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天赋与大五人格因素之间的关联有强有弱,这取决于人们所观察的对象是科学创造力、艺术创造力还是日常创造力。对此,我在第3章中已经简述过。来自伦敦的两位心理学家马克·贝蒂(MarkBatey)和亚德里安·弗海姆8将与此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筛选整理,并以概述的形式介绍了他们的发现。在此,我将对其加以改编并复述出来(表5.3)。
表5.3大五人格特质与创造力之间的关联
人格
艺术创造力
科学创造力
日常创造力
神经质
+++
--
-
外倾性
--
-
++
开放性
+++
+++
++
宜人性
--
-
+
责任心
--
+++
+
关联的方向与程度是分别由一至三个正负号来表示的,可惜这并不能说明实际的关联程度。贝蒂和弗海姆的文章并非元分析,而是所谓的叙述性文献综述,即概述研究。然而,就算是表格中显示的高关联度(即+++),在研究中相关系数大部分也仅有0.3至最大0.4.此处我们也可以说,创造性天赋与个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关不强,仅在个别情况下最多会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对此,主要有以下发现:
•创造力与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开放性关联度最高,并且不同形式的创造力与开放性的关联都是积极的。在各种研究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至0.5.位于中间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4.这看起来显而易见:有创造力的人就是对新经历怀有开放态度的人,反之亦然。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人们仍然不甚明确。但是,谈到创造性活动时,或许拥有开放的个性会有裨益,因为这种个性的人会从周围环境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经验,他们有更多旅行的经历,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并且偏爱与他人进行有深度的探讨。9
•另外,在第3章中已经提及的责任心和神经质与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之间对立的联系也值得关注。责任心对于艺术创造力而言是不利的,艺术家必须经常跨越界限,责任心更少则会使成功跨越界限变得更为简单。相反,科学创造力则尤其需要人能“坐得住”,也需要许多涵盖于责任心之中的自律与承受能力。
•反之,艺术实践明显得益于情绪的不稳定性(神经质),但这一大五人格特质却会妨碍科学工作的进行。这也是有意义的:艺术家常常从情绪的起伏中获得灵感,而科学家则更需要与平稳情绪相关的“坚守”。
•外倾性和宜人性两者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日常创造力有帮助的个性特质。可另一方面,虽然其间的关联程度很低,但对于专业的艺术或科学实践,它们却可能是有害的。这意味着,在个别情况下或特定领域中,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总体上,有关创造力,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常情况下,创造力与倾向(大五人格、兴趣)之间的关联至多会达到中等水平,而且这里也常常出现能力和倾向不匹配的情况。这样的不匹配是否存在,其程度如何的确是个问题,我将会在后文加以解释。让我们暂时先将目光转向这个问题:为什么能力和倾向两者间的关联如此之低?