到交友、择业等。众所周知,人是社会性动物,身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拥有亲人、朋友、同事等人际交往圈。因此,在自己准备或者已经做出决策时,别人免不了会给予一定的个人建议。这个时候,韦奇定理就出现了。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曾说:“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韦奇定理。遭遇过韦奇定理的人如此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我仿佛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左边是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右边则是朋友给我指出的所谓‘明路’。是坚定自己的决心还是顺从朋友的意见,成为我心中又一个难以抉择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本已做出决定的内心就好像长了一棵“墙头草”,随着风忽左忽右地摆动。
当一件事情众说纷纭,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的时候,你是信心满满地坚定自己的观点,还是人云亦云听从他人的建议?当你做出一个决定时,身边质疑的声音愈演愈烈,这时你还会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吗?你还会有勇气来执行自己的决定吗?韦奇定理清楚地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心中已经认定一个标准,但是在大多数人纷纷质疑的时候,心中的“墙头草”就会摆动,甚至想要放弃。
人际交往中,韦奇定理十分常见。随着以自我为中心的交际圈的扩大,你会结识越来越多的朋友。可是,当朋友提出质疑或者与你意见相左的时候该如何妥善处理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历史伟人的抉择。
话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剑拔弩张。当时曹操占据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江南,准备一口将其吞掉。战争一触即发,曹操向孙权说:“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是莫大的威胁。曹操一番话说出口,东吴朝野顿时人心惶惶。张昭身为三世老臣,他认为以东吴的实力难以与曹操抗衡,而周瑜却说:“抗曹贼到底!”孙权到底该如何决定呢?
面对不同的意见,孙权反复权衡,最终听从周瑜的意见,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可是孙权决策刚定,便有人“泼冷水”,奉劝孙权三思而后行。孙权当场拔出宝剑,用力砍下桌子的一角,大声说道:“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在英主的统帅下,东吴将士所向披靡,成就了赤壁之战,使得曹军“樯橹灰飞烟灭”,不可一世的曹操只能灰溜溜地认栽。
劝降和劝战的声音都出于对朝廷内外形势的考虑,其本意都是为东吴和孙权着想。在关键时刻孙权之所以能够拿定主意,是因为他认真比较了两军的实力,再加上周瑜帮衬的因素,从而坚定信念,让曹操几近覆灭。虽然历史不能重演,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番。倘若孙权自己拿不定主意,没有坚定的信念,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其结果只能是在左右摇摆中国破家亡。所以,当人际圈响起不同声音的时候,盲目从众或逞匹夫之勇都是不理智的做法,往往会让自己的思维陷入混沌之中。明智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的前提下,仔细权衡当前所面对的形势后,再做出是坚持还是更改的决定。
韦奇定理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无处不在。它仿佛是一个怪圈,让人们在决策时慌了神、迷了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就会让自己无所适从,迷失最初的方向;不听任何劝阻一意孤行,则会让身边的人逐渐远离,独自“撞到南墙”。
所以,周围的人一旦发出不同的声音,倾听、权衡、决策之后拔掉心中的“墙头草”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