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时会更好地评判自己,何时会更糟糕地评判自己

我们看到,自身对天赋和成绩的评估与实际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9.为较低的数值。尽管如此,相关系数存在某些波动,也就是说,在一些领域,相关系数极低,而在另一些领域,相关系数会比平均值高一些。

泽尔和克里赞已经研究过,在哪些条件下,相关系数会更高,而在哪些条件下刚好相反。他们确定了两种主要的限制:一种是涉及自我评估的限制,另一种是涉及成就测试的限制。如他们所发现的那样,人在进行自我评估时,面对非常具体的知识/能力或宽泛的知识/能力(例如:射箭的能力或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技能)时,得到的结果是会存在差别的:问题越是具体,相关便越强(对于具体成绩来说,平均相关系数为0.28;对于更具一般性的能力而言,相关系数则为0.18)。两位作者也认为,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在成就测试前后(比如:闭卷考试)会有所不同。在测试后,自我评估的准确性会更高。但这种看法尚未得到证实:两种情况下的相关系数差不多是一样的(测试前为0.27.测试后为0.29)。

在成就测试方面,他们研究了下面这些方面是否会对自我评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他们猜测,面对熟悉的任务和领域,结果准确性要比不熟悉的方面高。虽然,面对熟悉的任务时,获得更高准确性(0.32)的可能性会稍高,但是,其与面对陌生的或不太熟悉的任务时的准确性(0.26)之间差别很小。同时也已证明,就更为简单的活动(如跑步或游泳)进行自我评估时,准确性比复杂活动(如网球,复杂活动需要许多单独的才干和能力)的要高。事实上,对不太复杂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估时,两者相关系数为0.32.对高度复杂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估,两者相关系数则为0.20.

最后,可以预期的是,当真正的成绩是由客观的测试,比如外语或PISA测试所决定时,自我评估会比人们询问专家的判断(教师、训练员、教练、上级等对能力或表现的评价)时更为准确。元分析在此处表明,自我评估与客观测试间的相关系数为0.3.而成绩与教师、上级等的主观判断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