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名副其实了。你变成了正统的维京人。”
这句话来自尤西,我在芬兰的出版人。那是1月初的一天,我刚从赫尔辛基露天冰冷的水中爬上岸,这是我第一次冬泳的经历。那天早些时候,我还在网上搜了搜“在冰水里冬泳会导致死亡吗?”这类的问题,做一个勇敢维京人的经历就到此为止。
在我们跳入黑乎乎的冰水之前,我们在赫尔辛基港口的一栋美丽的木制公共桑拿房里待了一小时,从尤西在机场接到我之后,我们谈话的主题就直奔芬兰独特的桑拿文化。
“芬兰桑拿比瑞典的好多了。”
“为什么芬兰的更好?”我问,我不清楚如何判断蒸桑拿的质量好坏。
“芬兰的更暖和。”
“更暖和”实在是轻描淡写。在桑拿房里我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吸进了辣椒一样,然后我发现自己的嘴里竟然也有出汗。我承认这虽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超人特异功能,但那个时候,却非常受用。
每隔20分钟,一个管理桑拿房的芬兰人都会进来,问一个问题,然后满屋子的芬兰男男女女都会齐声回答“kyllä”,这是芬兰语“是的”的意思。你会注意到屋子里每一个外国人,这个结论并非从他们没有用芬兰语回答“是的”上得出,而是他们脸上惊恐的表情和内心的想法出卖了他们,“我的天,刚才他是在问我们要把室温升高吗?”然后管理员会把一瓢水浇到烧得滚烫的石头上,顿时屋内扑满湿热的空气,灌进了我们的肺。
在这间极度高温的暗室中待着,会强迫你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这是一种很美妙的冥想经历。当我回哥本哈根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桑拿房。更夸张的是,那天在赫尔辛基,那种极端的热把我对之后要跳进冰水的恐惧转化成为期盼。水是很冷,但绝不是我之前设想的要死的感觉。尽管刚在冰水里游完泳,还半裸地站在赫尔辛基1月的夜晚里,但那种能活着的感觉和那种身体微微发热的经历是一种纯粹的愉悦。这种感觉只会持续几小时,但记忆却定格在了我脑海里,将伴随我一生。
幸福小窍门:购买人生经历
购买人生经历和回忆,而不是物件。
根据邓恩和诺顿的研究,如果我们要购买幸福,比较明智的方式是投资人生经历而不是花钱买物品,因为“一个又一个研究(表明)人们在回想起跟经历相关联的购买时,往往会有更好的心情,会认为‘这钱花得值了’”。如果让人们比较自己为了增强幸福感所做的购买,并问他们哪一次购买让他们更幸福,在有形的物品(比如苹果手机,无论是不是金子做的)和一段经历(比如旅行)中,57%的受访者选择了经历,而34%选择了有形的物品。
购买人生经历对幸福感的提升大有裨益,这些经历能让你和其他人相遇相知,能让你提升对自己的认同感,发掘自己存在的意义。比如,作为一个研究幸福的人,去不丹旅行能让我更愉悦,因为那个国家自从20世纪70年代便有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施政理念。把人生经历当作对美好记忆的投资,当作对你个人发展的投资,你会受益无穷。
幸福小窍门:购买有意义的,最好能对成长有影响的人生经历
试着购买一些能成为你人生旅途一部分的经历,带着你无限接近并投入到自己的毕生热情中。举个例子,为什么不试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研究蓝色的专家呢?
你会饱读史书(为什么管贵族叫作蓝血?),探索科学(为什么天是蓝色的?),涉猎人类学(蓝色在不同文化中的内涵是什么?),通晓语言(为什么德语的蓝色blau同法语的bleu那么相似?而西班牙语的azul,波兰语的niebieski,芬兰语的sininen又那么不同?),研究解剖学(肉眼可以识别多少度的蓝色?),浅尝遗传学(为什么有蓝眼睛的人那么少?),并钻研照相技巧(拍照时的蓝色时刻为什么那么神奇?)。
如果你要成为研究蓝色的专家,那么想象一下你存钱,并计划去摩洛哥北部里夫山脉间的蓝色小城舍夫沙万、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或者是澳大利亚的蓝山,在那里,山上大片桉树林挥发出一种有机化学成分,使群山笼罩在蓝色的氤氲中,进而得名。
这还能为你在本职工作外创造一种认同感。你打算试试看吗?反正我是对蓝色很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