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幸福感”超级强国?

现在是哥本哈根当地时间下午4点。下班的人们纷纷前往学校接孩子,脚踏自行车的上班族们让大街小巷充满生机。

一对夫妻在河岸边散步,他们两人共同享受着52周的带薪孕产假和陪产假。一群学生在港口干净的水域中游泳嬉戏,他们无忧无虑,不仅因为他们上大学免学费,还因为他们每人每月能从政府那里领到税后590英镑的补助。在丹麦,所有事情都运行得如此顺畅。好吧,几乎所有。4年前,有一列火车延误了5分钟到达,车上每位乘客都收到了来自首相的道歉信,外加一把依据自己喜好挑选的富有设计感的椅子作为补偿。

过去的10年里,连新闻标题都是这样的,难怪丹麦多少有些被当作是“乌托邦”。

我需要申明一件事,那就是无论作为研究幸福的专家,还是公民,我都是丹麦坚定的拥护者。当我看到7岁的小朋友可以安全地骑着自行车自己去上学,我会微笑。当我看到咖啡厅里的家长们丝毫不担心把熟睡的孩子放在街边的婴儿车中,我会微笑。当我看到人们在哥本哈根内河港口干净的水中游泳,我会微笑。

这里有免费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不管你收入如何,你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大学深造,还可以尽情畅想未来自己成为首相的样子。在联合国连续数年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中,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能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我一点不感到意外。

但这不足以证明丹麦是一个完美的社会,只能说明丹麦为国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他们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拥有高度幸福感。正如在去年的统计中,日本人有着全世界最长的预期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日本人都能活到83.7岁。

丹麦或许经常在世界最幸福国家的排名中位居榜首,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排名是以平均数为基础的。比如说,在最近的《世界幸福报告》中,受访的丹麦人在0分到10分的范围内给出了7.5分的平均分。

尽管丹麦在有些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另外有些方面则每况愈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幸福指数上的排名很靠前,但关于幸福这件事并不是丹麦人、挪威人或瑞典人所独有的。丹麦的生活使我领悟到,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我们可以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学到很多,我们也可以从世界各地的人们那里得到启发。通往幸福大门的钥匙散落在世界各处,把它们收集起来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仔细阅读《世界幸福报告》就会发现,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几个国家和最不幸福的几个国家之间,存在着4分的分差,其中3分可以用这六个因素解释:团结或社群意识、金钱、健康、自由、信任和友善。每一个指标我都会单辟一章来讲述,每一章会探索为什么这些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幸福程度,我们会从世界各地的人们那里学习幸福的配方,然后发掘能使自己变得幸福的方法,最后再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拼成一幅搜索幸福的寻宝图。

同时,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认知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换句话说,在丹麦你可以找到非常快乐幸福的人,也能见到极度抑郁忧伤的人。这个规律对居住在非洲的多哥人一样适用。我们固然可以借此来窥探各个国家的政策,但分析人们的行为和对生活的看法则更有说服力。

所以,世界上最幸福的那群人有什么样的共同特性?谈到幸福时,我们能从各国借鉴到什么?为了让自己更幸福,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这些将是本书力求回答的问题,揭开世界上最幸福的那群人的秘密,并寻找身边存在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开始寻宝的旅途吧!

1.根据最新汇率,1英镑约为8.6元人民币。——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