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0条行动建议

学习,以及被抛入无法捉摸的世界,是人类的命运。

——诺瓦利斯(Novalis)

亲爱的读者们,现在你或许正感困惑。事实上,我并无意让你觉得困惑……或者说,也许是我有意为之?能力与倾向,天赋与兴趣,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此之少吗?我们对自身天赋和才能的认识真的那么差吗?那么,人们如何才能更多地了解自身,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经常被提到的一个建议是,人们要观察,自己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会感觉很好,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内心会有抵触的感觉。通过了解良好感觉与其对立面——抵触情绪,人们就能获取极为重要的自身信息,尤其是当人们忠于内心,并且努力摆脱周围人基于刻板印象的规劝(例如下面几点)时:

•粉刷匠、木工、电工、汽车机械师……这是适合男性从事的职业,并不适合女性。

•肉食加工学徒的培训工厂就在不远的地方,这份工作很实用,工作地点离你家不远,你也不必每天在两地间来回通勤。

•你父亲/母亲是医生,前几代人也几乎都是医生。难道你不想也学习医学吗?

这样的建议有时可能会有意义,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并无意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当人们就找工作的问题询问亲戚、熟人、朋友等人的看法时,给出建议的人的个人背景也会成为答案的一部分。他们会建议:

•符合家庭传统的职业内容;

•他们自己曾经想从事却没能从事的职业(就如同在圣诞节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送出那些他们自己想要收到的礼物);

•在周围人当中声誉颇高的职业(因此,有了越来越多接受过学术/大学教育的人,以及越来越少的学徒;尽管,前者如今在找寻合适的工作方面面临越发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市场却在抱怨学徒的缺乏)。1

上述这些以及其他许多因素就是亲戚、熟人、朋友的建议偶尔有帮助,但有时却毫无益处的原因。关于人们即便如此还应当听听周围人看法的原因,以及人们如何从别人那里获得最有用的建议,我将会在之后讲到。

大部分心理学文献及众多指导者经常建议人们,要找到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事情,在做那些事时,人们会充满喜悦;又或是刚好相反,人们要发现自己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会感到抵触,或者感觉不好,等等。许多这类书籍包含颇有价值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人们可以找出,哪些(职业)活动会唤起自己的热忱,而哪些职业活动会让自己感到抵触,以及原因是什么。这些内容往往是由心理学家、治疗医生、训练员、教练所撰写的,部分也是由科学记者所写。它们常常是基于从心理学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是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对于“对成功而言,什么是重要的”这个问题,这一领域的许多科普出版物所提供的只是大大简化了的内容。就算是两本著名的畅销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它们读起来却会让人满心愉悦。

其中一本书是由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MalcolmGladwell)所著的《异类》2。格拉德韦尔解释了借助幸运的出生环境、相应的社会出身、与某位(充满魅力的)导师的(偶然)相遇,以及学习机会(比如电脑)获得成功的情况。成功就是,抓住幸运并相应地做些什么,即以密集学习和练习的形式——正如学者卡尔·安德斯·埃里克松所宣传的著名的“十年定律”或“一万小时定律”3。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人不是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随随便便度过十年,而是进行了艰苦的练习,才会成为能手。埃里克松将其称为“刻意练习”(deliberatepractice),这是一种自由、目的明确但又带点坎坷的练习;人们也可以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在训练中折磨自己”,这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完全是不言而喻的事。

保罗·图赫(PaulTough)在他名为《我们的孩子的机会——为何个性比智力更重要》4一书中持与格拉德韦尔相似的观点。图赫所说的个性主要是指近些年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名为“grit”的一种特质,比较合理的译法为“坚毅”。它表示的是一种很高水平的自律,是本书第3章中所讲的大五人格特质中“责任心”的子因素。

图赫的论点可以简化为一句话:“只有坚强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不是开玩笑,这里会让人联想到保罗·图赫的姓,“Tough”有“坚强”的意思,这句话就变成了“只有图赫才能获得成功”)图赫引用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Duckworth)5的科学研究。她的研究如今被多次引用,同时也遭到批判。她想表达的是,对于在学校和职场获得成功而言,一个人的自律、勤奋和坚毅要比智力具有解释力得多。从这一结论出发,图赫得出了所谓的“个性假说”——作为与“认知假说”(图赫认为,“认知假说”已经失败了)相反的概念。根据“认知假说”,认知变量如智力、知识、专长是对于教育与职业成功而言最具解释力的变量。

除了专长之外,安杰拉·达克沃思和保罗·图赫还请人们注意个性中的重要方面,即上进心强、自律和坚毅。我们在第3章和第5章中已经探讨过,某些个性因素对于实现好的表现和最佳表现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高度的自律,那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人坚持做(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无趣的、折磨人的练习和学习长达十年/一万小时呢?

对成功的片面观点尽管存在许多批评,但人们必须认同格拉德韦尔和图赫的功劳,与一些所谓的神经教育学的学说相反,人们可以再次公开地说,学习不仅会让人感到愉快,而且也会非常辛苦,甚至会让人感到折磨。

然而,此处,我想就刚才提到的作品以及所介绍的论点提出一个相反的论点:

天赋和个性一样重要,天赋甚至要更加重要。

因此,发掘自身的强项并在事业规划中将其考虑在内(若无明显不妥之处),是完全值得的。

当人们追求很高的职业目标时,当然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天赋。可就算在自己不很擅长的领域,一番努力后也能跻身中游;如今,对“Y一代”①来说,“人们必须要在职业中寻求成就感”已经不再是一个信条。人们也可以在闲暇之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与才能。只要人们能从中体会到幸福,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