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说的就是讲信用的事儿,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诚信有着高需求和高要求,而遵守诺言是诚信的最佳体现方式。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交,占据首位的判断标准就是诚信守诺。对那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遵守承诺的人,人们总是报以无尽的敬仰,比如那个抱柱守信的尾生,就一直被尊为守诺的千古标杆。
其实,遵守诺言的受益者不仅仅是你承诺的那个人,更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抛开守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不说,它更大的作用是在满足别人心理预期的同时,也满足了自我的“安全需求”。因为在潜意识当中,人们已经认定遵守诺言是对自己人格可信度的一种保障,为了让自己的保障更加牢固,所以通常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尤其是那些公开的言论,更加会努力地去执行。美国的著名总统罗斯福就是用这条定律来戒烟的。
美国总统罗斯福本来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然而,他第一次戒烟就成功了,不像大多数烟民那样反反复复,最终也没能戒掉。有人向罗斯福请教秘诀,他说:“这很简单,我把要戒烟的决定告诉我身边所有的人,家人、下属和朋友等。这样,我就真的不好意思再吸烟了。”
心理学认为,承诺能使人更加明确目标,更加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公开承诺具有更大的效用。承诺能对承诺者产生一种约束力,告诫人们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避免他们因为各种不利的因素而选择退却和逃避,并鼓励人们战胜困难,实现自己决定的目标。为了验证它的准确性,心理学家还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请一些志愿者看一部录像片。然后,他们被分成四个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录像片的看法。第一组为无承诺组,即不需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第二组为弱私下承诺组,他们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写在一块魔术板上,但只需要轻轻一抹,所有的字就会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第三组为强私下承诺组,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纸上,而且必须让别人看到,但不需要署名。第四组为公开承诺组,志愿者将自己的看法写在纸上,签上名,并将这张纸上交。
接着,专家们让志愿者们进行讨论,不过,他们预先安排了另一些志愿者分别发表同一观点,之后,再统计志愿者们观点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无承诺组绝大多数都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跟随了那些预先安排的志愿者;弱承诺组和强私下承诺组的从众率呈下降趋势;而公开的承诺组的志愿者几乎没有人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们往往是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作出了公开承诺,所以为了维护自己前后一致的形象,公开承诺组的志愿者们不惜争个面红耳赤来遵守之前的承诺。可见,在人的潜意识中,出于对安全的需要而从心底认可并遵守着诚信。
因此,是否遵守诺言,受到最大影响的不是被承诺的那个人,而是作出承诺的那个人。除非自己已经变得脸厚心黑,否则承诺一旦作出,就会形成一种道德约束,违背承诺是会受到良心谴责的。虽然承诺有时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但是这句话你说了,别人听了就会放在心上。所以,要么你就别乱承诺,要么就要说话算数,别因为一句话被别人看扁了。语言既然是人们沟通的桥梁,那为了让这座桥梁更加稳固,我们当然得拿出一言九鼎的气魄,时刻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