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汇丰银行统计,近年来90后人均负债已高达12.79万,负债总值 近22万亿。
在借贷市场上90后的占比49.31% 35岁以下56%的人尚未开始储 蓄,位居亚洲第一c也就是说你身边90后平均2个人里就有1个,不但没储蓄,资产还 有可能是负的。
年轻人负资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今年双十一,四川有个29岁青年王某,爬上天台想要跳楼。
他说自己妻子对网购太痴迷,为了名牌包和衣服,今年到现在已经消 费了30多万。
他们家庭并不富裕,两年多以来基本靠自己每月几千块的收入来维持 生活。去年妻子网贷欠下20万,自己想尽办法用了很长时间,才终于还清。 没想到今年又欠下30万。
BETA男赚到的钱都去给女人花了,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女人会不断 花钱吗?市场70%在消费的是女人,而女本位社会女人的帮凶就是名为“消 费主义”的镰刀。
消费主义,最早发生在 20 世纪,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跃迁, 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于是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鼓 励人们不断持续的消费,来拉动生产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我已经有了一件衣服够我穿了,不再需要买第 二件。厂家是如何让已经解决实际需求的人再次消费的呢?
于是有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新的需求并不来自于产品的实际好处,而来自于消费者因阶层异化而 产生的比较和模仿。
比如网上流行一个词叫做:穷精致。
28 岁的女白领,明明月薪只有 3500.每天却要买一杯星巴克,用 12 期的分期付款来买最新的 iPhone。27 岁的打工人,每个月都面临还不上 花呗的窘境,然而鞋子要穿 AJ 的 T 恤要是 Supreme 的,还要每年给自己 办张健身卡,虽然都去不了几次。
明明是月薪 3500 的工薪阶层,却要活出月薪 3 万小资的生活。
这就是现代社会蓝药丸韭菜青年的消费观念,他们买东西早已不再是 以实用为主。
而是通过消费来满足自身一种虚假的身份认同。
比如“轻奢”这个词,就是近年来资本家用来割韭菜炒出来的营销概念。 近年来在中国任何品牌只要沾上“轻奢”这样的概念就会卖的好。
我们拿轻奢品牌 kenzo 和平价品牌优衣库来举例。
同 样 一 件 T 恤, 优 衣 库 的 最 多 就 几 十, 而 kenzo 的 就 能 卖 到 1000+。同样是 T 恤,一样的功能,差不多的面料和质量,价格却可以相 差几十倍。
当你购买轻奢品牌的时候,对你来说它给你的心理需求已经大于,实 际需求。因为你觉得穿了 kenzo,就可以与底层阶级划清界限,证明自己 是一个小资的中产。
在内心获得一种身份感上的认同,但事实上你穿 kenzo 跟你的个人 实力有任何直接联系吗?
其实并没有,就像王思聪穿一件优衣库,并不会有人觉得王思聪就是 底层。
但王思聪如果穿一双巴黎世家,你会在心理认为,如果我穿上巴黎世 家也能成为和王思聪一样的人上人。
这就是为什么品牌方喜欢找明星来代言,资本家热衷于在你脑子构建 一个概念 :让你觉得穿上轻奢就代表脱离了底层,穿上穿潮流代表脱离了 土,穿上明星同款就挤进了人群的主流,毕竟价值这个东西,只有通过比 较才能突显。你成不了资本家和富豪,你是个穷光蛋,但至少可以当个阿 Q 在心理上占据上风,不让自己落到鄙视链下游。
你以为你在买高端,高级的大牌,其实你 TM 就是在给资本家交“阶 级税”。
你觉得穿了明星代言的衣服,你真就能像明星一样牛逼吗?用屁股想 想也知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些穿真货会去鄙视穿假货的阿 Q,他们不知道自己崇拜的许多 明星其实都会戴假表。
演艺圈因为潮流变化很快,艺人们出席不同的节目,如果每次都戴同 一款表也会遭到鄙视,所以许多艺人会买假表来换着戴,毕竟表是假的, 但从外观上和真表不会有任何的区别,戴着上个节目没人能看的出真伪。
而且大部分人根本不会去质疑,甚至不相信艺人会戴假表。
因为你是韭菜而别人是镰刀。
艺人根本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获得这种虚假的身份认同,所以他 们并不在乎戴假表。 对于他们来说实用需求往往大于心理需求。
就像王思聪穿一件优衣库,这并不会影响他富豪的身份,韭菜们会觉 得他亲民,甚至他还能给优衣库带货。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韭菜会被资本家割呢?
因为在我们人的头脑里有两套决策系统:一套感性的短期决策系统, 另一套是逻辑的长期决策系统。
就像你知道路边摊的烧烤, 对身体不好, 吃一堆重金属甚至是致癌的。 但你路过烧烤摊闻到味道还是会忍不去吃,因为当你大脑的短期系统被唤 起时,你根本不会去思考那么多,就是想当下立刻获得满足,享受吃烧烤 给你带来的快感。
资本家主要攻克的就是你大脑的短期决策系统,短期决策往往只想要 结果, 进而忽略过程。 比如罗老师曾经讲过中国英语的三大门派:不不派、 神奇派、N 天搞定派。《学英语不用背》、《神奇速记》、《十七天搞定 GRE 单词》等等 …
这些都是资本家的营销手段和套路,给你一种买了他家的书,英语就 能快速学会的错觉。
而衣服商品也是一样,给你一种只要穿上这双鞋,就能像吴亦凡一样 万众瞩目的错觉。
所以说消费主义才是最大的 PUA,而且是非常高级的 PUA,你被别 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
马云曾经在演讲的时候说:下辈子想做个女人,因为这世上再伟大的 男人也是女人生出来的,这时代是女性的时代。
结果女人就集体高潮了,说得好!这是我们的时代!但事实上时代的 主人是资本家,是马云,你女人只是马云的韭菜,而 Beta 男更惨是女人的 韭菜。
马云的淘宝大数据算法,可以测算你想要买的东西,当你网购的时候 就会不断跳出你心仪的商品榜单诱惑你买买买,你没钱?没关系我们还有 花呗 … …
许多大学里有一门学科叫做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怎么通过心理学 影响人的消费行为,说白了就是一门专门来割韭菜的学科。
其实消费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许多人买了名不符实,以远超出商 品属性本身的价格购买的东西就是被割韭菜。
比如你花钱找我们学习两性社交,你花的钱实际省去了自学所需要摸 索数年的时间,这钱花的是值的;比如你花钱报了健身的私教,你钱让人 督促你,花了钱才愿意付出行动改变,这钱花的也是值的。
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精致生活,办一张健身卡,一年也去不了几次这 就是被割韭菜。你为了获得阶级认同买一件远超出你消费能力的 kenzo 的 T 恤,其实用性和优衣库没区别,这也是被割韭菜。
想不成为韭菜,就去割别人的韭菜,我们教你的就是通过心理学在两 性市场里成为镰刀。
许多男人觉得,投资自己,自身建设,就是每天捧个星巴克,没事去 远超自己消费能力的餐厅拍个照,吃个饭装逼;节假日去旅游住一下平时 住不起的五星级酒店 … …
但事实上这种想要获得阶级认同行为,恰好就中了消费主义,给你制 造超前消费的陷进。钱花出去爽是爽了,但连下个月的花呗都还不起了, 这他妈叫投资自己吗?
这叫交阶级税,如果你没到那个阶级你就是在交智商税。
你觉得逼装上去就是人上人了吗?要知道只要你网贷没还清一天,你 就永远是资本的奴隶吗,永远谈不上是在成长。内心越自卑的人,越没有 价值的人,才需要靠外在的东西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
所以真正的拔管的第一步,先停用手机里的花呗。
接受生活是痛苦的事实, 接纳痛苦, 努力进步, 延迟享乐, 才是成长, 才能够真正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