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丹麦的教育体系和孩子的培养方式。2011年,《虎妈战歌》这本书的出版貌似成了反对丹麦教育体制的宣言。
这本书主张通过高压的方式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卓越成就,严控和禁止一切课外、社会活动,比如说禁止在朋友家里过夜,意味着取消了所有玩耍的机会,以及惩罚和羞辱没有达到父母高预期的孩子。
2013年,得克萨斯大学人类发展和家庭科学副教授金素英对虎妈的影响做了研究。金教授发现,同那些认为父母“支持自己”或“随和”的孩子相比,虎妈教育下的孩子会取得更坏的成绩,更加沮丧,并感觉同父母的关系更疏远。
几年后,这本书的作者,虎妈本人蔡美儿和她的丈夫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美国有些族裔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她解释道,他们的方法来自观察美国人口统计数据中收入这一项,并指出:“这是非常物质的成功,我们没说必须用这样的办法,你知道这么教育孩子并不快乐,更不幸福。”她丈夫也表示,对孩子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他自己也担忧。
“我知道我更不快乐了,”他说,“因为我总是感觉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够好。这跟我做什么没关系,感觉心里很受伤,我担心我已经把这个观点传给了我的孩子们。”
没有完美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像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孩子一样,我们都在尽力。我们来看一下象妈和象爸的优势,他们培养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并相信孩子如果知道自己被爱和被呵护,跟成绩高低无关,那么这种爱会给他们力量来发现并追寻幸福之路。
能被象妈象爸抚养长大,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如果不是他们鼓励我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让我知道无论我怎样他们都爱我,我相信我是不会有勇气开启这样一段征程的,这段路可能会失败,但也带来了幸福感和冒险的机会。
在一次探险中,我结识了一位小提琴表演家,她就是由一个虎妈带大的。三年级时,在一堂音乐课上,我被命令到墙角罚站,因为替班老师觉得我故意在唱歌时出怪声,事实上我没有,我只是没有乐感而已。没有乐感是与生俱来的,就算虎妈也改变不了。我跟这位小提琴表演家同时在伦敦的一场活动上演讲,然后聊了起来,进而谈到了各自的成长方式是多么不同。她告诉我“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妈妈问我长大后我想成为什么,我说,我想变得快乐”。“别傻了,这不是真正的目标。”她妈妈回答道。那一天,她演奏了小提琴,是我听过的音乐技巧的最精彩呈现。
我相信她妈妈一定很幸福,我希望她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