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整天跟你玩“青白眼”的把戏,看到你就翻个白眼,撇个嘴,甚至吐口痰,你还愿意心平气和地跟他交往吗?恐怕抡起拳头揍他的心都有了吧。为什么他会激起你心中如此的怒火?原因很简单——他对你不尊重!一个不尊重你,不把你当回事儿,甚至鄙视你的人,你会愿意跟他交往才怪!同样的,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人,肯定也没人愿意搭理你。
所以,关系的建立是从心理的平等开始的,也就是双方在彼此心目中的分量相当。这种分量当然不能轻,而是越重越好,直到“重”到“尊”的程度,才会让人产生愉悦感,才让人更乐意接纳你、帮助你、甚至保护你!尊重是对对方人格的一种重视,彼此尊重则会让双方的心理需求均被满足,进一步交往的愿望也就产生了。
其实,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有实力的、能胜任的、独立自主的、做到最好的,并且希望自己的这些能力受到他人的肯定。而且,即使是自己特别钟爱或者愿意与之交往的人,我们在潜意识当中也是希望彼此是平等的,是被对方尊重的。否则,与对方的交往便会触礁,最起码不会那么顺畅,因为你在心理上已经对这种不对等关系开始排斥了。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女王,她在位时的英国几乎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所以,这位成就卓著的女王受到举国上下的尊重与爱戴。但是,位高权重、君临天下在丈夫阿尔贝托亲王那里却没那么有价值。
一次,皇宫里举行盛大晚宴,维多利亚因为忙于应酬而冷落了自己的丈夫,阿尔贝托亲王有些恼火,于是提前离开会场回到了卧室。女王在应酬完之后发现丈夫已经离开,回到卧室又发现门已经被反锁上了,维多利亚有些生气,她开始敲门,但是丈夫并没有立即过来开门,而是隔着房门问:“谁?”
本来就有些生气的女王傲慢地说:“开门,我是女王!”
门并没有为女王陛下打开,房里也没了动静。女王生气地想要离开,但是后来她想今天确实是自己冷落了丈夫,难怪他会生气,于是维多利亚再次回来敲门。阿尔贝托又问:“谁?”
这次,女王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我是维多利亚。”
但是,房门依然没开!这让女王非常恼火,她本打算立即离开,但是脑中一闪,她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想法。于是,她第三次上前敲门。门里传来的依然是不急不火的声音:“谁?”
维多利亚非常温和地回答:“是我,你的妻子。”
这次,门打开了!
维多利亚是女王不假,但在丈夫那里她的身份首先是妻子,而亲王要的也只是一个妻子罢了,女王的头衔在这里是没有价值的。这当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想啊,如果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王也了解“尊重定律”,而对自己的丈夫敬爱有加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加应该将它作为处世交往的严格标准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孟夫子的话,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得好好品味,并牢记在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