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我们介绍的研究很明显是聚焦在认知天赋方面上的,或者从本质上来讲,是聚焦在智力因素、传统的人格特质(如大五人格)上面的。直到大约15年前,人们开始着眼于其他非认知天赋,并研究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测职业成功。20世纪90年代中期,如今知名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在没有提供任何实证根据的情况下声称,像情绪智力这样的特质可以更好地预测职业成功;12他当时(1995)给自己的百万畅销书所起的名字为“情商”,并借此令沙洛维和迈耶两位科学家在5年前就曾写过的“情绪智力”变得世人皆知。13
不仅如此。戈尔曼的贡献还在于,自此之后,大量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探索这个问题:情绪智力能比传统的认知智力更好地预测职业的成功或生活的成功吗?尽管在这一领域有许多单个研究,但研究结果仍然是异质的;虽然一些研究能够表明,情绪智力可以偶然预测生活的成功,但有关职业成功的情况则不那么明确。在第2章中,我已经提到过乔瑟夫和共同作者的元分析,14它仅能体现出情绪智力和职业成功之间相对较低的关联性(相关系数为0.2至0.25)。此外,情绪智力的增益效度与传统的智力和人格测试相比则非常低。
公平地来讲,其他研究与这些结果相矛盾。在如今传播最为广泛的情绪智力测试之一的作者——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迪诺·佩特里迪斯(DinoPetrides)——所参与的一项新近的元分析中,与传统的大五人格问卷和其他测试(与情感生活相关)相比,特质情绪智力量表(TEIQue)体现出了统计上的随机性预测,尽管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功的预测较小(6%)。15
上面所讲的特质情绪智力量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测试。批评者认为,该量表中包含的繁杂的个性特质(见表5.5)涵盖了一切,但在心理学中却是“又好又贵”的。特质情绪智力量表就像是一种疗效不错的广谱抗生素:它是一种测试,似乎囊括了(职业)相关的心理学个性特质(如大五人格),和其他一些(典型的通过认知智力测试来测量的特质除外)特质。这样看来,情绪智力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满足被寄予它的期望,目前仍是不清楚的。这并不是说,对特定的职业群体而言,情绪智力是不重要的;在诸多情况下,它甚至可能要比认知天赋更为重要。这种不明确仅仅是因为现有的情绪智力测试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还不像传统的智力测试那样具备准确性和预测力;传统智力测试的发展历史已有百年,而情绪智力测试的应用仅有大约20年的时间。
表5.5特质情绪智力量表:特质和示例问题16
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我可以有效应对变化。
执行能力
我通常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就算我必须要在有权有势的人面前捍卫它。
情感表现力
当我想向其他人表达好感的时候,我总能找到方式和方法。
调节他人的感觉
我通常能够影响其他人。
情感感知
大多数人的感觉对我而言是一目了然的。
情感调节
我知道该如何重新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
低冲动
我喜欢提前做规划。
积极的人际关系
总体而言,我对自己的亲密关系表示满意。
自我价值观念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
内在动机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无须付出很大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社交能力
我会将自己形容为一个好的谈判伙伴。
应对压力
总体来看,我能很好地应对压力。
共情
即使我在与他人争论,通常我也能够感知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
幸福的生活感觉
在大多数时日里,我觉得活着是一件很棒的事。
乐观
通常,我总是觉得事情会向最理想的方向发展。
因而,情绪智力的存在往往会偏向于通过问卷来进行识别(参阅特质情绪智力量表)。问卷问题类似于人们在把握一个人的大五人格特质时所使用的问题。就像“智力”这个术语一样,可能情绪智力实际上是一种天赋,是一种绩效特质,是一种能力特质。然而,特质情绪智力量表这样的测试,以及大多数其他测试都将其视为个性特质。这只有通过真正的天赋测试才能补救。该测试不是自我评价,而是如同在智力测试中那样,受试者必须要完成所设置的任务。这样的测试虽然存在一些,但是它们的发展仍然没有成熟到职业和事业顾问能将其进行标准化应用的程度。因此,心理学家暂且主要试图通过传统的个性特质,以及个人谈话、以往的经历和诸如此类的内容来判断情绪智力。
我们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所讲的内容:
•认知天赋(如语言、逻辑-算数、空间智力)与兴趣的关系不大。人们不会自动对他们所擅长的事情感兴趣。
•认知天赋也几乎不与个性特质(如大五人格)相关。
•如同当前流行的情绪智力,迄今为止,社会——情绪天赋主要是通过问卷中的自我评价被把握的,并且测量的方面与大五人格非常相似。
•通过目前最受欢迎的测试——特质情绪智力量表——而被人们所把握的情绪智力,似乎包含了大五人格的内容,除此之外,似乎还有更多的内容:共情、乐观、适应能力、果断和其他个性特质,它们对于职业成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比大五人格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