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或者不学习基本上由孩子自己决定。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择校范围就会大大缩小,甚至也有可能根本无法报考。但即使如此,父母既不能代孩子学习,也不能过多干涉,只能默默地守护。不过,父母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帮助孩子。
父母有时也会告诉孩子要更加努力学习或者跟孩子一起讨论报考哪所学校。但是,如果对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谈“照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会怎么样”之类的话题,孩子也许会把父母的话理解成讽刺或者威胁,根本听不进去。而如果平时就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不会把父母的话理解为讽刺或者威胁。
为什么父母会干涉孩子的学习呢?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不严加监督,孩子就不会学习。事情果真如此吗?
即使今天不学习,孩子一般也不会总是不学习。如果孩子说“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父母也只能相信孩子的话。大人也是一样,假如在自己宣布明天开始减肥或者戒烟的时候,有人说“这种话早就听腻了”,我们的心情一定不会好吧。假如孩子经常这么说但却并不好好学习,那么即使父母更加严厉地督促,恐怕孩子也不会改过自新、好好学习。
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停止唠叨,改变一下之前的做法。只需要相信宣布“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的孩子,并鼓励他说:“那就好好干吧!”尽管这样听上去好像是父母在命令孩子学习,但也千万不可以让孩子养成父母说了才学习的习惯。
正如前面讲过的一样,学习原本就是为了获得新知,所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然,掌握知识需要付出努力,但学习绝不是令人望而却步或者必须拼命忍耐的苦差事。如果父母认为学习艰苦,那孩子也会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也有人认为现在虽然辛苦,但如果拼命努力学习,日后就能够轻松生活。我却认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我曾经听一名医学院的学生讲,当初父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于是,信以为真的他拼命学习终于考入了医学院,这才惊愕地发现父母当初的话就是谎言,上了大学之后的学习更难、更苦。因为以后要从事关系着患者生命的工作,自然必须非常认真地学习医学知识。不仅仅是说学习医学必须认真刻苦,学习本身就是需要持续一生的事情。
如果想要跟孩子讨论学习是怎么一回事,父母首先得正确理解学习,同时还必须相信即使父母不说孩子也会学习。
学习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绝不可以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