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身天赋的盲目

请假设你自己是一位数学老师,想让班级的学生写一篇论文。请再进一步设想,你想要知道,自己的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判断他们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足以通过考试。你会想到,关于学生预计自己会得多少分的问题,在写之前和写之后进行询问,或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因为,众所周知,考试有时会比预想的简单,有时则相反。两项调查当然都是秘密进行的,即其他学生并不知道调查的存在。由于你相信,学生会害怕告知自己真实的判断,于是你便请另外一个人来收集他们的自我评估,并且将数据输入到统计程序中。接下来,你请这个人计算出学生的自我评估与实际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Excel很容易计算)。计算中一次利用的是写论文前的自我评估,另一次则利用的是写论文后的自我评估。从本书第2章(表2.3)中你已经获知,相关系数为0.2.0.3和0.5意味着什么。那么你猜,这次你得到的相关系数会是多少?

我估计,你会猜测相关系数为0.5(当然,你现在已经了解了“乔哈里视窗”,为此,你或许已猜测,相关系数会是一个更低一些的数值——毕竟你已从阅读当中了解到了一些内容)。事实上,自身对于成绩的评估与实际衡量所得的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要比大多数人所猜测的低得多。

不久前,两位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和艾奥瓦州大学的科学家伊桑·泽尔(EthanZell)和兹拉坦·克里赞(ZlatanKrizan)在一篇专业文章中提出了这个具有挑衅意味的问题:“人们能够洞悉自身的能力吗?”他们试图借助其中汇聚了22项已发表元分析的所谓的综合集成法(Metasynthese)来回答这个问题。12

这种综合集成法分析了不同领域的客观成绩与其相应的自我评估:

•学生的在校成绩(以测试、成绩单分数的形式)和自我评估:早期的一项元分析在此处得出的相关系数仅为0.21(汉斯福德和哈蒂,1982);13学院和大学的学术成绩也是类似的情况;同样,大学生也尤其容易错误地评估自己的考试成绩。

•在音乐天赋的自我评估中同样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与音乐老师的评判之间的关联度也很低。

•体育才能的自我评估也是如此。训练员、教练等的评判往往与运动员的自我评估大相径庭。

•对于心理天赋,例如记忆能力、智力或人际敏感性(它是情绪智力的一个方面),自我评估与客观测试所得成绩之间的关联度也很低。

•同样,雇员关于自身工作成绩的自我评估与上级对成绩的评判或客观的成绩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也很低。

两位作者将已有研究按其所研究的能力种类进行了分组,例如学术能力(在大学需要这种能力)、语言能力、智力能力、运动能力以及非语言能力,如视觉空间能力。总体而言,相关系数非常低,平均仅为0.29.对于非语言能力,相关系数甚至低至0.09.除此之外,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39.唯一的例外是语言能力,一项源自20世纪90年代的元分析显示,其平均相关系数为0.63.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对自身的成绩、天赋、才能、技能(在综合集成法中考虑到了所有这些方面)进行评估时,我们人类并不是特别擅长和有把握。

若人们在评判自己的能力、知识、职业能力和成绩方面只能做得很糟糕,那么就有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在评判时会倾向于高估自己还是低估自己?哪些人在自我评判方面做得尤其差?之后我会继续讲到这些内容。在这之前,让我们先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