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邻里间凝聚力的五个好方法

1.完善街道或楼内通讯录

试着敲开邻居家的门,然后介绍一下自己。像我这样内向的人,你也可以往各家的信箱里塞一张注册表。你可以告诉他们你正在完善这个通讯录,以应对水管破裂等紧急情况的发生。你需要问对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也可以考虑加一些其他问题来增进了解。比如,你愿意替别人照看孩子或宠物吗?(当然愿意!时不时让我帮你遛下狗就更好啦!)你最喜欢的书是哪本?(我一直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永别了,武器》之间纠结。)你会说多少门语言?(一般情况下是三门,一瓶酒之后是五门,早上灌咖啡之前是一门都不到。)试着发掘那些对其他邻居有帮助的技巧,比如,谁最擅长修电脑?谁知道怎么换轮胎?谁会做果脯?

2.打造一个图书借阅平台

在社区中打开话匣子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迷你图书馆,按照“借出一本,留下一本”的方式来运作。图书馆没必要富丽堂皇,也没必要像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那样藏书涵盖各门类各领域。

在我居住的哥本哈根的住宅楼里,我们常常把书放在信箱的上方。这不仅能给楼梯间带来家的感觉,看到哪本书被借走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还能鼓励邻居间的交流。我们现在的藏书有《建筑简史》《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统计学导论》等。由于种种原因,头两本书看起来最受欢迎。

3.利用“半开放空间”

在我家厨房外面的院子里有一把长椅,我经常坐在椅子上看书。在那里可以看到一棵高高的核桃树,能听到风在树叶间穿过的簌簌声。这把长椅还构成了一个半私密的空间,可以自己待着,那里离公共空间很近,也会有路人停下来打招呼然后询问我在读什么书。如果你不跟邻居交流,那你永远都不会认识他们。像这样的空间,楼前的花园也好,门廊也好,就被称作是“半开放空间”,有研究表明,那些有着“软边缘”的街道往往会让居民觉得更安全,人们也倾向于在那里待得更久。你只需要走出家门到楼前,就能展现出欢迎的姿态,进而促进邻里间的交流。没有人敢冲到你家厨房去打招呼,但如果你在门口的花园里,人们则会更愿意去相互结识。得益于我的室外阅读区,我认识了我家楼上的彼得和他的女儿凯瑟琳,再往上住着水果店主马吉德,他那里有很甜的桃子,上次我见到他时,他正试着骑自行车,20年来头一次。有趣的是,在认识了这些邻居,知道了各自的故事后,来自他们的躁声也不再觉得无法忍受。

4.开辟一片社区菜地

你生活的地方可能没有“半开放空间”,但社区内应该会有一片地能辟为公共菜园。这是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方法,不仅可以收获大批新鲜的蔬菜,又能培养集体感,还能让你在这个社群扎下根。照看栽培的番茄不仅能让自己放松,给自己时间沉思,还能凝聚邻里关系,培育集体精神。换句话说,这个美味的方法能在大城市里创造乡村的氛围。

此外,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作为支撑,但有统计表明园艺非常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治愈抑郁症没有特效药,但有时菜园可以将我们带入阳光的照耀中。几年前,幸福研究所为一座丹麦城市制定了旨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战略方案,鉴于这座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区内成员的孤单感,我们提出了设立社区菜园这一建议。我们自己很喜欢这个观点,也想建立自己的菜园,就这么行动起来了。当时,我们办公室对面的教堂有一片空地,于是我们买了一卡车土壤,邀请左邻右舍,用了一整个周日下午搭起20个植物栽培槽,结束之后请所有人参加了烧烤聚会。

5.创立工具共享计划

电钻每年的平均使用时长只有几分钟,所以没必要每户都备一部。存放电钻、锤子和四种型号的螺丝刀占空间,就更不用提除草机和铲雪机这些大物件了。创立工具共享计划也为邻居间相互了解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简而言之,邻居间分享工具能够有效利用更多的资源,增强社区凝聚力,减少家中的杂物堆积。完善邻里通讯录时,你可以多问一句谁家愿意出借或需要借入这些工具,或者,如果谁家地下室里有多余的空间,可以设立一处工具库。立一个架子,摆上锤子和螺丝刀等,沿着这些工具描一下轮廓,然后再钉几个钉子把它们挂在架子上。你也可以画上缺少的工具的轮廓,欢迎有富余的邻居补一下工具缺口。

案例分析

莎莉的故事

莎莉在加拿大小城吉布森长大,在那里,她可以在家门口摆摊卖自己采摘的覆盆子赚些零用钱,在她出门上学时,邻居们总是向她招手致意。

那是一个夜不闭户的地方,14岁时,她随家人搬去了澳大利亚。她当上了老师,然后成为牧羊人,这些年尽管从一个国家搬到另一个,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她总是很渴望记忆中在吉布森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之后,她在一所环境艰苦的学校做行政工作,在坏学生的捉弄下,她病倒了。她疲惫不堪,被诊断为抑郁症。就在她精神上受尽折磨时,她的丈夫蒂姆的健康也出现了问题。作为石匠和雕刻家,他的肩膀、膝盖和手腕都受损了。

他们住在希尔伯特街,32座房子分列在路的两侧。这条街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珀斯市郊区的弗里曼特尔,把这里放到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你也不会觉察到有什么不同。这是位于一座普通城市的普通街区的普通街道,直到莎莉和蒂姆邀请邻居们参加自己的环境教育课程,它开始有些不一样了。设立这个课程的初衷是,社区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他们真的能把这条街道变得更像个社群吗?

“我们希望希尔伯特街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能做任何事,不需要担心金钱、资源或谁会参与进来,我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变化?”

大人们想有固定的园艺活动和每周的下午茶时间,孩子们想在街中央打板球、踢足球。一个10岁的孩子说:“我希望这里有一处滑板坡道。”好吧,这永远都不可能,莎莉当时这么想。

但事实上,坡道是最先建好的,一位邻居找来了需要的材料,并用自己的技巧搭好了滑板坡道。它把这条街从开车经过的路变成了玩耍的场所。

同时,这条街饱受入室盗窃的困扰,居民们忧心忡忡,尤其是在街尽头独居的84岁的安娜。“我们建立了一个系统,并把它称作‘希尔伯特街本领登记簿’。刚开始这只是个联系人列表,但是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你有什么可以贡献的?你有什么需要?”莎莉解释道。

这个列表包括居民的住址、姓名、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还会登记各位拥有的技能和资源,以及各自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资源。其中一位居民需要人们帮他吃桑葚,因为在桑葚收获的季节,他实在是拥有太多;大家也没必要买独轮手推车,可以从住在33号的布莱恩那里借到;如果谁家需要手推车,29号的菲利普那里可以借到;还有,23号的奥比可以帮你照看猫。

这个登记簿还显示,有三位女士想学唱歌技巧,一位前合唱团团员正好住在这条街上,所以她们顺理成章地组成了“希尔伯特街合唱团”。

街上的几处空地种上了蔬菜,所以“希尔伯特街游击队菜园”也成立了。从那以后,人们经常能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发现土豆和胡萝卜。“你是怎么获得许可的?”人们或许会问莎莉。“许可?你觉得我需要那个吗?”莎莉会说。在此基础上,“希尔伯特街电影之夜”也成型了,每个月街上的居民们会一起看电影。大家从自家搬椅子,然后贡献各自的菜肴作为聚餐的食物。

社区的资源逐渐壮大,已经拥有了一辆共享运货自行车,“希尔伯特街图书交换站”(借走一本,留下一本),以及一个能随时移动的比萨烤炉(不属于任何居民,为街坊共享)。还有羊,对,你没看错,羊。两户相邻的人家将门前草坪上的栅栏推倒,为这些羊腾出了活动的空间。

共享比萨烤炉和几只随意穿行草坪的羊是对这个街道凝聚力的最好说明,但最好的例证则来自莎莉和蒂姆被盗后居民们的反应,在他们藏有现金、电脑和备份硬盘的保险箱被盗后,居民们纷纷带着食物和现金前来慰问,其中一位还留了便条:“这里是500美元。我给你这钱是因为我能给,所以就不要还回来了。”一位邻居还建立了一个网络云盘账户,帮助莎莉和蒂姆找回丢失的照片;另外一位邻居的儿子给了他们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生活的不如意是很难承受之重,尤其是在你不会说脏话的情况下”,并送给他们自己烤出炉的第一个面包和他收集的整套贝壳。

“如果人们想以你为榜样做这些事,你有什么建议给他们呢?”我问莎莉。

“不要做我们做过的事情,”莎莉笑道,“找到对你们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使这个社区成型。然后观察人们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团结大家,以此为起点。我的一个朋友以番茄为引子,开始在社区内建立起亲密感,现在每年都有15户人家一起参加把番茄装入罐中保存的集体活动。”

莎莉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首先,居住在已经成型的社区中是一个优势,希尔伯特街是一条断头路,地理上,这里已经清晰成型。我觉得这大概也是居住在岛上的居民有着更强的集体感和认同感的原因之一。第二,我们必须找到一片固定的公共空间,断头路的条件很适宜,因为这里没有过境交通,一片公共的绿地同样也符合这个条件。第三,最强烈的激励因素来自居民的梦想。马丁·路德·金可没有发表《我有一个噩梦》的演说,激发希尔伯特街的居民改变现状的动因来自莎莉的一个问题:“你想在这条街上看到什么?”或者借用《小王子》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话说: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一批人来搜集木材,不要指挥他们做这做那,而是激发他们对大海的渴望。”

幸福小窍门:把一条街道转变成社群

将你所住街道上的邻居们凝聚起来,建立一份通讯录来共享各自的技能和资源。

像莎莉和她所住的希尔伯特街一样,现在开始与你的邻居们交流。第一次敲开邻居家的门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很恐怖,但收获也是很大的。

你可以完善一份街道或所在住宅楼单元的通讯录,问问街坊们有没有什么书可以贡献给你正在筹建的迷你图书馆,或者他们是否愿意参与建立社区菜园。

最重要的是,你得开口跟邻居说话,知道他们的姓名,了解他们的一技之长、兴趣和需要,在他们周围建立起集体般的社群,这个集体就像你周围的邻居一样多样和独特。

1.断头路是指某一特定中小范围区域内没有接入其他相应成型路网的道路。——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