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也有闹笑话的时候。事情是这样的:在杰克逊的晚年,尤其是他的妻子去世之后,他变得非常孤僻而且多疑。他常常怀疑自己的健康也出了状况,再加上他的几个好友都死于中风,于是他认为自己也必将死于中风。为此,老杰克逊一直生活在中风的恐慌中。
有一次,朋友来找杰克逊下棋,正下到一半的时候,杰克逊的手一下子垂了下来,而且面色惨白、呼吸沉重,整个人好像虚脱了。朋友赶紧问他是怎么了,杰克逊虚弱地说道:“到底是来了,我到底还是得了中风!”
“你怎么知道自己得了中风?你看上去没那么糟啊。”朋友好奇并安慰道。
“我的右侧瘫痪了,我刚才在自己的右腿上捏了好几下,但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杰克逊颓然说道。
朋友听后大笑道:“亲爱的安德鲁,你怎么可能有感觉呢?你看你捏的可是我的腿啊!”
为什么曾经聪明睿智的杰克逊会闹这种笑话呢?因为他受到了“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自我参照效应的概念是,人们最没有办法忽视和遗忘的是和自身相关的信息与事物。杰克逊身边的许多人都患有中风,所以中风的梦魇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当他发现自己失去知觉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中风。这固然是由于他的过度紧张,但是这种紧张也恰恰是自我参照效应的体现。
生活当中我们又是怎么自我参照的呢?来看心理学家的这个实验:心理学家让志愿者来看自己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标准照,也就是一般的照片,另外一张是镜面照,也就是从镜中翻拍的照片,结果几乎所有的志愿者都觉得镜面照中的自己更好看一些。而心理学家将这些照片拿给志愿者身边的人看时,大家却认为标准照当中的志愿者更好看。
这正是自我参照效应在起作用。因为我们平常看镜中的自己比较多,所以会觉得镜中的那个自己更顺眼;其他人都是通过直观来看我们的,而且更熟悉眼前的我们,所以他们认为接近于直观的标准照更加好看。
不管是我们自己对自身的看法,还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其实都是出于自我参照,都是在遵从自身熟悉的那个印象来做选择,尊重并热爱着自己的那个印象和判断。没错,每个人都那么“自恋”,即使是在判断别人时,也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
正是因为大家都太把自己和自己的感觉当回事儿了,所以在选择朋友和与人交往时,我们往往都是先从自我感受出发。大家都喜欢那些合自己眼缘的、符合自己评判标准的人,而对感觉不佳的人自动屏蔽,这样自然会造成判断的不客观,对别人也就没那么公平。当然,这对你自己也没什么好处,就像前面那个例子当中的政治家,他太重视和相信自我的感觉,所以每天都生活在恐慌当中。
这一定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它会让你判断失误而损失良友或误交损友。所以,现在想想看,你的自我判断是否都是那样做出来的?哪些判断是从你的自我参照出发的呢?如果有很多,那你可就要小心了,赶紧将它屏蔽掉,拨乱反正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